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505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属于液压控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储油罐、滑移设置于所述储油罐内的活塞部以及用于与所述活塞部相抵接的挤压弹簧,所述活塞部将所述储油罐的内部空腔分隔成储油腔和无油腔,所述无油腔位于所述储油腔的上方,所述挤压弹簧位于所述无油腔内,所述活塞部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储油罐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储油罐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本申请具有在使外界的空气不易进入储油管内的同时,实现储油管内油剂的自动控制排放的效果。管内油剂的自动控制排放的效果。管内油剂的自动控制排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液压控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注油泵用于向机械轴承等其他机械零件添加润滑油,注油泵常自带储油罐,储油罐的底部安装有进油管,进油管用于与真空注油机连接。储油罐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溢流孔内安装有开关阀,且储油罐内设置有液位计。
[0003]当注油泵工作时,通过真空注油机向储油罐内添加油剂,开关阀打开,当储油罐内的油位达到溢流孔的高度时,油剂从溢流阀内流出,从而为机械零件添加润滑油。当储油罐内的油剂添加完毕时,储油罐内的油剂继续通过开关阀排出,当通过液位件检测到储油罐内的油剂低于溢流孔的高度时,开关阀关闭。其中,通过设置开关阀使外界的空气不易进入储油罐内,从而使储油罐内的油剂不易与空气中的气体发生氧化反应。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储油罐内的油剂进行排放控制时,需要液位计和开关阀协同作用,现需要一种机械结构代替电子控制的方式,实现对油剂排放控制的同时,使储油罐内保持真空状态以配合真空注油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在使外界的空气不易进入储油管内的同时,实现储油管内油剂的自动控制排放,本申请提供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包括储油罐、滑移设置于所述储油罐内的活塞部以及用于与所述活塞部相抵接的挤压弹簧,所述活塞部将所述储油罐的内部空腔分隔成储油腔和无油腔,所述无油腔位于所述储油腔的上方,所述挤压弹簧位于所述无油腔内,所述活塞部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储油罐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一密封圈,所述储油罐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真空注油机向储油腔内添加油剂时,储油腔的油位上升,且超过溢流孔的高度,油剂从溢流孔内流出,此时挤压弹簧收缩。当真空注油机注油完毕后,挤压弹簧挤压活塞部,使活塞部向下滑移运动,当第一密封圈下降到溢流孔的高度时,第一密封圈堵塞溢流孔,从而使油剂停止溢出。在过程中,由于油剂本身对溢流孔的占据以及第一密封圈对溢流孔的堵塞,以使外界的空气不易进入储油罐内。
[0008]同时,当储油罐因受外力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时,由于挤压弹簧对活塞板的挤压作用,使储油腔内的油剂的油位所在平面与顶部端盖的平面相平行,并通过第一密封圈作用,使储油罐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的,储油腔内的油剂也不易从溢流孔内流出。
[0009]可选的,所述活塞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储油罐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上方。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油罐内后,
通过第二密封圈的作用,使空气不易进入无油腔内,此时空气停留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若未设置第二密封圈,使空气进入无油腔内时,由于活塞部的不断滑移,存在空气从无油腔进入储油腔内的风险,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减小了空气进入储油腔内的风险。同时,有由于挤压弹簧的作用,使活塞板持续挤压储油腔内的油剂,从而使储油腔内的油剂充满整个储油腔,进一步减小储油腔内进入空气的风险。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上开设有第一弹性间隙,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置有用与储油罐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抵紧所述储油罐内侧壁的弹性势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提高了密封圈与储油管之间的密封性,使储油管在平放或者倾斜放置式,储油罐。
[0013]可选的,所述活塞部包括与所述挤压弹簧相抵接的活塞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板上方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与所述活塞板围成供所述挤压弹簧的端部嵌入的安装腔,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筒上,所述挤压弹簧的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安装腔,使挤压弹簧部分能够嵌入活塞部内,对挤压弹簧进行定位的同时,提高无油腔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通过挤压弹簧的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使挤压弹簧在伸缩的过程中,挤压弹簧不易与安装筒的顶部侧壁产生干涉,以使挤压弹簧能够更好地伸缩。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于所述第一弹性间隙内设置有第一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部压紧在所述储油罐的内侧壁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填充件,使第一填充件挤压第一密封部,从而使第一密封部能够更好地抵紧储油罐的内侧壁。
