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差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396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5
一种压差传感器,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被一侧板和一斜隔板分隔为高压腔和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包括相连通的一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和一低压腔;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和低压腔分别位于侧板的左右两侧;低压接头管,其朝上连通至低压腔;位于低压接头管前侧的高压接头管,其朝上连通至高压腔;及设置于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内的压力感测组件,包括前后竖直设置的电路板及一侧密封固定于电路板上的压力芯片,电路板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压力孔,低压腔经压力孔连通至压力芯片的左右对应一侧。本申请的压差传感器不易受到尾气的侵蚀。差传感器不易受到尾气的侵蚀。差传感器不易受到尾气的侵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差传感器


[0001]本申请涉及压力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压差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差压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两个压力之间差值的传感器,通常用于测量某一设备或部件前后两端的压差,最为典型的应用为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尾气颗粒捕集器前后通道的尾气压力差。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发动机输出的氮氧化物和微粒物质,例如烟尘及水汽,在低温下容易结晶冰冻,微粒结晶冰冻时产生的过大的压力会使芯片损坏,同时氮氧化物遇水蒸气形成酸性溶液,易腐蚀传感器的芯片和线路;因此最好将传感器感压芯片与污染物隔离,故而提出一种压差传感器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11499354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压差传感器,其压力传感器壳体,压力传感器壳体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内设有安装腔,主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接头管和第二接头管,第一接头管内设有第一导压通道,第二接头管内设有第二导压通道;压力芯体组件,压力芯体组件包括电路板、用于感测第一接头管内的待测流体的第一压力与一参考压力之压差的第一压力敏感元件,及用于感测第二接头管内的待测流体的第二压力与第一压力之差的第二压力敏感元件;电路板位于安装腔的底部,第一压力敏感元件及第二压力敏感元件均设置于电路板的上侧。
[0004]由于其电路板垂直于压力接头管设置,而压力接头管通常竖直安装,因此尾气中的水气集聚于压力腔内时不易排空,从而降低测量准确性;另外其高压腔(较大压力)与压力芯体组件之间未隔离,因此高压侧尾气有侵蚀电路元件的风险;另外压力芯体也暴露于低压侧,其他电子元件与低压侧之间也仅由一隔板隔绝,因此其耐侵蚀性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0005]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差传感器,以使其压力芯体组件不易受到尾气的侵蚀。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差传感器,其包括:
[0008]壳体,壳体的内腔被一侧板和一斜隔板分隔为高压腔和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包括相连通的一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和一低压腔;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和低压腔分别位于侧板的左右两侧;
[0009]低压接头管,其朝上连通至低压腔;
[0010]位于低压接头管前侧的高压接头管,其朝上连通至高压腔;
[0011]及设置于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内的压力感测组件,包括前后竖直设置的电路板及一侧密封固定于电路板上的压力芯片,电路板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压力孔,低压腔经压力孔连通至压力芯片的左右对应一侧。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左右开口的主壳体及分别固定密合于其左右两侧的侧盖一和侧盖二。
[0013]优选地,主壳体的对应于所述低压腔的左右一侧的开口之边缘凹陷形成一圈第一密封槽,斜隔板的左右对应一端凹陷形成第一隔断槽;侧盖一包括第一侧盖主体,第一侧盖主体的边缘朝向主壳体一侧凸伸形成插入所述第一密封槽内的第一凸缘,第一侧盖主体的前后中部朝向主壳体一侧凸伸形成插入所述第一隔断槽内的第一隔筋;第一密封槽和第一隔断槽内设有第一密封胶。
[0014]优选地,电路板的后部的远离所述低压腔的一侧设有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外覆盖有一层电路板保护胶。
[0015]优选地,电路板保护胶的后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电路板保护胶的前端抵接于一第一侧隔板上,所述第一侧隔板的左右一端抵接于所述电路板的远离所述低压腔的一侧表面上。
[0016]优选地,第一侧隔板的前侧正对地设置有一第二侧隔板,第一侧隔板和第二侧隔板之间形成第二隔断槽;主壳体的对应于所述低压腔的左右一侧的开口之边缘凹陷形成一圈第二凸缘;侧盖二包括第二侧盖主体,第二侧盖主体的边缘朝向主壳体一侧凸伸形成插入第二密封槽内的第二凸缘,第二侧盖主体的前后中部朝向主壳体一侧凸伸形成插入第二隔断槽内的第二隔筋。
[0017]优选地,所述侧板的朝向所述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的一侧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电路板保护胶沿所述凹槽延伸至电路板的左右相对一侧。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隔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隔板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隔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隔板由多层胶水堆叠而成,或所述第一侧隔板和或所述第二侧隔板一体地连接所述侧盖二上且所述侧盖二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隔断槽内供第二密封胶流入的过孔。
[0020]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前端朝所述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内凸伸形成定位挡止部,定位挡止部朝后抵接于电路板的前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的底视图;
[0022]图2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沿图1中所示A

