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973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清花机内的尘棒维护保养太过繁琐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壳体上侧设有进料口,壳体右侧设有出料口,壳体下侧设有排杂口,壳体内设有轴线沿前后方向的刺辊,刺辊左方和下方均布有多个前后设置的尘棒,尘棒与壳体侧壁之间设有一个与壳体同轴的弧形块,且弧形块能在壳体内前后移动,弧形块上铰接有多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的内端均铰接有一个摩擦块,多个摩擦块与多个尘棒一一对应,且每个摩擦块上均开有贯穿前后端面的通槽,每个尘棒均穿过对应摩擦块上的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不仅能对尘棒进行擦拭保养,还能检测出是否有尘棒弯曲变形,结构新颖,实用性好。性好。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是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生产中,要定期对清花机中的尘棒进行清扫、擦拭,保证尘棒表面光洁、无毛刺或油污,进而避免尘棒上挂花、堵棉,目前的清花机大多都需要将尘棒从机体内取出才能进行维护保养,但由于尘棒要求在清花机内需环绕打手四分之三圈左右,所以清花机内的尘棒数量较多,反复拆卸尘棒费时费力,所以出现了诸如申请号为202121268627.7一类的装置,为尘棒在清花机内提供了一种快速拆装的结构,但这种方式仍无法改变每次维护保养时都需要将尘棒取出的过程,并且尘棒表面沾附油污或被杂质破坏的情况具有随机性,每次维护保养时将所有尘棒取出检查、擦拭需占用大量时间,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更加便捷的尘棒维护保养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清花机内的尘棒维护保养太过繁琐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侧设有进料口,壳体右侧设有出料口,壳体下侧设有排杂口,壳体内设有轴线沿前后方向的刺辊,刺辊左方和下方均布有多个前后设置的尘棒;
[0005]尘棒与壳体侧壁之间设有一个与壳体同轴的弧形块,且弧形块能在壳体内前后移动,弧形块上铰接有多个连接块,每个连接块的内端均铰接有一个摩擦块,多个摩擦块与多个尘棒一一对应,且每个摩擦块上均开有贯穿前后端面的通槽,每个尘棒均穿过对应摩擦块上的通槽。
[0006]所述的刺辊右上方的壳体内设有多个圆辊,多个圆辊均位于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并将刺辊与壳体之间的环形腔体隔断,使得进料口进入腔体的棉絮只能随刺辊逆时针转动至出料口处。
[0007]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多个丝杠,每个丝杠上均设有一个丝杠螺母,每个丝杠螺母均与弧形块固定,每个丝杠的后端均伸出壳体且连接有电机,电机能带动多个丝杠同时同向转动,进而带动弧形块前后移动。
[0008]所述的弧形块上开有多个贯穿前后端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圆柱块,圆柱块上开有左右通透的矩形槽,且圆柱块和矩形槽的前后两端均伸出通孔,所述的连接块为一“U”形块,连接块的两端分别从弧形块前后两侧的矩形槽内穿过,且连接块的中部与弧形块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拉簧,拉簧既能使连接块无法从矩形槽内脱离,又能使连接块随圆柱块转动,所述的摩擦块与连接块的中部铰接。
[0009]所述的弧形块前端面上绕每个圆柱块均标有刻度,且连接块位于弧形块前侧的一端削为尖角,壳体前端面上设有弧形的开口,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透明材质的盖板,所述
的尘棒前端与盖板连接,在弧形孔前后移动时,能从前端盖板处观察到连接块是否绕圆柱块转动。
[0010]所述的通槽形状与尘棒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通槽内壁上固定有毛毡,从而实现对尘棒的擦拭。
[0011]所述的进料口左侧和出料口的下侧均固定有平板,平板的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与刺辊的间距等于尘棒与刺辊的间距,使平板能在不妨碍棉絮正常通过的同时避免棉絮进入尘棒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内。
[0012]本技术在使用时不仅能对尘棒进行擦拭保养,还能检测出是否有尘棒弯曲变形,结构新颖,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去除弧形块、连接块和摩擦块后的主视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弧形块和摩擦块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由图1至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上侧设有进料口2,壳体1右侧设有出料口3,壳体1下侧设有排杂口4,壳体1内设有轴线沿前后方向的刺辊5,刺辊5左方和下方均布有多个前后设置的尘棒6;
