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964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及车辆,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A口与压缩机的A口连通,可用于冷却高温工质;第二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可与低温工质换热,使工质带走乘客空间的热量;第三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可与低温工质换热,使工质带走驾驶区的热量;第四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可与低温工质换热,使工质带走电池的热量;第二换热器的B口、第三换热器的B口、第四换热器的B口均与压缩机的B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满足乘客区、驾驶区、电池的制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对车辆空间的占用,减轻车辆重量,削减车辆能耗。削减车辆能耗。削减车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客车、电动双层巴士这类电动客运车辆的空调系统设计,由于涉及乘客区、驾驶区、电池三大部分的制冷需求,因此一般会在车辆上同时搭载三套空调系统,分别用于对乘客区、驾驶区、电池进行制冷,该三套空调系统分别独立运行,具有各自的控制系统。但由于电动客运车辆的空间比较紧凑,因此现有方案会将乘客区与电池的空调系统进行集成,而驾驶区仍为一套系统单独进行制冷。
[0003]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即使将乘客区与电池的空调系统进行集成,整车的空调系统仍然保持多套,仍存在占用车辆空间、增加车辆重量、加剧车辆能耗的问题。
[0005]因此,如何在满足乘客区、驾驶区、电池的制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对车辆空间的占用,减轻车辆重量,削减车辆能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能够在满足乘客区、驾驶区、电池的制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对车辆空间的占用,减轻车辆重量,削减车辆能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均具有至少两个通口,五者均有两个通口设为A口和B口,以供工质流入和流出;
[0008]所述第一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压缩机的A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A口能够用于供高温的工质流出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A口能够用于供高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中,所述第一换热器能够用于对流入其中的高温的工质进行降温冷却,以形成低温的工质;
[0009]所述第二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A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能够用于吸收乘客空间的热量,并与流入其中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乘客空间的热量;
[0010]所述第三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的A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中,所述第三换热器能够用于吸收驾驶区的热量,并与流入其中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驾驶区的热量;
[0011]所述第四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的A口能够
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中,所述第四换热器能够用于吸收电池的热量,并与进入其中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电池的热量;
[0012]所述第二换热器的B口、所述第三换热器的B口、所述第四换热器的B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B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器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入所述压缩机中。
[0013]本技术所提供的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这五者均具有至少两个通口,五者均有两个通口分别设为A口和B口,以供工质流入和流出。其中,压缩机主要用于压缩常温的工质,并输出高温的工质。第一换热器的A口与压缩机的A口连通,可使压缩机通过其A口将高温的工质输出至第一换热器中,该第一换热器能够用于对高温的工质进行降温冷却,以形成低温的工质。第二换热器的A口与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可使低温的工质从第一换热器的B口输出后进入到第二换热器中,该第二换热器能够用于吸收乘客空间的热量,并与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乘客空间的热量,对乘客区进行制冷。第三换热器的A口也与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可使低温的工质从第一换热器的B口输出后同时进入到第三换热器中,该第三换热器能够用于吸收驾驶区的热量,并与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驾驶区的热量,对驾驶区进行制冷。第四换热器的A口也与第一换热器的B口连通,可使低温的工质从第一换热器的B口输出后同时进入到第四换热器中,该第四换热器能够用于吸收电池的热量,并与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电池的热量,对电池进行制冷。同时,第二换热器的B口、第三换热器的B口、第四换热器的B口均与压缩机的B口连通,可使分别吸收了乘客空间的热量、驾驶区的热量和电池的热量后的低温的工质,重新形成常温的工质,并回流到压缩机中,以进行下一次循环流动。
[0014]如此,本技术所提供的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通过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的作用,将低温的工质分别输出到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中,同时对乘客空间、驾驶区和电池进行制冷,实现“一拖三”式制冷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乘客空间代表的乘客区、驾驶区和电池三者对应的换热器集成安装在同一系统中,因此能够在满足乘客空间、驾驶区、电池的制冷需求的基础上,降低对车辆空间的占用,减轻车辆重量,削减车辆能耗。
[0015]优选地,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能够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流出并流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在支路的工质的流量。
[0016]优选地,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能够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流出并流入到所述第三换热器所在支路的工质的流量。
[0017]优选地,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之间的第三节流装置,能够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B口流出并流入到所述第四换热器所在支路的工质的流量。
[0018]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风口处的第一风机,用于通过气流加强所述第一换热器对工质的冷却效果。
[0019]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风口处的第二风机,用于使乘客空间内的空气与第二换热器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以加强对乘客空间的制冷效果。
[0020]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风口处的第三风机,用于使驾驶区内的空气与第三换热器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以加强对驾驶区的制冷效果。
[0021]优选地,所述第四换热器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0022]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换热器的A口连通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换热器的B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B口;
[0023]所述第二通道内流通有由水泵提供的冷却水流,所述冷却水流能够用于吸收电池的热量,所述第二通道能够用于供进入其内的高温的所述冷却水流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对高温的所述冷却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和第四换热器(5);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三换热器(4)和所述第四换热器(5)均具有至少两个通口,五者均有两个通口为A口和B口,以供工质流入和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A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A口连通,所述压缩机(1)的A口能够用于供高温的工质流出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A口能够用于供高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一换热器(2)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能够用于对流入其中的高温的工质进行降温冷却,以形成低温的工质;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A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二换热器(3)中,所述第二换热器(3)能够用于吸收乘客空间的热量,并与流入其中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乘客空间的热量;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A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4)中,所述第三换热器(4)能够用于吸收驾驶区的热量,并与流入其中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驾驶区的热量;所述第四换热器(5)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5)的A口能够用于供低温的工质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5)中,所述第四换热器(5)能够用于吸收电池的热量,并与进入其中的低温的工质进行换热,使低温的工质在流动过程中带走电池的热量;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B口、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B口、所述第四换热器(5)的B口均与所述压缩机(1)的B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三换热器(4)、所述第四换热器(5)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出所述第四换热器(5),所述压缩机(1)的B口能够用于供常温的工质流入所述压缩机(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之间的第一节流装置(6),能够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流出并流入到所述第二换热器(3)所在支路的工质的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车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三换热器(4)的A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B口之间的第二节流装置(7),能够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枫淇焦伟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泰新能源车用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