A的平面剖视图;
[0023]图3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的右视图;
[0024]图4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沿图3中所示B

B的平面剖视图;
[0025]图5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沿图3中所示C

C的平面剖视图;
[0026]图6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沿图3中所示D

D的平面剖视图;
[0027]图7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沿图3中所示B

B的立体剖视图;
[0028]图8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的立体图(略去侧盖一);
[0029]图9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差传感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略去侧盖二);
[0030]图中:1、主壳体;01a、高压腔;01b、低压腔;01c、侧壁;01d、凹陷;01e、喇叭口;101、高压接头管;102、低压接头管;103、连接部;104、插钮;106、挡板;107、斜隔板;408、压力孔;110、第一密封槽;111、第一隔断槽;112、第二密封槽;113、第二隔断槽;114、定位挡止部;
108、第一间隙;2、侧盖一;201、第一侧盖主体;202、第一凸缘;203、第一隔筋;3、侧盖二;301、第二侧盖主体;302、第二凸缘;303、第二隔筋;304、钢珠孔;4、压力感测组件;40、电路板保护胶;401、电路板;402、压力芯片;403、胶水框;404、压力芯片保护胶;406、调理芯片;407、焊盘;40a、正面部分;40b、背面部分一;40c、背面部分二;40d、背面部分三;5、插针;6、侧隔板;10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列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等效的元件,并且省略重复的描述。
[003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被一侧板(105)和一斜隔板(107)分隔为高压腔(01a)和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包括相连通的一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和一低压腔(01b);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和低压腔(01b)分别位于侧板(105)的左右两侧;低压接头管(102),其朝上连通至低压腔(01b);位于低压接头管(102)前侧的高压接头管(101),其朝上连通至高压腔(01a);及设置于压力芯体组件安装腔内的压力感测组件(4),包括前后竖直设置的电路板(401)及一侧密封固定于电路板(401)上的压力芯片(402),电路板(401)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压力孔(408),低压腔(01b)经压力孔(408)连通至压力芯片(402)的左右对应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左右开口的主壳体(1)及分别固定密合于其左右两侧的侧盖一(2)和侧盖二(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主壳体(1)的对应于所述低压腔(01b)的左右一侧的开口之边缘凹陷形成一圈第一密封槽(110),斜隔板(107)的左右对应一端凹陷形成第一隔断槽(111);侧盖一(2)包括第一侧盖主体(201),第一侧盖主体(201)的边缘朝向主壳体(1)一侧凸伸形成插入所述第一密封槽(110)内的第一凸缘(202),第一侧盖主体(201)的前后中部朝向主壳体(1)一侧凸伸形成插入所述第一隔断槽(111)内的第一隔筋(203);第一密封槽(110)和第一隔断槽(111)内设有第一密封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路板(401)的后部的远离所述低压腔(01b)的一侧设有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外覆盖有一层电路板保护胶(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差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曹万王红明张超军梁世豪洪鹏赵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