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制冷剂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218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制冷剂泵,所述储液器应用于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剂泵包括泵主体,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的储液腔;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伸入所述储液腔内且出口端连通至所述泵主体,其中,所述储液器满足:B≤2H/3,其中,B为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为所述储液腔内的预设液体最大高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储液器,通过使出液管的入口端与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B小于等于储液腔的预设液体最大高度H的三分之二,由此,可以缓解出液管内的压力脉动,提高制冷剂泵的泵送液态制冷剂时的容积效率。提高制冷剂泵的泵送液态制冷剂时的容积效率。提高制冷剂泵的泵送液态制冷剂时的容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制冷剂泵


[0001]本技术涉及旋转式制冷剂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制冷剂泵。

技术介绍

[0002]氟泵空调系统,需要专用的泵来泵送液态制冷剂,该泵的主要功能就是将额定流量的液态制冷剂泵送到额定扬程。行业内,泵送液态制冷剂的氟泵多以齿轮泵、离心泵为主,但是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泵存在整机效率偏低、运行寿命短、易空化等问题。我们知道旋转式压缩机整机效率以及寿命都较高,故可以将旋转式压缩机改造为氟泵(制冷剂泵),既能稳定输送液态制冷剂,还能提高氟泵的运行寿命。
[0003]相关技术中的旋转式压缩机所改造的制冷剂泵,制冷剂进入泵主体时存在压力脉动,影响制冷剂泵的输送液态制冷剂的容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可以缓解出液管内的压力脉动,提高制冷剂泵的泵送液态制冷剂时的容积效率。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储液器的制冷剂泵。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应用于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剂泵包括泵主体,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的储液腔;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出口端连通至所述泵主体,其中,所述储液器满足:B≤2H/3,其中,B为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为所述储液腔内的预设液体最大高度。
[0007]根据本技术的储液器,通过使出液管的入口端与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B小于等于储液腔的预设液体最大高度H的三分之二,由此,可以缓解出液管内的压力脉动,提高制冷剂泵的泵送液态制冷剂时的容积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满足:B≤H/3。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储液器还包括:过滤件和进口管,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进口管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上侧,其中,所述预设液体最大高度小于等于所述过滤件的下端沿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口管的直径为D1,所述出液管的直径为D2,且D1和D2满足:1.2D2≤D1≤1.5D2。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为滤网,所述滤网的周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滤网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滤网的下侧且至少支撑所述滤网的中部区域。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入口端由
下往上穿过所述壳体的底壁伸入所述储液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为一个,或,所述出液管为两个,两个所述出液管间隔布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上壳和下壳,所述主壳为上下两端均敞开的筒状,所述上壳封盖在所述主壳的上端,所述下壳封盖在所述主壳的下端,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下壳上,所述上壳上设有所述储液器的进口管。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壳的底部设有沿上下贯通所述下壳的下接口,所述下接口的周沿设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沿竖向向上朝向所述储液腔内延伸,所述下翻边沿所述下接口的周向延伸为环形,所述下翻边的内侧限定出下插接通道,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入口端伸入所述下插接通道内。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入口端的端沿与所述下翻边的上端沿平齐,或,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的端沿向上超出所述下翻边的上端沿。
[00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制冷剂泵,包括泵主体和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储液器,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出口端与所述泵主体相连。
[0018]根据本技术的制冷剂泵,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储液器,从而提高了制冷剂泵的整体性能。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主体内具有第一泵腔和第二泵腔,所述储液器具有两个出液管,两个所述出液管的出口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泵腔和所述第二泵腔。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泵为氟泵。
[00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剂泵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中所示的制冷剂泵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制冷剂泵;
[0027]10、储液器;
[0028]11、壳体;1101、储液腔;
[0029]111、主壳;
[0030]112、上壳;1121、上翻边;
[0031]113、下壳;1131、下翻边;
[0032]12、出液管;121、入口端;122、出口端;
[0033]13、进口管;14、过滤件;15、支撑件;
[0034]20、泵主体;
[0035]201、第一泵腔;202、第二泵腔;
[0036]21、泵壳;
[0037]22、电机;
[0038]23、曲轴;24、活塞;
[0039]25、第一轴承;26、第二轴承;27、中间隔板;
[0040]28、第一泵缸,29、第二泵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所述储液器10应用于制冷剂泵100,制冷剂泵100包括用于泵送制冷剂的泵主体20,储液器10用于为泵主体20供给液态制冷剂。
[0043]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液器10,包括:壳体11和出液管12。
[0044]具体地,壳体11内具有储液腔1101;储液腔1101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出液管12与壳体11相连,且出液管12固定在壳体11上,出液管12的入口端121与储液腔1101连通,例如出液管12的入口端121伸入储液腔1101内,且出液管12的出口端122连通至泵主体20,储液腔1101内的液态制冷剂可以经出液管12的入口端121进入出液管12内,再经出液管12的出口端122进入泵主体20。换言之,出液管12连通在储液器10的壳体11与泵主体20之间,用于将壳体11的储液腔1101内的液态制冷剂输送至泵主体20内。
[004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储液器10可以满足:B≤2H/3,其中,B为出液管12的入口端121与储液腔110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为储液腔1101内的预设液体最大高度。例如,出液管12的入口端121与储液腔110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应用于制冷剂泵,所述制冷剂泵包括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储存液态制冷剂的储液腔;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出口端连通至所述泵主体,其中,所述储液器满足:B≤2H/3,其中,B为所述出液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为所述储液腔内的预设液体最大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满足:B≤H/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件和进口管,所述过滤件设于所述储液腔内,所述进口管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过滤件的上侧,其中,所述预设液体最大高度小于等于所述过滤件的下端沿与所述储液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的直径为D1,所述出液管的直径为D2,且D1和D2满足:1.2D2≤D1≤1.5D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为滤网,所述滤网的周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滤网的中部向上凸起,所述壳体内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滤网的下侧且至少支撑所述滤网的中部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出液管的所述入口端由下往上穿过所述壳体的底壁伸入所述储液腔。7.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鹏陈亚莉曹红军吴昕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