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820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杆一和电机,所述釜体上端的外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封盖,盖板表面开设进料口,釜体上端的内侧开设转动槽二,且转动环二滑动连接在转动槽二内,转动环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一的上端,同时固定板一的下端固定连接转动板一,釜体的下端开设出料口,所述电机通过防护壳固定连接在封盖上表面的中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轴的上端,且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多组固定环,所述搅拌杆一通过固定环连接在传动轴中部,且搅拌杆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二,同时转动环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块。该聚氨酯树脂反应釜,能够在提高搅拌效果的同时,确保搅拌时的稳定性。确保搅拌时的稳定性。确保搅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聚氨酯树脂制备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水性聚氨酯树脂仍然也是优秀树脂的代表,是现代水性树脂研究的热点之一,树脂通常是在反应釜中进行反应,树脂在反应釜合成过程是通过水蒸气或温水加热,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循环冷水快速降温,并且通过搅拌轴进行辅助搅拌,但是常见的聚氨酯树脂反应釜的搅拌轴在搅拌时,存在搅拌轴长度较短,使得位于反应釜底部的聚氨酯树脂难以被搅拌到的问题,而使用长度较长的搅拌轴时,需要额外设置支撑结构,确保搅拌轴在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树脂的原料经过混合后形成的液体较为浓稠,易残留在反应釜的内壁。
[0003]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杆一和电机,所述釜体上端的外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封盖,盖板表面开设进料口,釜体上端的内侧开设转动槽二,且转动环二滑动连接在转动槽二内,转动环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一的上端,同时固定板一的下端固定连接转动板一,釜体的下端开设出料口,所述电机通过防护壳固定连接在封盖上表面的中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轴的上端,且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多组固定环,同时传动轴上、下两端的固定环通过固定板二分别连接转动环二和转动环一,所述搅拌杆一通过固定环连接在传动轴中部,且搅拌杆一的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二,同时转动环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块。
[0006]优选的,所述釜体内开设的反应腔呈圆形结构,釜体上端开设的转动槽二呈圆环形结构,且转动槽二的内直径等于反应腔的直径,同时转动槽二和反应腔上端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截面呈L形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环二整体呈圆环形结构,转动环二的轴截面呈凸形结构,且转动环一呈圆环形结构,转动环一的外直径等于反应腔的直径,同时转动环一的内直径等于转动环二的内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平行等间距的固定连接五组固定环,固定环呈圆环形结构,且传动轴上、下两端的固定环均环绕等间距的固定三组固定板二,同时固定板二呈长方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环一和转动环二之间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四组固定板一,且固定板一分为固定柱一和固定块一,固定柱一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固定块一呈方形结构,同时固定块一固定连接在转动环一的上表面,固定柱一和固定块一靠近釜体的一侧均
呈弧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环一的上表面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四组辅助块,且四组辅助块均呈扇环形结构,同时辅助块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中部的固定环均固定连接搅拌杆一,搅拌杆一呈长方形结构,且搅拌杆一的表面平行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多组搅拌杆二,搅拌杆二呈圆柱形结构,同时相邻搅拌杆一连接的搅拌杆二呈错位分布,搅拌杆一和搅拌杆二组合在一起构成丰字形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聚氨酯树脂反应釜,通过传动轴、搅拌杆一和搅拌杆二的配合,有效提高该反应釜的搅拌效果,而且通过转动环一、转动环二、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的配合,使得传动轴能够在反应釜内稳定的转动,并且固定板一能够在转动的同时清理反应釜内壁残留的浓稠液体,从而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支撑结构,提高反应釜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转动环一和固定连接的固定板二,能够对反应釜底部进行辅助搅拌,从而确保整体的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转动环一和转动环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的A

A处剖面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釜体;2、转动环一;3、固定板一;4、传动轴;5、搅拌杆一;6、转动环二;7、进料口;8、电机;9、固定板二;10、搅拌杆二;11、固定环;12、出料口;13、辅助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杆一5和电机8,釜体1上端的外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封盖,盖板表面开设进料口7,釜体1内开设的反应腔呈圆形结构,釜体1上端开设的转动槽二呈圆环形结构,且转动槽二的内直径等于反应腔的直径,同时转动槽二和反应腔上端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截面呈L形结构;且转动环二6滑动连接在转动槽二内,转动环一2和转动环二6之间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四组固定板一3,且固定板一3分为固定柱一和固定块一,固定柱一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固定块一呈方形结构,同时固定块一固定连接在转动环一2的上表面,固定柱一和固定块一靠近釜体1的一侧均呈弧面结构;转动环二6整体呈圆环形结构,转动环二6的轴截面呈凸形结构,且转动环一2呈圆环形结构,转动环一2的外直径等于反应腔的直径,同时转动环一2的内直径等于转动环二6的内直径;釜体1的下端开设出料口12,电机8通过防护壳固定连接在封盖上表面的中部,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轴4的上端,传动轴4的表面平行等间距的固定连接五组固定环11,固定环11呈圆环形结构,且传动轴4上、下两端的固定环
11均环绕等间距的固定三组固定板二9,同时固定板二9呈长方形结构;同时传动轴4上、下两端的固定环11通过固定板二9分别连接转动环二6和转动环一2,传动轴4中部的固定环11均固定连接搅拌杆一5,搅拌杆一5呈长方形结构,且搅拌杆一5的表面平行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多组搅拌杆二10,搅拌杆二10呈圆柱形结构,同时相邻搅拌杆一5连接的搅拌杆二10呈错位分布,搅拌杆一5和搅拌杆二10组合在一起构成丰字形结构;转动环一2的上表面环绕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四组辅助块13,且四组辅助块13均呈扇环形结构,同时辅助块13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环一2和转动环二6通过固定板一3固定连接在一起,而转动环一2通过转动环二6滑动连接在反应釜的内壁,并且转动环一2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块13能够避免出现浓稠液体的残留。
[0021]如图1所示,相邻搅拌杆一5之间固定连接的搅拌杆二10呈错位分布,能够提高搅拌杆一5和搅拌杆二10随着传动轴4转动时的搅拌效果,并且传动轴4的下端通过固定环11和固定板二9固定连接转动环一2,使得转动环一2和传动轴4下端同步转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釜体(1)、搅拌杆一(5)和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端的外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封盖,盖板表面开设进料口(7),釜体(1)上端的内侧开设转动槽二,且转动环二(6)滑动连接在转动槽二内,转动环二(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一(3)的上端,同时固定板一(3)的下端固定连接转动板一,釜体(1)的下端开设出料口(12),所述电机(8)通过防护壳固定连接在封盖上表面的中部,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轴(4)的上端,且传动轴(4)的表面固定连接多组固定环(11),同时传动轴(4)上、下两端的固定环(11)通过固定板二(9)分别连接转动环二(6)和转动环一(2),所述搅拌杆一(5)通过固定环(11)连接在传动轴(4)中部,且搅拌杆一(5)的表面固定连接搅拌杆二(10),同时转动环一(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开设的反应腔呈圆形结构,釜体(1)上端开设的转动槽二呈圆环形结构,且转动槽二的内直径等于反应腔的直径,同时转动槽二和反应腔上端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截面呈L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二(6)整体呈圆环形结构,转动环二(6)的轴截面呈凸形结构,且转动环一(2)呈圆环形结构,转动环一(2)的外直径等于反应腔的直径,同时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毅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新华福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