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反光支架、摄像组件及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267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反光支架、摄像组件及移动设备。该去反光支架,用于将摄像头装设于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所述去反光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消光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用于将该摄像头装设于该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的装配部和与所述装配部连接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自所述装配部的贴附面凹陷以形成避让空间;所述消光件设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面以吸收光线,通过将消光件设在避让空间的内壁面来实现对光线的吸收,消光效果好;同时还提供一种包含去反光支架和摄像头的摄像组件;另外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摄像组件的移动设备。具有该摄像组件的移动设备。具有该摄像组件的移动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去反光支架、摄像组件及移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摄像头支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去反光支架、摄像组件及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
[0003]ADAS采用的传感器主要为摄像头和雷达,摄像头在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实现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随着 ADAS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ADAS摄像头的功能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前视摄像头是ADAS的核心摄像头,涵盖测距、物体识别、道路标线等功能,因此算法复杂,性能要求较高。ADAS摄像头通过镜头获取有效图像信息,再经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分析计算,作出相应的判断和指令。这其中,获取的图像信息的有效性决定着算法做出的判断指令的准确性。
[0004]对于前视摄像头,视野内车前方的图像信息为有效信息,但是支架等结构件的反光进入摄像头后成像会形成图像中的无效信息,覆盖原本的有效信息,因此这些无效信息会影响及降低算法的准确性,影响ADAS的整体功能甚至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去反光支架,通过将消光件设在避让空间的内壁面来实现对光线的吸收,消光效果好;同时还提供一种包含去反光支架和摄像头的摄像组件;另外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摄像组件的移动设备。
[0006]一种去反光支架,用于将摄像头装设于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所述去反光支架包括:
[0007]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用于将该摄像头装设于该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的装配部和与所述装配部连接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自所述装配部的贴附面凹陷以形成避让空间;以及
[0008]消光件,所述消光件设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面以吸收光线。
[0009]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装配部将摄像头装配在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处,避让部通过自装配部的贴附面凹陷,以形成用于避让该摄像头视野的避让空间,该摄像头通过该避让空间获取该挡风玻璃外的有效图像信息,再经过分析计算,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指令。
[0010]但是在特定场景比如阳光强烈或在有灯光的隧道,特定角度入射的光线将通过该避让空间的内壁面反射进入该摄像头的镜头视野,最终在摄像头内成像,使得获取的图像部分有效信息被反光遮挡,降低了算法的准确性,影响ADAS 的整体功能甚至驾驶安全。通过将消光件设置在避让空间的内壁面,用于吸收反射的光线,进而有效改善了避让空间的反光遮挡该摄像头有效信息的问题。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让摄像头无障碍的获取场景信息,所述避让部具有用于对应该摄像头的透光孔,所述避让空间自所述透光孔背离所述装配部发散,用于避让该摄像头的视野范围。
[0012]如此设置,摄像头设置在透光孔处,该摄像头的镜头朝向避让空间方向,该避让空间通过避让该摄像头的视野范围,使得该摄像头可无障碍的获取场景信息。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部具有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及底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的距离朝着靠近所述透光孔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底壁面沿着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朝着靠近所述透光孔的方向渐缩地延伸。
[0014]如此设置,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的距离朝着靠近透光孔的方向逐渐缩小。同时,底壁面沿着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的底部朝着靠近所述透光孔的方向渐缩地延伸,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形成用于避让该摄像头的水平视野范围,底壁面与该避让空间的开口之间形成用于避让该摄像头的垂直视野范围。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均垂直布设于所述底壁面,且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均朝向远离所述透光孔的方向渐缩地延伸,所述底壁面远离透光孔的端部与所述贴附面齐平,所述避让空间的深度朝着背离所述透光孔的方向逐渐缩小。
[0016]如此设置,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垂直设置在底壁面并与该底壁面连接,且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均朝着透光孔方向渐缩延伸,使得该该避让空间的深度不断缩小,可避让该摄像头的垂直视野范围。
[0017]同时,由于底壁面远离透光孔的端部与装配部的贴附面齐平,使得该摄像头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在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处,避免因为底壁面远离透光孔的端部过长,影响贴附面的装配;或者因为底壁面远离透光孔的端部过短,使得该避让空间与挡风玻璃之间形成间隙,导致该摄像头受到该间隙外光线的干扰。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的夹角等于该摄像头的水平视场角,所述底壁面与该摄像头轴线方向的夹角等于该摄像头的垂直视场角的一半。
[0019]如此设置,避免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的夹角大于该摄像头的水平视场角,以及底壁面与该摄像头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该摄像头的垂直视场角,导致干扰光线过多,影响该摄像头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或者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的夹角小于该摄像头的水平视场角,以及底壁面与该摄像头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该摄像头的垂直视场角,导致其干扰该摄像头的视野范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支架本体的稳定性,所述装配部一体地连接于所述避让部。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吸光效果,所述消光件包括绒毛,所述绒毛通过静电立体植入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面,所述绒毛为黑色尼龙消光纤维或黑色涤纶消光纤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绒毛的长度为0.4mm~0.5mm,所述绒毛的细度为0.5D~2D。
[0021]如此设置,通过静电立体植入的方法将绒毛植入该避让空间的内壁面,来提升吸光效果,绒毛的长度为0.4mm~0.5mm,绒毛的细度为0.5D~2D,可进一步提升吸光效果。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光件包括粘胶层和绒布层,所述绒布层通过所述粘胶层贴附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面。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绒布层的抗裂强度大于1.3TD,所述粘胶层的厚度为0.3mm~0.4mm。
[0024]如此设置,绒布层通过粘胶层贴附在该避让空间的内壁面进行吸光,吸光效果好,且绒布层的抗裂强度大于1.3TD,不易断裂,粘胶层的厚度为0.3mm~0.4mm,保证了粘贴的稳定性。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光件在60
°
入射光测试条件下其光泽度小于 0.3光泽单位。
[0026]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升消光件的消光性能。
[0027]一种摄像组件,包括所述的去反光支架;以及
[0028]装设于所述去反光支架上的摄像头。
[0029]如此设置,摄像头装设在去反光支架上,且通过该去反光支架将该摄像头装设于该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上。
[0030]一种移动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以及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反光支架,用于将摄像头装设于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反光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用于将该摄像头装设于该移动设备的挡风玻璃的装配部和与所述装配部连接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自所述装配部的贴附面凹陷以形成避让空间;以及消光件,所述消光件设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内壁面以吸收光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反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具有用于对应该摄像头的透光孔,所述避让空间自所述透光孔背离所述装配部发散,用于避让该摄像头的视野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去反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具有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及底壁面,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的距离朝着靠近所述透光孔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底壁面沿着所述第一侧壁面和所述第二侧壁面朝着靠近所述透光孔的方向渐缩地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去反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均垂直布设于所述底壁面,且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均朝向远离所述透光孔的方向渐缩地延伸,所述底壁面远离所述透光孔的端部与所述贴附面齐平,所述避让空间的深度朝着背离所述透光孔的方向逐渐缩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去反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的夹角等于该摄像头的水平视场角,所述底壁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平张德志赵建军章敏捷方桂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思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