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174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淬火炉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淬火炉主体,所述淬火炉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炉门,所述淬火炉主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与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设置于淬火炉主体开口底部的左右边缘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侧面转动连接,连接杆转动带动连接轴,使连接块带动承载板通过转轴转动,炉门打开后,承载板可以翘起一定的角度,工件残渣会从平整的承载板表面滑出。从平整的承载板表面滑出。从平整的承载板表面滑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淬火炉
,具体为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淬火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小型金属工件的加工设备,淬火是把金属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并保持一端时间,然后把金属工件迅速从炉内取出投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工艺。
[0003]工件在放入淬火炉进行淬火时,可能会有残渣遗留在淬火炉的内部,若不清理,可能会对下一次放置的工件造成影响,现有的箱式淬火炉在进行内部清理时,需要人工从开口清扫内部,清扫时还需要等待炉内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具备无需等待炉体冷却自动出渣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炉体清理需要等待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包括主体组件和转动组件;
[0008]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淬火炉主体,所述淬火炉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炉门,所述淬火炉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淬火炉主体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0009]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与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设置于淬火炉主体开口底部的左右边缘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远离连接板的一侧面与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淬火炉主体的左右两侧。
[0010]优选的,所述隔热块设置于淬火炉主体的外部,所述炉门设置于隔热块的顶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隔热块和炉门处于同一竖直面,阻挡承载板的热量传递。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液压缸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活动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淬火炉主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块设置于活动槽的内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伸缩推动活动块,使连接杆通过连接轴转动,活动块可在活动槽内改变位置,达到转动转轴的效果。
[0014]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顶部的左右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承载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承载板与挡板宽度的和等于淬火炉主体内壁的宽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向板和挡板防止残渣落入承载板和炉体的间隙中。
[0016]优选的,所述隔热块的内部设置有封闭组件,所述封闭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隔热块的顶部,所述顶板底部的前后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隔热块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隔热块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壁的底部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弹簧向上顶起顶板,炉门闭合时,顶板被向下压迫,弹簧使顶板紧贴炉门,防止炉内密封环境泄露。
[0018]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高度大于隔热块的高度,所述连接板的高度小于隔热块的高度,所述炉门的底部低于承载板的上表面。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隔热块的高度使炉门能正常关闭,承载板的高度便于提升密封性
[0020]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高度大于连接板的高度,所述隔热块靠近承载板的一侧面与承载板等高,所述隔热块靠近连接板的一侧面与连接板等高,所述隔热块的顶部与顶板均倾斜设置,所述顶板靠近连接板一端的位置低于炉门的底部,所述顶板靠近隔热块一端的位置高于炉门的底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顶板较低的一端使炉门能够正常闭合。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该淬火炉出渣口结构,通过设置连接杆转动带动连接轴,使连接板带动承载板通过转轴转动,炉门打开后,承载板可以翘起一定的角度,工件残渣会从平整的承载板表面滑出,从炉门排出淬火炉主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中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中隔热块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主体组件;11、淬火炉主体;12、炉门;13、承载板;131、隔热块;132、挡板;133、导向板;
[0030]2、转动组件;21、连接块;22、转轴;23、连接轴;24、液压缸;241、活动块;25、箱体;251、活动槽;252、螺纹杆;26、连接板;27、连接杆;28、电机;
[0031]3、封闭组件;31、顶板;32、滑杆;33、弹簧;34、滑块;36、滑槽;37、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包括主体组件1和转动组件2;
[0035]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淬火炉主体11,所述淬火炉主体11的正面设置有炉门12,所述淬火炉主体11的正面设置有转动组件2,所述淬火炉主体1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块131,所述隔热块13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6;
[0036]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的背面与箱体25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块21分别设置于淬火炉主体11开口底部的左右边缘处,所述连接块21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一端与连接板26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1远离连接板26的一侧面与连接轴2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2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设置于淬火炉主体11的左右两侧。
[0037]所述隔热块131设置于淬火炉主体11的外部,所述炉门12设置于隔热块131的顶部;所述连接杆27的一端与液压缸24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24的伸缩端与活动块24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淬火炉主体1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箱体25,所述箱体25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251,所述活动块241设置于活动槽251的内部;所述承载板13顶部的左右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33,所述承载板1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32,所述承载板13与挡板132宽度的和等于淬火炉主体11内壁的宽度。
[0038]参阅图1

3,工件在淬火炉主体11内部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和转动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淬火炉主体(11),所述淬火炉主体(11)的正面设置有炉门(12),所述淬火炉主体(11)的正面设置有转动组件(2),所述淬火炉主体(11)内壁的底部设置有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块(131),所述隔热块(13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6);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的背面与箱体(25)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块(21)分别设置于淬火炉主体(11)开口底部的左右边缘处,所述连接块(21)的内部设置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一端与连接板(26)的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1)远离连接板(26)的一侧面与连接轴(2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2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设置于淬火炉主体(11)的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块(131)设置于淬火炉主体(11)的外部,所述炉门(12)设置于隔热块(13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炉出渣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7)的一端与液压缸(24)主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24)的伸缩端与活动块(24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淬火炉主体(1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箱体(25),所述箱体(25)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251),所述活动块(241)设置于活动槽(25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国钢黄泽祥杜恒山韩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金马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