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89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注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阻隔层、第一增强层、自愈层、第二增强层和外保护层,所述第二增强层为金属丝编织增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压加注用软管,通过设置两层增强层有效保障软管的承压能力,位于外侧的第二增强层由金属丝编织制成进一步提高承压的稳定性;同时,在两增强层之间设置自愈层,将两增强层进行分隔,且自愈层在受到增强层摩擦损伤后具备一定的自愈修复能力,有效延长对两增强层分隔的效果,确保软管具有较长的服役寿命,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降低加注站的使用成本。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降低加注站的使用成本。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降低加注站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


[0001]本技术涉及加注软管
,具体是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全球范围内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在LNG站、CNG站、氢气站等绿色能源加注领域,对流体加注软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这些流体大都具有较高压力,如氢气站内加氢压力为35MPa或70MPa(根据国内外不同标准),因此要求加注软管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和性能可靠的同时,还要求软管具有较长的服役寿命,以控制使用成本。
[0003]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4300540 U(申请号201420767150.0)公开了一种加气站加气/卸气柱用CNG输送软管,由内至外依次为耐介质导电层、耐介质防渗透强力层、粘结剂层、编织增强层、快速导电层和外保护层,通过将管体内层分设为耐介质导电层和耐介质防渗透强力层,解决了导电和阻隔的矛盾。该软管的纤维编织增强层由内外三层纤维层组成,虽然保证了软管结构上能耐高压,但具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弯折、扭曲导致各纤维层之间互相摩擦,进而使纤维层受到损伤,造成软管整体内部结构稳定性差,无法保证服役寿命,徒增加注站的使用成本。
[0004]因此,亟需一种既能具备承压能力,又能保证服役寿命的加注软管,来满足各加注站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通过设置两层不同材质的增强层以确保软管整体承压能力,同时在两增强层之间设置自愈层,保证了增强层之间不产生影响,有效延长软管的服役寿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阻隔层、第一增强层、自愈层、第二增强层和外保护层,所述第二增强层为金属丝编织增强层。
[0008]本技术提供的高压加注用软管,通过设置两层增强层有效保障软管的承压能力,位于外侧的第二增强层由金属丝编织制成进一步提高承压的稳定性;同时,在两增强层之间设置自愈层,将两增强层进行分隔,且自愈层在受到增强层摩擦损伤后具备一定的自愈修复能力,有效延长对两增强层分隔的效果,确保软管具有较长的服役寿命,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降低加注站的使用成本。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增强层和外保护层之前还设有外自愈层。通过设置外自愈层,将由金属丝编织制成的第二增强层与外保护层进行隔离,防止第二增强层在弯折过程中对外保护层造成损伤。
[0010]优选的,所述阻隔层为气体阻隔层。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阻隔层由尼龙、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或其他具有高气体阻隔性能的树脂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强层由钢帘线缠绕制成或由纤维缠绕制成。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强层由钢帘线缠绕制成时,所述钢帘线由树脂包裹与阻隔层形成一体结构。
[0014]因钢帘线为金属材料,第一增强层由钢帘线制成时,为了防止钢帘线在弯折过程中因摩擦对阻隔层造成损伤,因此使用树脂包裹将钢帘线与阻隔层形成一体结构,弯折时二者同步弯折,有效避免了因相对位移造成的磨损。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强层由纤维缠绕制成时,所述纤维选自涤纶工业长丝、玻璃纤维、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中的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外保护层外侧还设有耐磨层。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呈螺旋状包覆在所述外保护层的外表面,且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

2mm。
[0018]本技术使用的材料均为现有材料,如自愈层和外自愈层可使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6338503U(申请号201621471645.4)的说明书第[0015]段提供的材料,也可使用其他现有市售材料,其他材料在此不再赘述。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设置两层增强层有效保障软管的承压能力,位于外侧的第二增强层由金属丝编织制成进一步提高承压的稳定性;同时,在两增强层之间设置自愈层,将两增强层进行分隔,且自愈层在受到增强层摩擦损伤后具备一定的自愈修复能力,有效延长对两增强层分隔的效果,确保软管具有较长的服役寿命,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降低加注站的使用成本;
[0021]2.通过在第二增强层和外保护层之间设置外自愈层,将由金属丝编织制成的第二增强层与外保护层进行隔离,防止第二增强层在弯折过程中对外保护层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高压加注用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实施例3提供的高压加注用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阻隔层;2.第一增强层;3.自愈层;4.第二增强层;5.外自愈层;6.外保护层;7.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如图1所示,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阻隔层1、第一增强层2、自愈层3、第二增强层4和外保护层6,所述阻隔层1为气体阻隔层,所述阻隔层1由尼龙、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或其他具有高气体阻隔性能的树脂制成;所述第二增强层4为金属丝编织增强层,所述第二增强层4和外保护层6之前还设有外自愈层5。通过设置外自愈层5,将由金属丝编织制成的第二增强层4与外保护层6进行隔离,防止第二增强层4在弯折过程中对外保护层6造成损伤。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增强层2由纤维缠绕制成。所述纤维选自涤纶工业长丝、玻
璃纤维、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中的一种。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压加注用软管,通过设置两层增强层有效保障软管的承压能力,位于外侧的第二增强层4由金属丝编织制成进一步提高承压的稳定性;同时,在两增强层之间设置自愈层3,将两增强层进行分隔,且自愈层3在受到增强层摩擦损伤后具备一定的自愈修复能力,有效延长对两增强层分隔的效果,确保软管具有较长的服役寿命,实际使用时可有效降低加注站的使用成本。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增强层2由钢帘线缠绕制成,且所述钢帘线缠绕在阻隔层1外侧后,由树脂包裹与阻隔层1形成一体结构,在软管弯折时,钢帘线和阻隔层1二者同步弯折,有效避免了因相对位移造成的磨损。
[0032]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均相同。
[0033]实施例3:
[0034]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保护层6外侧还设有耐磨层7,所述耐磨层7呈螺旋状包覆在所述外保护层6的外表面,且所述耐磨层7的厚度为1

2mm。
[0035]耐磨层7呈螺旋状可保证耐磨层7在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加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阻隔层(1)、第一增强层(2)、自愈层(3)、第二增强层(4)和外保护层(6),所述第二增强层(4)为金属丝编织增强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加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强层(4)和外保护层(6)之前还设有外自愈层(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加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1)为气体阻隔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加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1)由尼龙、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或聚偏二氯乙烯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加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强层(2)由钢帘线缠绕制成或由纤维缠绕制成。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王震顾恺李蓉孙维志赵绍东朱原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道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