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297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减小薄壁工件中频淬火后变形量的芯轴、螺母和控制套;所述控制套为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控制套,套设在芯轴上并与芯轴锥度配合;所述螺母为两个,分别位于控制套的两侧并与芯轴螺纹连接来抵住控制套的侧部以锁定控制套;所述工件套设在控制套上,控制套与工件的内孔零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芯轴、螺母和控制套,不但可有效支撑薄壁工件的内孔,从而达到了减小薄壁工件中频淬火变形的目的,进而达到了减小工序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还能对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薄壁工件实现支撑,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的薄壁工件4,其外圆41中频淬火,通常采用内孔42三爪卡盘固定,工件4外圆41中频淬火后,内孔42和外圆41收缩、锥度、椭圆变形严重,为保证后序加工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则需加大工序间留量,从而造成工件加工余量增大,生产效率低。因此,能减小薄壁工件4中频淬火后的变形量,是现阶段本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可达到减小薄壁工件中频淬火变形的目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减小薄壁工件中频淬火后变形量的芯轴、螺母和控制套;所述控制套为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控制套,套设在芯轴上并与芯轴锥度配合;所述螺母为两个,分别位于控制套的两侧并与芯轴螺纹连接来抵住控制套的侧部以锁定控制套;所述工件套设在控制套上,控制套与工件的内孔零间隙配合。
[0006]优选的,所述芯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轴、第二圆轴以及位于第一圆轴和第二圆轴之间的锥度轴;所述锥度轴的窄轴端的外端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圆轴的直径尺寸和第二圆轴的直径尺寸。
[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套的外部为与工件的内孔零间隙配合的圆筒,内部为与锥度轴锥度配合的锥孔;所述控制套的长度小于芯轴的长度且大于工件的长度和锥度轴的长度并包裹住整个锥度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圆轴上设置有开设有外螺纹、用于与一个螺母连接的第一螺纹轴,第二圆轴上设置有开设有外螺纹、用于与另一个螺母连接的第二螺纹轴。
[0009]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0]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芯轴、螺母和控制套,不但可有效支撑薄壁工件的内孔,从而达到了减小薄壁工件中频淬火变形的目的,进而达到了减小工序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还能对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薄壁工件实现支撑,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薄壁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芯轴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套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芯轴、11.第一圆轴、12.第二圆轴、13.锥度轴、14.第一螺纹轴、15.第二螺
纹轴、2.螺母、3.控制套、31.圆筒、32.锥孔、4.工件、41.外圆、42.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一种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结合图2所示,包括芯轴1、螺母2和控制套3,其中,控制套3套设在芯轴1上并与芯轴1锥度配合;螺母2为两个,分别位于控制套3的两侧并与芯轴1螺纹连接锁定控制套3;薄壁工件4套设在控制套3上,控制套3与工件4的内孔42零间隙配合,从而给工件4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进而减小工件4中频淬火后的变形量。
[0018]如图3所示,芯轴1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第一圆轴11、第二圆轴12和锥度轴13,锥度轴13位于第一圆轴11和第二圆轴12之间,且第一圆轴11、第二圆轴12和锥度轴13同轴设置。
[0019]锥度轴13的宽轴端与第一圆轴11连接;锥度轴13的窄轴端与第二圆轴12连接,锥度轴13的窄轴端的外端直径尺寸大于第一圆轴11的直径尺寸和第二圆轴12的直径尺寸。
[0020]如图4所示,控制套3为65Mn(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控制套,其主要特性是在一定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而在去除力的作用后又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满足一定的机械性能要求。控制套3的外部为圆筒31,圆筒31与工件4的内孔42零间隙配合;控制套3的内部为锥孔32,锥孔32与锥度轴13锥度配合,可并保证控制套3时刻与芯轴1同心。控制套3的长度小于芯轴1的长度且大于工件4的长度和锥度轴13的长度,以备被整个工件4包裹和包裹住整个锥度轴13,从而对整个工件4提供有效的支撑。
[0021]两个螺母2分别为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圆轴1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轴14,第一螺纹轴14上开设有第一外螺纹,从而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二圆轴1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轴15,第二螺纹轴15上开设有第二外螺纹,从而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0022]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为规格相同的螺母,也可为规格不同的螺母,但至少应保证,第一螺母的外径尺寸大于控制套3的锥孔32的宽口径端的尺寸;第二螺母的外径尺寸大于控制套3的锥孔32的窄口径端的尺寸,从而抵住控制套3的侧部来从控制套3的两侧将控制套3锁定在锥度轴13上。因控制套3的长度大于锥度轴13的长度且控制套具有弹簧钢的特性,所以通过螺母2可实现控制套3在锥度轴13上的位置调节,从而使控制套3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工件4进行支撑。
[0023]本技术在使用时,可根据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工件4,制造相适配规格的芯轴1、螺母2和控制套3,当工件4外圆中频淬火后,由控制3直接支撑工件4的内孔,从而达到减小工件4中频淬火变形的目的,进而达到了减小工序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减小薄壁工件(4)中频淬火后变形量的芯轴(1)、螺母(2)和控制套(3);所述控制套(3)为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控制套,套设在芯轴(1)上并与芯轴(1)锥度配合;所述螺母(2)为两个,分别位于控制套(3)的两侧并与芯轴(1)螺纹连接来抵住控制套(3)的侧部以锁定控制套(3);所述工件(4)套设在控制套(3)上,控制套(3)与工件(4)的内孔零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件中频淬火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轴(11)、第二圆轴(12)以及位于第一圆轴(11)和第二圆轴(12)之间的锥度轴(13);所述锥度轴(13)的窄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兴燕四增亮
申请(专利权)人:汇工河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