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软管组件和对应的用于制造软管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847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软管组件的方法,其中,将软管内接头插入到软管中,所述软管具有由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软管、软管组件和对应的用于制造软管组件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软管和编织套的软管。
[000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软管内接头和软管的软管组件,其中,所述软管内接头设置在软管的插入区域中。
[0003]本专利技术最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软管组件的方法,其中,将软管内接头插入到软管中。

技术介绍

[0004]已知具有编织套的软管、尤其是连接软管。在这里编织套用于避免柔性的内软管爆裂、确保所要求的抗拉强度和/或防止内软管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制造和/或使用性能的软管。
[0006]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规定权利要求1的特征。尤其是因此为了解决所述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中提出,内软管由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制成。已证实,这样的材料选择能够在柔性和抗弯强度方面实现特别有利的使用性能。
[0007]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内软管由PE

RT制成。这构成优选的材料选择。
[0008]在此,材料PE

RT可以表征为具有提高的耐热性(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RT)的聚乙烯(PE)、例如根据DIN EN ISO22391

2:2010

04的第4章节可以表征为I型或II型。
[0009]如果内软管由熔融指数(190℃/2.16kg)为0.1g/10min至10g/10min、优选0.5g/10min至2g/10min和/或密度为0.925g/cm3至0.960g/cm3、优选0.929g/cm3至0.940g/cm3的原材料制成,则能够实现特别有利的使用性能。熔融指数可以例如根据ASTM D1238或ISO1133定义。
[0010]为了解决所述任务,作为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规定并列的针对软管的权利要求的特征。尤其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中提出,内软管的外直径D(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和内软管的壁厚s(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满足如下:
[0011]A≤10000*s/D
1.5
[0012]和/或
[0013]10000*s/D
1.5
≤B,
[0014]其中,A>=390 1/mm
0.5
、优选A=425 1/mm
0.5
,并且B<=5851/mm
0.5
、优选B=565 1/mm
0.5
。这样的参数选择对于实现良好的抗弯强度特别有利。
[0015]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所述内软管(2)的外直径D<10mm、优选<9mm或<7mm。因此,结合编织套能以商业上常见的造型实现特别抗拉的并且柔性的软管。
[0016]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所述编织套沿着内软管的整个圆周和/或在
编织套的长度上接触内软管。因此能提高抗弯强度,尤其是对于外直径D和壁厚s的前述范围。本专利技术已认识到,紧的编织套防止内软管的横截面在弯曲时变成椭圆形的,这会有利于弯折。
[0017]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编织套具有在41
°
与55
°
之间的编织角度。因此在抗拉强度与耐爆裂压力强度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0018]编织角度可以例如通过在(想象中)展开的编织套中在单丝与纵向方向(例如软管轴线)之间的角度来表征。
[0019]如下的特征参数一般表示:
[0020][0021][0022]然后,如下计算编织角度(“BraidAngle”):
[0023][0024]作为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可以规定,编织套具有在75%与99%之间的覆盖率。因此在抗弯强度与柔性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0025]覆盖率可以例如通过在(想象中)展开的编织套中被单丝覆盖的面的面积与包含单丝和在这些单丝之间的间隙的总面积的比值来表征。
[0026]利用上面的定义如下计算覆盖率(“Coverage”):
[0027][0028]特别有利的是,编织角度在43
°
与49
°
之间和/或覆盖率在84%与93%之间。已证实,对于这样的值域,在抗拉强度和耐爆裂压力强度方面和/或在抗弯强度和柔性方面的使用性能可以是特别良好的。
[0029]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编织套以直径为0.14mm至0.50mm的塑料单丝形成。因此能实现同时确保抵抗拉应力(沿纵轴线)或抵抗内压或爆裂应力的强度以及良好柔性的编织套。
[0030]优选直径在0.20mm至0.3mm的范围中。在0.25mm
±
0.025mm的直径情况下得到特别良好的使用性能。
[0031]尤其是可以规定,塑料单丝由聚氨酯或聚酯制成。因此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的物美价廉的材料。
[0032]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编织套以直径为0.14mm至0.50mm的不锈钢单丝形成。本专利技术因此也能够实现利用金属编织套形成软管。在所给出的值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良好的使用性能。
[0033]优选直径位于0.16mm至0.2mm的范围中。在0.18mm
±
0.01mm的直径情况下得到特别良好的使用性能。
[0034]为了解决所述任务,作为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规定针对软管组件的第一并列权利要求的特征。尤其是因此在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组件中提出,软管内接头在插入区域中的外直径至少与由软管(例如软管的内软管)的在插入区域之外测得的净内直径和限定所述净内直径的壁的壁厚形成的和一样大。因此在内软管的壁厚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软管内接头的足够大的内直径,而不危害软管内接头——例如在压接过程中——在机械载荷情况下的稳定性。
[0035]优选软管内接头在插入区域中的外直径至少与由软管(例如软管的内软管)的在插入区域之外测得的净内直径和所述壁的壁厚的1.0倍、1.1倍、1.2倍、1.3倍或1.4倍形成的和一样大。在这里,在软管内接头的机械稳定性足够的同时得到在软管内接头处特别有利的内直径。
[0036]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软管在这里根据本专利技术、尤其是如前文描述那样和/或根据针对软管的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那样设计。因此,也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内软管的材料选择的优点。
[0037]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软管具有内软管并且壁是内软管壁。因此,软管内接头能够在插入时定义内软管的扩宽,所述扩宽不过度限制软管内接头的内直径,例如作为最大的流动阻碍。内软管可以被编织套包裹、例如以便形成已经描述的软管。
[0038]在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规定,软管内接头在其插入端部处具有沿插入方向取向的端面,其中,所述端面具有的外直径d2等于或大于软管在插入区域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软管(1),所述软管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套(3),其特征在于,内软管(2)由未交联的热塑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管(2)由PE

RT、尤其熔融指数(190℃/2.16kg)为0.1g/10min至10g/10min、优选0.5g/10min至2g/10min和/或密度为0.925g/cm3至0.960g/cm3、优选0.929g/cm3至0.940g/cm3的PE

RT制成。3.软管(1)、尤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所述软管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套(3),其特征在于,内软管(2)的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的外直径D和内软管(2)的以mm为单位给出和测量的壁厚s满足如下:A≤10000*s/D
1.5
和/或10000*s/D
1.5
≤B,其中,A>=390 1/mm
0.5
、优选A=425 1/mm
0.5
,并且B<=5851/mm
0.5
、优选B=565 1/mm
0.5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软管(2)的外直径D<10mm、优选<9mm或<7mm,和/或所述编织套沿着内软管的整个圆周和/或在编织套的长度上接触内软管。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1),所述软管具有内软管(2)和编织套(3),其特征在于,编织套(3)具有在41
°
至55
°
之间、尤其是在43
°
至49
°
之间的编织角度和/或在75%至99%之间、尤其是在84%至93%之间的覆盖率。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套(3)由塑料单丝(4)、尤其由聚酰胺或聚酯制成的塑料单丝形成,所述塑料单丝具有0.14mm至0.50mm、尤其是0.20mm至0.3mm、特别优选是0.25mm
±
0.025mm的直径。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套以不锈钢单丝(4)形成,所述不锈钢单丝具有0.14mm至0.50mm、尤其是0.16mm至0.2mm、特别优选是0.18mm
±
0.01mm的直径。8.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纽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