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封边工艺、鞋面、制鞋工艺和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172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料封边工艺、鞋面、制鞋工艺和鞋子,其中,面料封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面料片、模具和胶液备用,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注胶槽;将所述面料片放置在所述模具的分型面上,将所述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放置在两个所述注胶槽之间,所述模具合模,两个所述注胶槽围成注胶通道,所述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位于所述注胶通道内;将所述胶液注入所述注胶通道内,并使得所述胶液固化为包边胶条;所述模具分模,取出所述面料片,胶液固化后形成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处的包边胶条,且包边胶条在弧度较大的拐角处呈顺滑过渡,可避免传统封边工艺而导致包边条出现褶皱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料封边工艺、鞋面、制鞋工艺和鞋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封边
,特别涉及一种面料封边工艺、鞋面、制鞋工艺和鞋子。

技术介绍

[0002]许多面料的边缘处需要做封边处理,以用于提高组成面料的材料的一体稳定性和使用者的穿着舒适性等。例如鞋子的鞋面需要在鞋口处作封边处理,通过包边条对鞋面在鞋口的边沿进行包裹,从而可提高鞋子整体的稳定性,且有利于增强鞋面对脚部的包裹性能。又例如服装类的面料在领口、袖口、裤头处均需要做封边处理,从而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性。
[0003]目前对于较为柔软的面料的封边工艺大多是通过车缝或包边机包边的方式实现的,如工人通过缝纫机将包边条车缝至面料所需封边的边缘处,或添加丈巾进行车缝,从而使得面料的边缘处具有一定的弹性,又如工人通过包边机将包边条通过胶水粘接至面料的边缘处,亦可实现对面料的边缘的封边处理。但是传统的封边工艺在遇到所需封边的边缘存在较大弧度的拐角的面料时,无论是车缝还是包边机进行包边处理时,包边条都会出现明显的褶皱,从而影响产品的美观性,且在封边操作时,难以做到包边条与面料的边缘贴合,对工人的熟练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料封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提供面料片、模具和胶液备用,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注胶槽;
[0007]将面料片放置在模具的分型面上,将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放置在两个注胶槽之间;
[0008]模具合模,两个注胶槽围成注胶通道,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位于注胶通道内;
[0009]将胶液注入注胶通道内,使得胶液固化为包边胶条;
[0010]模具分模,取出面料片。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料封边工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且上模座和下模座的相向面上均设置有注胶槽,使用时,工人可将所需封边的面料片放置在模具的分型面上,即将面料片置于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并使得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放置在两个注胶槽之间,当模具合模时,上模座和下模座对面料片施加压力,从而固定面料片与注胶槽的相对位置关系,上下两个注胶槽围成注胶通道,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位于注胶通道内,然后工人可往注胶通道内注入胶液,在外部的压力作用下,配合胶液自身的流动性,胶液可填充注胶通道内,即使得胶液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沿处,然后使得胶液固定化为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包边胶条,然后通过模具的分模,工人
即可取出完成封边处理的面料片;该面料封边工艺利用模压的工艺,从而使得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容置在上下两个注胶槽内,并通过注胶的工艺将胶水注入注胶通道内,利用胶液自身的流动性,当胶液固化后形成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处的包边胶条,且包边胶条在拐角处呈顺滑过渡,有利于避免传统封边工艺导致包边条产生多重褶皱的问题出现,固化后的包边胶条具有一定的弹性,亦可增加使用者穿着的舒适性,且在胶液自身的流动性下,胶液可自动完成对面料片边缘处的包裹,相较于传统封边工艺,有利于避免包边条难以与面料片存在较大弧度的拐角贴合的问题出现,从而降低封边工艺对于工人熟练度的要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下模座的上表面处设有容置凹槽;位于下模座的注胶槽设置在容置凹槽的边沿处且沿容置凹槽的边沿延伸。
[0013]为了实现面料片与模具的初步定位,以避免在模具合模的过程中面料片与注胶槽的位置偏移的问题出现,下模座上还设有容置凹槽,而下模座的注胶槽设置在容置凹槽的边沿处且沿容置凹槽的边沿延伸;使用时,工人可将面料片放置在容置凹槽内,从而实现面料片与下模座的初步定位,且当面料片放置在容置凹槽内时,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穿出容置凹槽并设置在上下两个注胶槽之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固定面料片与注胶槽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面料片穿入注胶槽的宽度更均匀,从而使得胶液能均匀地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处。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将面料片放置在模具的分型面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0015]提供剪裁工具备用,将面料片的形状剪裁至与容置凹槽和注胶槽组合的形状适配;