[0017]可选的,所述安装筒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上侧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下侧壁相抵接,所述活塞板的周向外侧壁和所述凸出部共同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抬升件,所述挤压弹簧用于挤压所述抬升件远离储油罐内侧壁的一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挤压弹簧的挤压,抬升件远离储油罐内侧壁的一测向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此时,抬升件靠近储油罐内侧壁的一侧向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从而使第一密封圈向上方移动,进而使第一填充件能够更好地挤压第一密封部,从而提高第一密封部与储油罐之间的密封性。
[0019]可选的,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安装槽具有顶部槽壁和底部槽壁,所述安装筒于所述安装槽设置有用于挤压所述顶部槽壁和所述底部槽壁的挤压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密封圈的上方设置挤压件,使挤压件能够对第一填充件施加向下移动的力,从而使第一填充件能够更好地挤压第一密封部,从而提高第一密封部与储油罐之间的密封性。同时,通过挤压件对安装筒位于挤压件上方的力的作用,使安装筒位于挤压件上方的部分能够更好地抵紧储油罐的内侧壁,从而使第二密封圈能够更好地抵紧储油罐的内侧壁。
[0021]可选的,所述顶部槽壁从靠近储油罐内侧壁的一侧到远离储油罐内侧壁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抬升件对安装筒位于挤压件上方的部分施加竖直向上的力的同时,对其施加水平方向的力,且该水平方向的力朝向储油罐的内侧壁,从而使第二密封圈能够更好地抵紧储油罐的内侧壁。
[0023]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上开设有第二弹性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圈具有与所述储油罐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圈于所述第二弹性间隙内设置有第二填充件;所述挤压件的顶部与所述顶部槽壁相抵紧,所述顶部槽壁上开设有滑移腔,所述安装筒于所述滑移腔内设置有滑移件,所述滑移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底部相抵接,所述滑移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件的顶部相抵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移件对第二密封圈的底部的挤压,使第二填充件能够更好地嵌入第二弹性间隙内,从而挤压第二密封部,使第二密封部能够更好地抵紧储油罐的内侧壁。
[0025]可选的,所述底部槽壁上开设有连通腔,所述安装筒于所述连通腔内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与所述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1)、滑移设置于所述储油罐(1)内的活塞部(2)以及用于与所述活塞部(2)相抵接的挤压弹簧(3),所述活塞部(2)将所述储油罐(1)的内部空腔分隔成储油腔(13)和无油腔(14),所述无油腔(14)位于所述储油腔(13)的上方,所述挤压弹簧(3)位于所述无油腔(14)内,所述活塞部(2)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储油罐(1)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一密封圈(511),所述储油罐(1)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储油罐(1)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二密封圈(521),所述第二密封圈(52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511)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511)上开设有第一弹性间隙(512),所述第一密封圈(511)上设置有用与储油罐(1)的内侧壁相抵接的第一密封部(513),所述第一密封部(513)具有抵紧所述储油罐(1)内侧壁的弹性势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2)包括与所述挤压弹簧(3)相抵接的活塞板(4)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塞板(4)上方的安装筒(5),所述安装筒(5)与所述活塞板(4)围成供所述挤压弹簧(3)的端部嵌入的安装腔(21),所述第一密封圈(51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521)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筒(5)上,所述挤压弹簧(3)的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511)于所述第一弹性间隙(512)内设置有第一填充件(514),所述第一填充件(514)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部(513)压紧在所述储油罐(1)的内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差式自动压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5)具有凸出部(57),所述凸出部(5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润洲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