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设备及取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39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摄像设备,具有用于对图像进行摄影的摄影单元和用于观察确认摄影图像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变形反射镜,其具有由通电引起变形的反射面,可以通过该反射面的形状变化来调整所述取景器的屈光度;存储单元,其用于存储与所述屈光度调整对应的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相关信息;和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存储的信息,把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控制为规定形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及取景器,该摄像设备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安装有可延长电池寿命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特开平8-328085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1-317894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122784号公报一般,胶卷照相机(银盐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大多具有用于在摄影时确认图像的光学取景器和内置有LCD的取景器(viewfinder)。这些取景器具有屈光度调整机构,用于校正摄影者个人的视力差,以便可以观察清晰的图像。屈光度调整机构有手动移动屈光度调整用透镜的手动型和用电机移动的电动型两种。关于上述电动型,特开平8-328085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容是把多个屈光度值预先存储在照相机的存储器中,然后再将其调出就可以简单地调整屈光度。该方式具有即使多人使用一台设备时,也能容易再现与各自的视力相符的屈光度的优点。另一方面,作为降低摄影系统或光学取景器的光学系统的耗电的方案,本案申请人在特开平11-317894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提出了一种采用取代现有的用电机驱动透镜的新方式、即使用可变形反射镜的光学系统。下面,根据图27(A)、(B)简单说明上述公报等中提出的可变形反射镜的一个示例。图27(A)是平面图,图27(B)是沿图27(A)的X-X’方向的剖面图。如图27(A)、(B)所示,可变形反射镜101是通过如下方式构成的在圆盘型基板102的一个侧面突起设置环状支撑壁103,在由该环状支撑壁103包围的区域内,设置由三个周边电极104A、104B、104C和一个中心电极104D构成的固定电极,在环状支撑壁103的开口端接合并固定反射镜主体105的周边部分。三个周边电极104A、104B、104C由分别按约120°角范围设置的圆弧状的电极板构成。中心电极104D由设置在位于所述三个周边电极104A、104B、104C中心部位的圆形区域内的圆板状电极板构成。固定电极的图案不限定于图示图形,可采用各种形式的图案。反射镜主体105,例如,是在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圆盘状盘的外侧面被覆兼作可动电极和反射部件(反射镜面)的铝而构成的。这样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101,在向所述固定电极(104A~104D)和可动电极(反射镜主体105)之间施加规定电压时,通过该静电力,可变地控制反射面(反射镜主体105)的弯曲形状。从而,从外部进行电压控制,使反射面达到适当的曲率。下面,根据图28(A)、(B)说明可变形反射镜的另一构成示例。该构成示例是电磁驱动式的可变形反射镜,图28(A)是侧面截面图,图28(B)是反射镜主体的里面图。该电磁驱动式可变形反射镜201在基板202的一个侧面上突起设置环状支撑壁203,在由该环状支撑壁203包围的区域内,设置多个永久磁铁204,并把反射镜主体205的周边部分接合固定在环状支撑壁203的开口端。反射镜主体205,例如,是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可变形的圆盘状盘,在其内侧面(里面)形成多个线圈206,在其外侧面形成被覆有铝的反射膜207。分别通过导线,从外部驱动电路208向各个线圈206供给控制电流。通过从外部驱动电路208向这样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201的反射镜主体205的线圈206供给适当控制的电流,利用在流向线圈206的电流和永久磁铁204的磁场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形成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使反射镜主体205的形状变形为凹状或凸状。设在反射镜主体205上的线圈206由薄膜形成,容易制作,而且可以降低线圈自身的刚性,所以使反射镜主体205容易变形。另外,也可以形成把永久磁铁设在反射镜主体侧,把线圈设在基板上的结构。此外,作为可变形反射镜,还有反射镜主体使用压电材料,利用压电效应来实现变形等的反射镜。把这样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配置在照相机的光学系统内,通过施加电压或电流控制,可以改变反射镜主体的曲率,进行对焦和变倍操作。反射镜主体的形状不限定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这样构成的可变形反射镜具有两大特征,即耗电比以往的电机驱动式透镜光学系统低,另外,以往的电机驱动式透镜光学系统的电机声音及传动系统的噪声大,而可变形反射镜基本没有声音。另外,在特开2002-12278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本案申请人还对安装有可变形反射镜的摄影光学系统用光学结构和光学取景器用光学结构,提出了各种提案。可是,如上述公报所述,尽管取景器的电动型屈光度调整单元具有存储单元,有容易实现多人使用的优点,但是,需要用于移动屈光度调整透镜的专用电机,因此取景器的体积大,存在摄像装置体积变大和耗电增多的问题。另外,把可变形反射镜用作光学取景器用光学系统的摄像设备发挥了可降低耗电的效果,可以延长电池寿命,但为了对应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功能,需要进行新的控制。但是,上述公报公开的现有提案中,没有对安装有可变形反射镜的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的相关适当控制进行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使用具有以往的电动型屈光度调整单元的取景器的摄像设备、或使用上述公报提出的可变形反射镜的摄像设备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及取景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安装有可降低耗电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1是一种摄像设备,具有用于对图像进行摄影的摄影单元和用于观察确认摄影图像的取景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变形反射镜,其具有由通电引起变形的反射面,可以通过该反射面的形状变化来调整所述取景器的屈光度;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与所述屈光度调整对应的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相关信息;和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存储的信息,把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控制为规定形状。这样构成的摄像设备根据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信息,对用于调整取景器的屈光度的可变形反射镜进行形状控制,所以能够实现具有带屈光度调整功能的取景器的摄像设备,该取景器可以根据所存储的信息可靠有效地调整屈光度,并且体积小、耗电少。专利技术是如专利技术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多种形状的相关信息作为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相关信息。这样构成的摄像设备可以存储可变形反射镜的多种形状的相关信息,所以能够使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对应于多个摄影者。专利技术3是如专利技术1或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响应该摄像设备电源的接通,根据所存储的信息把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控制为规定形状。这样构成的摄像设备通过接通电源,根据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取景器的屈光度调整,所以在电源接通后,能够马上进入摄影动作。其中所存储的信息也包含出厂时的屈光度调整值的默认值。专利技术4是如专利技术1或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该摄像设备为可摄影模式时,根据所存储的信息把所述可变形反射镜控制为规定形状。仅在摄影动作时能够观察确认取景图像即可,所以在上述可摄影模式时,通过可变形反射镜的形状控制进行屈光度调整,由此可以达到有效的节电效果。专利技术5是如专利技术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景器利用非通电状态下的所述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形状,使屈光度状态为标准屈光度状态。这样构成的摄像设备,在非通电状态,利用可变形反射镜把屈光度调整为标准屈光度状态,所以在非通电状态时也能观察确认不清楚的取景图像。非通电状态下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反射面形状一般为平面形状,但也可以预先处理成非平面形状。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冈公彦大学政明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