[0019]尘棒6与壳体1侧壁之间设有一个与壳体1同轴的弧形块7,且弧形块7能在壳体1内前后移动,弧形块7上铰接有多个连接块8,每个连接块8的内端均铰接有一个摩擦块9,多个摩擦块9与多个尘棒6一一对应,且每个摩擦块9上均开有贯穿前后端面的通槽10,每个尘棒6均穿过对应摩擦块9上的通槽10。
[0020]所述的刺辊5右上方的壳体1内设有多个圆辊11,多个圆辊11均位于进料口2与出料口3之间,并将刺辊5与壳体1之间的环形腔体隔断,使得进料口2进入腔体的棉絮只能随刺辊5逆时针转动至出料口3处。
[0021]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多个丝杠12,每个丝杠12上均设有一个丝杠12螺母,每个丝杠12螺母均与弧形块7固定,每个丝杠12的后端均伸出壳体1且连接有电机,电机能带动多个丝杠12同时同向转动,进而带动弧形块7前后移动。
[0022]所述的弧形块7上开有多个贯穿前后端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圆柱块13,圆柱块13上开有左右通透的矩形槽,且圆柱块13和矩形槽的前后两端均伸出通孔,所述的连接块8为一“U”形块,连接块8的两端分别从弧形块7前后两侧的矩形槽内穿过,且连接块8的中部与弧形块7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拉簧14,拉簧14既能使连接块8无法从矩形槽内脱离,又能使连接块8随圆柱块13转动,所述的摩擦块9与连接块8的中部铰接。
[0023]所述的弧形块7前端面上绕每个圆柱块13均标有刻度,且连接块8位于弧形块7前侧的一端削为尖角,壳体1前端面上设有弧形的开口,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透明材质的盖板,所述的尘棒6前端与盖板连接,在弧形孔前后移动时,能从前端盖板处观察到连接块8是
否绕圆柱块13转动。
[0024]所述的通槽10形状与尘棒6的截面形状相同,且通槽10内壁上固定有毛毡,从而实现对尘棒6的擦拭。
[0025]所述的进料口2左侧和出料口3的下侧均固定有平板15,平板15的一端与壳体1固定,另一端与刺辊5的间距等于尘棒6与刺辊5的间距,使平板15能在不妨碍棉絮正常通过的同时避免棉絮进入尘棒6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
[0026]本技术在使用前,将上一道工序的出料管道与进料口2联通,下一道工序的进料管道与出料口3联通,使用时,先通过电机带动所有的丝杠12同时同向转动,直至弧形块7移动至壳体1后端,然后再通过外部动力带动刺辊5和所有的圆辊11逆时针转动,棉絮从进料口2处进入壳体1后会在刺辊5的带动下在刺辊5和尘棒6之间沿逆时针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棉絮中的杂质由于惯性更大,所以在棉絮与尘棒6碰撞时,杂质被甩出,杂质从尘棒6之间的空隙向下掉落至排杂口4,除杂后的棉絮在刺辊5带动下继续逆时针转动,直到转动至出料口3处进入下一道工序,多个圆辊11能在棉絮进入壳体1或移出壳体1时对棉絮进行导向,方便棉絮更顺畅地完成除杂工作;
[0027]在需要对尘棒6进行清理时,先将上道工序停机,待壳体1内无棉絮后,工人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多个丝杠12同时同向转动,弧形块7在丝杠12螺母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同时弧形块7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上侧设有进料口(2),壳体(1)右侧设有出料口(3),壳体(1)下侧设有排杂口(4),壳体(1)内设有轴线沿前后方向的刺辊(5),刺辊(5)左方和下方均布有多个前后设置的尘棒(6);尘棒(6)与壳体(1)侧壁之间设有一个与壳体(1)同轴的弧形块(7),且弧形块(7)能在壳体(1)内前后移动,弧形块(7)上铰接有多个连接块(8),每个连接块(8)的内端均铰接有一个摩擦块(9),多个摩擦块(9)与多个尘棒(6)一一对应,且每个摩擦块(9)上均开有贯穿前后端面的通槽(10),每个尘棒(6)均穿过对应摩擦块(9)上的通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辊(5)右上方的壳体(1)内设有多个圆辊(11),多个圆辊(11)均位于进料口(2)与出料口(3)之间,并将刺辊(5)与壳体(1)之间的环形腔体隔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花机尘棒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多个丝杠(12),每个丝杠(12)上均设有一个丝杠(12)螺母,每个丝杠(12)螺母均与弧形块(7)固定,每个丝杠(12)的后端均伸出壳体(1)且连接有电机,电机能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绪超刘怀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洋纱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