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232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导气管依次连接并构成气路循环的循环气泵、反应容器和吸收容器,所述的反应容器与吸收容器之间的导气管处还另引一条支路,并连接一底部开口浸入液体中进行液封的平衡罩,所述的反应容器的顶部还设有液体加药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反应气体释放率和吸收率,并且能够保护装置应对气流正压过大和阻碍负压液封回流等情况。流等情况。流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试验装置
,涉及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运输、储存、固体废弃物处置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同时如化学品遇水或遇酸反应引起的泄漏、火灾、中毒等环境应急事件也与日俱增。
[0003]在环境应急事件中的危险废物鉴别属于危险废物处置的基础和关键。例如当含有氰化物或硫化物较高浓度的固废遇酸时,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氰化氢和硫化氢气体,对生态和人类造成极大影响。根据GB5085.5

2007中4.2.3描述在酸性条件下,每千克含氰化物废物分解产生≥250mg氰化氢气体,或者每千克含硫化物废物分解产生≥500mg硫化氢气体,属于反应性危险废物。因此检测氰化物和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有毒气体的释放率,是排除其反应性危险性的分析手段之一。
[0004]现有方法中的试验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检测的回收率较差,对后续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有较大的影响。装置设有搅拌器用于促进液固反应,久而久之会造成搅拌器腐蚀,动密封也无法长期保证装置密封。且装置气路缺少循环,导致反应气体释放率和吸收率低。试验装置还缺少释放气体泄压的安全装置,给试验安全埋下了隐患,同时也无法应对气路负压造成吸收液回流的情况。此外装置还需要连接氮气钢瓶使其不具备携带性,不能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还对实验室的安全性有一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可使用气路循环促进液固反应气体生成和传导,进而提高反应气体释放率和吸收率,并且能够保护装置应对气流正压过大和阻碍负压液封回流等情况,主要适用于固体遇水或遇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释放率试验。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包括通过导气管依次连接并构成气路循环的循环气泵、反应容器和吸收容器,所述的反应容器与吸收容器之间的导气管处还另引一条支路,并连接一底部开口浸入液体中进行液封的平衡罩,所述的反应容器的顶部还设有液体加药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应容器的顶部开口,在其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密封顶盖,位于所述循环气泵与反应容器之间的导气管的一端则穿过所述密封顶盖并伸入至反应容器内部。
[0009]更进一步的,伸入反应容器内的导气管的端部还设有一气体喷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液体加药组件为盛有反应液体的滴液漏斗。
[0011]更进一步的,在滴液漏斗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反应液体滴加的旋塞。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容器的顶部设有密封塞,位于反应容器与吸收容器之间的导气管的一端则穿过所述密封塞并伸入至吸收容器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气泵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分别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反应容器与吸收容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气泵为隔膜气泵。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平衡罩呈钟型。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应容器为反应瓶。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容器为吸收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放弃了传统装置中易腐蚀的搅拌装置,从原来的动密封改为静密封,使装置的密封性得以提高。气路循环有效促进液固反应生成气体和传导,并快速传递至吸收瓶中吸收。在正压的作用下,增加反应气体的吸收效率。装置设有平衡罩平衡气路,既能应对气体正压过大的情况,还在负压过大时阻碍水封不会回流到装置中,同时保障装置的安全性和试验的顺利进行。本装置适用于固体遇水或遇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释放率试验,例如GB5085.5

2007附录A固废遇水反应性的测定,通过仪器分析得出吸收瓶中的HCN(或H2S)的质量浓度和秒表记录下的测量时间,可以计算HCN(或H2S)的比释放率,还可以搭配加热装置,进行GB5085.3

2007附录G固体废物中氰根离子和硫离子测定中的前处理试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不同状态下平衡罩部分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
[0022]1‑
滴液漏斗;2

导气管;3

循环气泵;4

反应容器;5

气体喷嘴;6

吸收容器;7

平衡罩;8

密封顶盖;9

出气口;10

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4]以下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的功能部件或结构,则表明其均为本领域为实现对应功能而采用的常规部件或常规结构。
[0025]为提高反应气体释放率和吸收率,并且能够保护装置应对气流正压过大和阻碍负压液封回流等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其结构可参见图1所示,包括通过导气管2依次连接并构成气路循环的循环气泵3、反应容器4和吸收容器6,所述的反应容器4与吸收容器6之间的导气管2处还另引一条支路,并连接一底部开口浸入液体中进行液封的平衡罩7,所述的反应容器4的顶部还设有液体加药组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导气管2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连接需求采用不同的软管、硬管或软管与硬管相结合的方式。
[002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反应容器4的顶部开口,在其
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密封顶盖8,位于所述循环气泵3与反应容器4之间的导气管2的一端则穿过所述密封顶盖8并伸入至反应容器4内部。
[0027]更进一步的,伸入反应容器4内的导气管2的端部还设有一气体喷嘴5。
[002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液体加药组件为盛有反应液体的滴液漏斗1。
[0029]更进一步的,在滴液漏斗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反应液体滴加的旋塞。
[003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吸收容器6的顶部设有密封塞,位于反应容器4与吸收容器6之间的导气管2的一端则穿过所述密封塞并伸入至吸收容器6内。
[003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循环气泵3的出气口9和进气口10分别通过导气管2连接所述反应容器4与吸收容器6。
[00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循环气泵3为隔膜气泵。
[003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再参见图1所示,所述的平衡罩7呈钟型。同时,反应容器4与吸收容器6之间的导气管2可以设置成三通导管的形式,这样三通导管的其中两端分别连接吸收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导气管依次连接并构成气路循环的循环气泵、反应容器和吸收容器,所述的反应容器与吸收容器之间的导气管处还另引一条支路,并连接一底部开口浸入液体中进行液封的平衡罩,所述的反应容器的顶部还设有液体加药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容器的顶部开口,在其顶部开口处设有一密封顶盖,位于所述循环气泵与反应容器之间的导气管的一端则穿过所述密封顶盖并伸入至反应容器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伸入反应容器内的导气管的端部还设有一气体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液固反应产生气体的自动平衡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加药组件为盛有反应液体的滴液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盛夏张小沁翟帅方婷婷章明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