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733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涉及球墨铸铁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淬火箱和余热回收组件,所述淬火箱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推杆,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滑道,所述进风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子阀,所述余热回收组件设置于淬火箱的右侧顶部,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输气泵、第二电子阀、输气管、麦克斯韦管、热回收管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热回收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该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该淬火装置利用麦克斯韦管对淬火产生的热量进行冷热空气的分离,以实现对淬火余热的回收,以防止资源浪费,且冷空气还可以对淬火液进行降温,以防止淬火液过度升温而降低铸铁件的硬度,从而有利于保障淬火效果。从而有利于保障淬火效果。从而有利于保障淬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球墨铸铁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球墨铸铁是一种高强度铸铁材料,其综合性能接近于钢,由球墨铸铁所铸成的球墨铸铁件需要经过加热、淬火工序,以大幅提高球墨铸铁件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
[0003]如申请号:CN201711240715.4,该专利技术公开了淬火装置,包括:预热炉、真空加热炉和淬火油池,预热炉内设有进料斜段,真空加热炉的上壁设有单向门,单向门上设有挡板;真空加热炉内设有翻转架,翻转架上设有电加热丝,翻转架包括转筒和翻转板;转筒转动连接在真空加热炉内;真空加热炉下壁设有压力阀,真空加热炉下壁的右侧设有出料结构,出料结构包括弹簧、支撑板和楔块,楔块滑动连接在真空加热炉的下壁;真空加热炉内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制动板,制动板与真空加热炉内壁之间连接有拉簧;真空加热炉外设有真空泵。使用本装置,能够自动补充进料,金属工件加热完成后自动将金属工件送入淬火油池,提高加工效率。
[0004]类似于上述申请的淬火装置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球墨铸铁件直接在加热后进入淬火油池中进行淬火,即淬火油池与加热炉连通,且因淬火使得淬火油池内部堆积热量,热量直接排出容易浪费资源。
[0006]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箱和余热回收组件,所述淬火箱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推杆,且升降推杆的顶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表面设置有滑道,且滑道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盖板的表面贯穿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右侧设置有进风扇,所述进风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子阀,且第一电子阀的顶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余热回收组件设置于淬火箱的右侧顶部,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输气泵、第二电子阀、输气管、麦克斯韦管、热回收管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输气泵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电子阀,且第二电子阀的右侧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底部连接有麦克斯韦管,且麦克斯韦管的右侧连接有热回收管,所述热回收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扭簧挡板,所述滑道两侧设置有匀料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匀料组件包括电动推杆、限位管、钢丝绳和托料板,所述电动推杆贯穿于盖板两侧,且盖板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管,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连接有钢丝绳,且钢
丝绳的底部连接有托料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穿设过限位管内部,且电动推杆的底端亦位于限位管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托料板的外口尺寸小于淬火箱的内口尺寸,且托料板的表面呈微孔状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淬火箱的左侧底部连接有泵体,且泵体底部连接有回液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回液管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片,且散热片等距分布于回液管的表面。
[0015]进一步的,所述回液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淬火箱相连通,且回液管的外部套设有冷风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冷风管靠近泵体的一端表面开设有出风口,且冷风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麦克斯韦管的左端相连通。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还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0018]步骤一:加热后的球墨铸铁件依次沿滑道表面滑动并穿过进料口而进入淬火箱内部,此时扭簧挡板因铸铁件重力而旋转以便铸铁件落至淬火箱内部,同时电动推杆不断伸缩,通过钢丝绳使得托料板左右倾斜,使得托料板内部的球墨铸铁件均匀分布以接受淬火;
[0019]步骤二:球墨铸铁件经由淬火箱内部的淬火液实现淬火,淬火时扭簧挡板自动复位封闭进料口以防止热量散失,淬火产生热量并留存于淬火箱内部,此时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打开,且进风扇、输气泵同时作业,使得热气沿输气管进入麦克斯韦管内部实现冷热空气的分离,热空气从麦克斯韦管右侧的热回收管输入至加热炉中以实现加热炉的快速预热,冷空气则通过麦克斯韦管左端排出;
