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及取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2943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涉及图像和影像采集及监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及取景方法,包括外壳、调节杆和镜子,以图像采集设备镜头的中心对称轴为x轴,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在同一竖直线上为y轴,镜头前端与成像芯片之间距离为a,成像芯片高度为b,设备外尺寸总长度为c,设备外尺寸总高度为d,当所需取景物体先经由下镜片投射到上镜片时,第一调节杆与坐标轴原点的距离?上镜片正面与x轴夹角?下镜片位置与夹角根据不同区域做调整,当所需取景物体先经由上镜片投射到下镜片时,与第一种情况对称相反,最终对图像采集设备取景范围外的物体所在的位置实现全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图像和影像采集及监控
,具体地说是一种超画面取景器 及取景方法。随着安全监控应用的发展,摄像机的应用范围随之不断扩大,现有的图像采集设 备由摄像机和镜头组成,其取景范围是完整连续的,但受到摄像机与镜头本身的参数限制, 存在取景盲区。当需要同步摄入现有取景范围之外的某个物体影像时,就要使取景范围变 大。扩大取景范围,现在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通过调小镜头的焦距,但这样会导致所摄物体缩小,达不到辨识要求,并且镜头 焦距的调整是有下限的。2、通过后移采集设备的位置,这样同样会使所摄物体变小,达不到辨识的要求,并 且有时设备为止受安装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向后移动。3、采用更大规模像素的摄像机或焦距范围更宽的镜头,这样就带来了使用成本上 的大幅度增加。以工业级CXD摄像机为例,140万、200万、500万像素级产品之间的差价在 数千元左右乃至近万元。4、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再增设采集设备,用第二套或更多套摄像机镜头组合来完成 取景要求,这样同样会带来使用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光学原理,在摄像机镜头前增加一个取景器,以一个小成本 的附加装置,突破摄像机镜头等图像采集设备的硬件限制,在摄像机镜头场景中,以不妨碍 主画面必须要有的影像信息为前提,同步获取图像采集设备摄像头原来取景范围外任意位 置的物体影像。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包括外壳、调节杆和镜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壳由反“L”型左片(1)、“L”型右片(2)及前片(3)构成,左片和右片大小相等, 左右片在同一水平位置分别与前片的左右侧成90°连接,前片上部中央位置设有一圆孔 卡口,左右两片的上半部各设有一个调节槽组G-1),所述的左右两片调节槽组内设 有第一调节杆(5-1),所述的第一调节杆上设有镜片,左右两片下半部各设有与调节槽组 (4-1)反向的调节槽组G-2),所述的调节槽组(4- 内设有第二调节杆(5-2),所述的第二 调节杆上设有镜片,所述的上、下镜片随第一和第二调节杆做360°旋转,根据光学原理和 摄像镜头要求,将上、下镜片按实际反射角度要求调整,把调节杆固定在调节槽内。所述的反“L”型左片和“L”型右片,对外翻折出的底片两侧边缘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外壳前片设有一圆孔卡口,卡口直径略大于图像采集设备摄像镜头直径, 使得图像采集设备摄像镜头完全嵌入。所述的调节槽组(4-1)包括一根竖直调节槽和三根等长的水平调节槽,所述竖直4调节槽顶端与最上方的水平调节槽右端连接,所述竖直调节槽3/4处与最下方的水平调节 槽右端连接,所述三根水平调节槽等距离间隔排列,所述竖直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联权利要求1.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包括外壳、调节杆和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反“L”型左 片(1)、“L”型右片(2)及前片(3)构成,左片和右片大小相等,左右片在同一水平位置分别 与前片的左右侧成90°连接,前片上部中央位置设有一圆孔卡口,左右两片的上半部各设 有一个调节槽组G-1),所述的左右两片调节槽组内设有第一调节杆(5-1),所述的 第一调节杆上设有镜片(10-1),左右两片下半部各设有与调节槽组反向的调节槽组 G-2),所述的调节槽组(5-2)内设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的第二调节杆上设有镜片(10-2), 所述的上、下镜片随第一和第二调节杆做360°旋转,根据光学原理和摄像镜头要求,将上、 下镜片按实际反射角度要求调整,把调节杆固定在调节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L”型左片和“L”型 右片,对外翻折出的底片两侧边缘设有安装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前片设有一圆孔卡 口,卡口直径略大于图像采集设备摄像镜头直径,使得图像采集设备摄像镜头完全嵌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槽组(4-1)包括一 根竖直调节槽和三根等长的水平调节槽,所述竖直调节槽顶端与最上方的水平调节槽右端 连接,所述竖直调节槽3/4处与最下方的水平调节槽右端连接,所述三根水平调节槽等距 离间隔排列,所述竖直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联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槽组(4- 包括一 根竖直调节槽和三根等长的水平调节槽,所述竖直调节槽底端与最下方的水平调节槽右端 连接,所述竖直调节槽1/4处与最上方的水平调节槽右端连接,所述三根水平调节槽等距 离间隔排列,所述竖直调节槽和水平调节槽之间联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片采用表面镀铝玻璃 镜面板或PV高聚酯镜面板或铝塑镜面板或不锈钢镜面板。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部可装有防 护罩或直接安装于图像采集设备自带防护罩的内部前端。8.—种超画面取景器的取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取景法以图像采集设备镜头的中心对 称轴为χ轴,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在镜片的中心点上,所述的中心点在同一竖直线 上,以所述的竖直线为y轴,镜头前端与成像芯片之间距离为a,成像芯片高度为b,设备外 尺寸总长度为c,设备外尺寸总高度为d,所述的上镜片中心点即第一调节杆与χ轴竖直方 向距离为1!±,所述的下镜片中心点即第二调节杆与χ轴竖直方向距离为hT,上镜片正面与 X轴夹角设为Y,下镜片正面与X轴夹角设为S,当所需取景物体先经由下镜片投射到上镜片时,所述的第一调节杆与坐标轴原点的距离h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画面取景器的取景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图像采集设备取 景范围外的物体所在的位置可以实现全覆盖。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图像和影像采集及监控
,具体地说是,包括外壳、调节杆和镜子,以图像采集设备镜头的中心对称轴为x轴,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在同一竖直线上为y轴,镜头前端与成像芯片之间距离为a,成像芯片高度为b,设备外尺寸总长度为c,设备外尺寸总高度为d,当所需取景物体先经由下镜片投射到上镜片时,第一调节杆与坐标轴原点的距离 上镜片正面与x轴夹角 下镜片位置与夹角根据不同区域做调整,当所需取景物体先经由上镜片投射到下镜片时,与第一种情况对称相反,最终对图像采集设备取景范围外的物体所在的位置实现全覆盖。文档编号G03B13/10GK102109736SQ20111002267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专利技术者潘世敏, 王莹, 薛永斌 申请人:上海汉世智能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画面取景器,包括外壳、调节杆和镜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由反“L”型左片(1)、“L”型右片(2)及前片(3)构成,左片和右片大小相等,左右片在同一水平位置分别与前片的左右侧成90°连接,前片上部中央位置设有一圆孔卡口,左右两片的上半部各设有一个调节槽组(4-1),所述的左右两片调节槽组(4-1)内设有第一调节杆(5-1),所述的第一调节杆上设有镜片(10-1),左右两片下半部各设有与调节槽组(4-1)反向的调节槽组(4-2),所述的调节槽组(5-2)内设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的第二调节杆上设有镜片(10-2),所述的上、下镜片随第一和第二调节杆做360°旋转,根据光学原理和摄像镜头要求,将上、下镜片按实际反射角度要求调整,把调节杆固定在调节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世敏薛永斌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世智能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