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9584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巢。该无人机机巢使用时,无人机通过机巢进口飞入机巢箱内的停机平台上,通过互相垂直的第一归中杆和第二归中杆从两个方向将无人机归中至停机平台的中心并与停机平台上的充电插头连接,将滑盖推动封闭机巢进口后,即可实现无人机的收纳与充电功能;当需要放飞无人机时,只需将滑盖推开,开启机巢进口,此时升降装置带动停机平台向上运动至机巢进口处,无人机即可从机巢进口处飞出,从而完成放飞流程并进行后续的作业。该无人机机巢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实现无人机的收纳、充电与放飞操作,从而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从而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从而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机巢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巢。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航空遥感测绘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规划、线路巡查、应急响应、地形测量等多个领域。
[0003]现有无人机多为人工放飞,如需携带无人机到异地进行作业,需要将其放置到箱中运送,携带十分不方便;并且在野外作业时,无人机需要多次充电以完成既定作业目标,现有的充电方式多为手动更换电池,更换完成后再手动放飞,该流程耗时较长,使得无人机作业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机巢,其携带方便,并能够对无人机进行收纳、充电和放飞操作,提高了无人机作业效率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该无人机机巢包括机巢箱、滑盖、停机平台、升降装置和归中装置;上述机巢箱设置有机巢进口,无人机能够自上述机巢进口进入上述机巢箱内;上述滑盖与上述机巢箱滑动连接,上述滑盖用于封闭或开启上述机巢进口;上述停机平台设置于上述机巢箱内,上述停机平台上设置有充电插头;上述升降装置安装于上述机巢箱内,并用于驱动上述停机平台沿竖直方向运动并靠近上述机巢进口;上述归中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互相垂直的第一归中杆和第二归中杆,上述驱动机构安装于上述停机平台下方,上述第一归中杆和上述第二归中杆均滑动连接于上述停机平台,上述第一归中杆和上述第二归中杆均能够连接于上述无人机,上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述第一归中杆和上述第二归中杆运动以使上述无人机靠近上述停机平台的中心并连接于上述充电插头。
[0007]可选地,上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上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能够带动上述第一丝杆转动,上述第一丝杆与上述第一归中杆螺纹连接并能够带动上述第一归中杆靠近上述停机平台的中心;上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能够带动上述第二丝杆转动,上述第二丝杆与上述第二归中杆螺纹连接并能够带动上述第二归中杆靠近上述停机平台的中心。
[0008]可选地,上述第一归中杆和上述第二归中杆均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上述第一归中杆与上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两个上述第二归中杆与上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两个上述第一归中杆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两个上述第二归中杆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
[0009]可选地,上述第一丝杆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上述第一丝杆分别螺纹连接于上述第一归中杆的两端,其中一个上述第一丝杆连接于上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并通过第一皮带驱动另一个上述第一丝杆转动。
[0010]可选地,上述第二丝杆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上述第二丝杆分别螺纹连接于上述第二归中杆的两端,其中二个上述第二丝杆连接于上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并通过第二皮带驱动另二个上述第二丝杆转动。
[0011]可选地,上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三驱动电机以及驱动连接于上述第三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升降丝杆,上述升降丝杆上螺纹连接有升降块,上述升降块固接于上述停机平台上。
[0012]可选地,上述升降装置设置有多个,多个上述升降装置均匀间隔分布于上述停机平台的下方。
[0013]可选地,上述无人机机巢还包括安装于上述机巢箱内的温控装置,上述温控装置能够调节上述机巢箱内的温度。
[0014]可选地,上述温控装置包括测温单元和调温单元,上述测温单元与上述调温单元电连接,上述测温单元能够感测上述机巢箱内的温度,上述调温单元能够调节上述机巢箱内的温度。
[0015]可选地,上述无人机机巢下方还设置有安装结构,上述安装结构被配置为将上述无人机机巢安装于外部设备上。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中的无人机机巢使用时,无人机通过机巢进口飞入机巢箱内的停机平台上,通过互相垂直的第一归中杆和第二归中杆从两个方向将无人机归中至停机平台的中心并与停机平台上的充电插头连接,将滑盖推动封闭机巢进口后,即可实现无人机的收纳与充电功能;当需要放飞无人机时,只需将滑盖推开,开启机巢进口,此时升降装置带动停机平台向上运动至机巢进口处,无人机即可从机巢进口处飞出,从而完成放飞流程并进行后续的作业。该无人机机巢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实现无人机的收纳、充电与放飞操作,从而提高无人机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机巢开盖时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机巢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无人机机巢内部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0、无人机;100、机巢箱;110、安装结构;
[0023]200、滑盖;
[0024]300、停机平台;311、充电插头;320、升降装置;321、第三驱动电机; 322、升降丝杆;323、升降块;
[0025]410、第一归中杆;411、第一驱动电机;412、第一丝杆;413、第一皮带; 420、第二归中杆;421、第二驱动电机;422、第二丝杆;423、第二皮带;
[0026]500、温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
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1]请参考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无人机机巢包括机巢箱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巢箱(100),所述机巢箱(100)设置有机巢进口,无人机(10)能够自所述机巢进口进入所述机巢箱(100)内;滑盖(200),所述滑盖(200)与所述机巢箱(100)滑动连接,所述滑盖(200)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机巢进口;停机平台(300),所述停机平台(300)设置于所述机巢箱(100)内,所述停机平台(300)上设置有充电插头(311);升降装置(320),所述升降装置(320)安装于所述机巢箱(100)内,并用于驱动所述停机平台(300)沿竖直方向运动并靠近所述机巢进口;归中装置,所述归中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互相垂直的第一归中杆(410)和第二归中杆(420),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停机平台(300)下方,所述第一归中杆(410)和所述第二归中杆(420)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停机平台(300),所述第一归中杆(410)和所述第二归中杆(420)均能够连接于所述无人机(10),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归中杆(410)和所述第二归中杆(420)运动以使所述无人机(10)靠近所述停机平台(300)的中心并连接于所述充电插头(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1)、第二驱动电机(421)、第一丝杆(412)和第二丝杆(42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1)的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丝杆(412)转动,所述第一丝杆(412)与所述第一归中杆(410)螺纹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归中杆(410)靠近所述停机平台(300)的中心;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丝杆(422)转动,所述第二丝杆(422)与所述第二归中杆(420)螺纹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归中杆(420)靠近所述停机平台(300) 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机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归中杆(410)和所述第二归中杆(420)均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归中杆(410)均与所述第一丝杆(412)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归中杆(420)均与所述第二丝杆(422)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归中杆(410)能够相对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亚兵芦志明严凯
申请(专利权)人:复亚智能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