[0020]步骤三: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热回收管内部的热空气温度,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关闭,而进风扇、输气泵暂停作业,使得淬火箱内部热量存积,当淬火箱内部热量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预设值时,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重新打开,且进风扇、输气泵重新作业,使得麦克斯韦管右侧输出的热量始终保持在一定温度之上;
[0021]步骤四:淬火时淬火液会吸收铸铁件的热量而升温,此时泵体将淬火液沿回液管以及淬火箱内部实现循环流动,淬火液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至回液管外部,即冷风管内部,此时冷空气则通过麦克斯韦管左端排出至冷风管内部,冷风沿冷风管内部即回液管外部流动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冷风流动过程中带走散热片所散发的热量,使得回液管内部的淬火液快速降温;
[0022]步骤五:淬火后,电动推杆收缩使得托料板抵于限位管底部以避免晃动,而后升降推杆升出以抬升盖板,直至托料板携带淬火后的铸铁件露出至淬火箱外部,且托料板表面的微孔方便淬火液留存于淬火箱内部。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该淬火装置利用麦克斯韦管对淬火产生的热量进行冷热空气的分离,以实现对淬火余热的回收,以防止资源浪费,且冷空气还可以对淬火液进行降温,以防止淬火液过度升温而降低铸铁件的硬度,从而有利于保障淬火效果。
[0025]1.该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球墨铸铁件淬火所产生的热量留存于淬火箱内部,此时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打开,且进风扇、输气泵同时作业,使得热量沿输气管进入麦克斯韦管内部实现冷热空气的分离,热空气从麦克斯韦管右侧的热回收管输入至加热炉中以实现加热炉的快速预热从而实现对应淬火所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以防止资源浪费。
[0026]2.该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热回收管内部的热空气温度,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关闭,而进风扇、输气泵暂停作业,使得淬火箱内部热量存积,当淬火箱内部热量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预设值时,第一电子阀、第二电子阀重新打开,且进风扇、输气泵重新作业,使得麦克斯韦管右侧输出的热量始终保持在一定温度之上,以防止回收的余热温度不均而降低温度。
[0027]3.该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加热后的球墨铸铁件依次沿滑道表面滑动并穿过进料口而进入淬火箱内部,此时扭簧挡板因铸铁件重力而旋转以便铸铁件落至淬火箱内部,同时电动推杆不断伸缩,通过钢丝绳使得托料板左右倾斜,使得托料板内部的球墨铸铁件均匀分布以接受淬火,此设置可防止铸铁件在进入淬火箱内部后于一处进行堆积,从而防止影响淬火效果。
[0028]4.该可余热回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箱(1)和余热回收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1)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推杆(2),且升降推杆(2)的顶部连接有盖板(3),所述盖板(3)的表面设置有滑道(4),且滑道(4)底部开设有进料口(5),所述盖板(3)的表面贯穿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且第一温度传感器(6)的右侧设置有进风扇(7),所述进风扇(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子阀(8),且第一电子阀(8)的顶部连接有进气管(9),所述余热回收组件(10)设置于淬火箱(1)的右侧顶部,所述余热回收组件(10)包括输气泵(1001)、第二电子阀(1002)、输气管(1003)、麦克斯韦管(1004)、热回收管(1005)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006),所述输气泵(1001)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电子阀(1002),且第二电子阀(1002)的右侧连接有输气管(1003),所述输气管(1003)的底部连接有麦克斯韦管(1004),且麦克斯韦管(1004)的右侧连接有热回收管(1005),所述热回收管(100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0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5)的底部设置有扭簧挡板(11),所述滑道(4)两侧设置有匀料组件(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料组件(12)包括电动推杆(1201)、限位管(1202)、钢丝绳(1203)和托料板(1204),所述电动推杆(1201)贯穿于盖板(3)两侧,且盖板(3)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管(1202),所述电动推杆(1201)的底部连接有钢丝绳(1203),且钢丝绳(1203)的底部连接有托料板(1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1203)穿设过限位管(1202)内部,且电动推杆(1201)的底端亦位于限位管(1202)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料板(1204)的外口尺寸小于淬火箱(1)的内口尺寸,且托料板(1204)的表面呈微孔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箱(1)的左侧底部连接有泵体(13),且泵体(13)底部连接有回液管(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14)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片(15),且散热片(15)等距分布于回液管(14)的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余热回收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14)远离泵体(13)的一端与淬火箱(1)相连通,且回液管(14)的外部套设有冷风管(17)。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健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宁星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