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97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电池仓,包括箱体、多个隔板和供风装置。箱体内设有安装空间,多个隔板设于安装空间内,并将安装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存放电池的电池隔仓,隔板设有与电池隔仓相对应的风道,隔板还设有与电池隔仓相对应的温度探测孔,用于放置温度检测件;供风装置用于通过风道向对应的电池隔仓送风。通过放置在温度检测孔中的温度检测件,测量电池隔仓中的温度,从而间接获取电池表面的温度,再利用供风装置通过隔板上设置的与电池隔仓相对应的风道来对电池隔仓进行通风,从而实现对电池隔仓中的电池进行通风散热的目的,将风道集成到隔板上,优化了充电电池仓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内部空间利用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电池仓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池仓。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在充电时,其电池内部的温度会随着充电的进行而升高,目前的充电方式都无法知道电池内部的温度,而且也监测不到或检测不准电池的外部温度;进而没法准确知道何时能够给电池充电。可能会造成多次过热充电后的电池鼓包、电池报废,因此常常通过通风的方式来对电池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电池因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
[0003]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电池柜中设置连通外界和电池仓的通风空间,通过在电池柜内部设置排风扇,将外界的气体引入到通风空间后,再进入到电池仓中,从而实现电池仓内部与外界气体的流通,来完成对电池仓中的电池进行通风散热,来降低电池的温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造成电池柜内部的结构过于复杂,也增大了电池柜的体积,对电池柜的安装造成了不便,并且仍然存在无法探知电池温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池仓,该充电电池仓不仅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还可以监控电池的温度。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电池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充电电池仓还包括:
[0007]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将所述安装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存放电池的电池隔仓,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电池隔仓相对应的风道,所述隔板还设有与所述电池隔仓相对应的温度探测孔,用于放置温度检测件;
[0008]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风道向对应的所述电池隔仓送风。
[0009]可选地,多个所述隔板包括:
[0010]纵隔板,所述纵隔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风道设于所述纵隔板;
[0011]若干横隔板,若干所述横隔板与所述纵隔板固定连接,以在相邻两个所述横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电池隔仓。
[0012]可选地,所述纵隔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所述横隔板。
[0013]可选地,所述纵隔板的内部设有送风通道,所述纵隔板还设有与多个所述电池隔仓对应设置的送风孔,所述电池隔仓通过对应的所述送风孔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
[0014]可选地,所述纵隔板的两侧均设有与多个所述送风孔对应设置的通风槽,所述送风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风槽内。
[0015]可选地,所述纵隔板包括:
[0016]送风板,所述送风板的一侧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电池隔仓对应设置的送风槽;
[0017]盖板,所述盖板能与多个所述送风槽形成多个互不连通的所述送风通道;
[0018]多个所述送风孔包括多个设于所述送风板的第一送风孔,位于所述纵隔板一侧的所述电池隔仓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送风孔与对应的所述送风通道连通;多个所述送风孔还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二送风孔,位于所述纵隔板另一侧的所述电池隔仓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送风孔与对应的所述送风通道连通。
[0019]可选地,多个所述隔板还包括与多个所述横隔板对应设置的侧面挡板,所述横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纵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侧面挡板固定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侧面挡板上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电池的弹性件。
[0021]可选地,所述横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过风凹槽。
[0022]可选地,所述横隔板上还开设有多个通孔,位于所述横隔板两侧的所述电池隔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多个所述通孔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过风凹槽内。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技术所提供的充电电池仓,隔板上开设温度检测孔,用于放置温度检测件,通过温度检测件来测量电池隔仓中的温度,从而间接获取电池表面的温度,再利用供风装置通过隔板上设置与电池隔仓相对应的风道,向电池隔仓进行通风,从而实现对电池隔仓中的电池通风散热的目的,将与电池隔仓相对应的风道集成到隔板中,优化了充电电池仓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充电电池仓的总装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纵隔板正面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纵隔板背面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纵隔板背面沿A

A的剖视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的送风板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的盖板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的横隔板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的侧面挡板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隔板;11、纵隔板;111、温度探测孔;1111、温度探测孔段;1112、温度安装孔段;112、连接凸起;113、送风孔;114、通风槽;115、送风板;1151、送风槽;1152、第一送风孔;116、盖板;1161、第二送风孔;12、横隔板;121、过风凹槽;122、通孔;13、侧面挡板;131、弹性件;132、安装凹槽;
[0035]2、供风装置;
[0036]3、充电板;
[0037]4、位置检测装置;
[0038]5、安装背板;
[0039]6、温度检测件;
[0040]100、电池隔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5]为了随时探知电池仓中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电池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安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仓还包括:多个隔板(1),多个所述隔板(1)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将所述安装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存放电池的电池隔仓(100),所述隔板(1)设有与所述电池隔仓(100)相对应的风道,所述隔板(1)还设有与所述电池隔仓(100)相对应的温度探测孔(111),用于放置温度检测件(6);供风装置(2),所述供风装置(2)用于通过所述风道向对应的所述电池隔仓(100)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板(1)包括:纵隔板(11),所述纵隔板(11)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风道设于所述纵隔板(11);若干横隔板(12),若干所述横隔板(12)与所述纵隔板(11)固定连接,以在相邻两个所述横隔板(12)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电池隔仓(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隔板(11)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所述横隔板(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隔板(11)的内部设有送风通道,所述纵隔板(11)还设有与多个所述电池隔仓(100)对应设置的送风孔(113),所述电池隔仓(100)通过对应的所述送风孔(113)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隔板(11)的两侧均设有与多个所述送风孔(113)对应设置的通风槽(114),所述送风孔(113)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风槽(114)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池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兵程亮曹亚兵严凯
申请(专利权)人:复亚智能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