[0016]将剪裁后的面料片放置在容置凹槽内。
[0017]为了能实现面料片与容置凹槽的定位,工人可预先通过剪裁工具,将面料片的形状剪裁至与容置凹槽和注胶槽组合的形状适配,将剪裁后的面料片放置在容置凹槽后,使得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能均匀地放置在注胶槽内,而面料片无须封边的边缘则与容置凹槽的内周面抵接,从而实现面料片与模具的相对固定,并使得胶液能均匀地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处。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注胶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注胶通道连接有注胶口,注胶口设置在注胶槽的第一端处,注胶槽的第二端贯穿模具设置。
[0019]注胶口设置在注胶槽的第一端处,而注胶槽的第二端贯穿模具设置,使用时,工人可通过泵体将胶液通过第一端从而注入注胶通道内,在泵体的压力作用下,配合胶液自身的流动性,胶水能填充至注胶通道内,由于注胶槽的第二端贯穿模具设置,当工人观察到注胶槽的第二端处有胶液流出时,即胶液已经完全填充注胶通道,从而可停止往注胶通道内注入胶液,在保证胶液能包裹在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的同时,有利于节省胶液的用量。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剪裁工具对包边胶条的两端进行剪裁。
[0021]包边胶条的两端处由于注胶口和多余胶液的残留会形成余胶,在工人可取出面料片后,通过剪裁工具对固化后的包边胶条两端的余胶进行剪裁,从而保持包边条的整体美观性,亦有利于实现面料片后期的连接。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位于下方的注胶槽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上凸的第一顶块,位于上方的注胶槽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下凸的第二顶块,多个第一顶块和多个第二顶块均沿注胶槽的长度方向呈排列布置。
[0023]考虑到面料大多较为柔软,在重力的作用下,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若悬空放置,则容易向下弯曲,当胶液填充至注胶通道后,使得面料所需封边的边缘的上侧的胶液量更多,即面料所需封边的边缘的上下两侧的胶水量不均匀,该面料封边工艺通过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对面料片的抵接,可对面料片所需封边的边缘做居中处理,从而使得包边胶条能包裹在面料片的边缘处,且面料片的边缘的上下两侧的胶液量更为均匀。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顶块呈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第二顶块呈自上而下逐渐缩小。
[0025]即第一顶块为呈自下而上逐渐缩小的顶块,而第二顶块为呈自上而下组件缩小的顶块,顺着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形状变化的趋势,有利于实现包边胶条与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的脱模。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位于上方的注胶槽的前边沿处设有下凸的压条,压条沿注胶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当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压条位于下方的注胶槽与容置凹槽之间。
[0027]考虑到在注胶以及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料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面料片、模具和胶液备用,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的相向面上均设有注胶槽;将所述面料片放置在所述模具的分型面上,将所述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放置在两个所述注胶槽之间;所述模具合模,两个所述注胶槽围成注胶通道,所述面料片需要封边的边缘位于所述注胶通道内;将所述胶液注入所述注胶通道内,并使得所述胶液固化为包边胶条;所述模具分模,取出所述面料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处设有容置凹槽;位于所述下模座的所述注胶槽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的边沿处且沿所述容置凹槽的边沿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料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面料片放置在所述模具的分型面上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剪裁工具备用,将所述面料片的形状剪裁至与所述容置凹槽和所述注胶槽组合的形状适配;将剪裁后的所述面料片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料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注胶通道连接有注胶口,所述注胶口设置在所述注胶槽的所述第一端处,所述注胶槽的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模具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料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所述剪裁工具对所述包边胶条的两端进行剪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料封边工艺,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所述注胶槽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林韦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恩浩内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