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的引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566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的引气管,其包括管体与过滤件,所述管体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过滤件为圆盘状结构,所述过滤件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平行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垂直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所述过滤件的外周壁贴于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所述管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件过滤后输送至发动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气管结构无法兼具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的问题。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的问题。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的引气管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的引气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用引气管采用直通形式,发动机工作时从进气系统引气管吸入空气,管路采用直通的形式,吸入的空气直接经过空滤过滤,滤去空气中的水汽,最后空气被吸入发动机气缸与燃油充分混合燃烧做功。
[0003]发动机的引气管作为进气系统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引气管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发动机进气性能,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性能,引气管结构形式多样,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594583.2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引气管总成,其包括用于发动机进气的引气管本体,所述引气管本体为双引气管结构和设在双引气管结构中的进气量控制结构,所述双引气管结构包括两个相连的引气支管,两个引气支管的端部形成两个独立的进气口,上述现有技术采用双引气口结构,提高汽车进气系统的进气量,然而,其没有考虑防水的问题,发动机工作时,进气系统产生负压将水汽等杂物吸入直通式管路,一味的加大引气管的进气量,会导致水汽吸入过多,过多的水汽进入发动机后,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拉缸,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若是在引气管上设置过滤机构,又会阻碍气体的进入,无法保证空气的进入量。
[0004]因此,现有技术的引气管上设置过滤机构时会阻碍空气进入,不设置过滤机构时,水汽进入发动机,容易对发动机造成损伤,以致于现有技术中的引气管结构无法兼具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的引气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气管结构无法兼具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的引气管包括管体与过滤件,所述管体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过滤件为圆盘状结构,所述过滤件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平行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垂直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所述过滤件的外周壁贴于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所述管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件过滤后输送至发动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具有进气部与扩张部,所述进气部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所述扩张部连通,所述进气部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进气部凹陷位置的最低处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扩张部内,所述扩张部与发动机连通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上固定设置有一排水袋,所述排水袋的底端具有一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排水部上开设有一排水间隙,所述排水间隙连通所述进气部与外界环境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部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一端为一开口朝上设置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部于所述进气口位置固定设置有一引气帽,所述引气帽上端面封闭设置,下端面开口设置,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引气帽内,所述引气帽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圈唇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引气帽的下端面开口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钢丝网状结构,所述进气部穿过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进气部的外周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滤体骨架与空气滤体,所述滤体骨架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空气滤体与滤体骨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滤体骨架的外周壁为圆角结构,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滤体骨架的外周壁与所述扩张部的内壁线接触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滤体骨架经由一转轴与所述扩张部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扩张部的轴线设置,所述转轴沿所述滤体骨架的直径方向穿设于所述滤体骨架及空气滤体中,所述转轴两端均与所述扩张部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穿过所述扩张部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扩张部经由一连接部与发动机连通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扩张部上,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扩张部与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扩张部靠近连接部一端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连接部外周壁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紧固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与任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紧固槽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紧固槽相对的一端均开口设置,所述转轴可沿所述安装槽与紧固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卡箍,用以压缩所述紧固槽将所述连接部压紧固定在所述扩张部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均经由一轴承与所述扩张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紧固槽远离于其自身开口端的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所述连接部压紧固定在所述扩张部上时,所述轴承卡嵌于所述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任意一端穿过所述轴承设置,所述连接部上固定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所述转轴穿过轴承的端部上分别套设固定有相互啮合设置的齿轮,所述进气部外周固定设置有一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并可控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轴驱动所述滤体骨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水的引气管,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可转动的过滤件,实现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过滤件过滤状态与过滤位置的效果,当空气中水汽过多时,可通过过滤件对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当空气干燥时,可通过转动过滤件将其收放起来,停止过滤件的工作,使其对空气的流通没有阻碍效果,以保证引气管的空气进入量;具体的,过滤件为圆盘状结构,过滤件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空气干燥时,可将过滤件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其平行于管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此时过滤件不工作,对空气没有阻碍作用,以保证空气的进入量,当空气湿润,水汽含量多时,可将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使过滤件垂直于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此时管体内的空气需经由过滤件的过滤才能向发动机中输送,以滤除空气中的水汽,避免水汽进入发动机,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水的引气管一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水的引气管一实施例中扩张部与连接部的爆炸示意
图;
[00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防水的引气管一实施例中过滤件与扩张部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中:1、管体;2、过滤件;3、转轴;31、转轴;4、电机;5、湿度传感器;11、进气部;12、扩张部;13、连接部;111、排水口;112、排水袋;113、排水部;1131、排水间隙;114、进气口;115、引气帽;1151、唇边;1152、过滤网;21、滤体骨架;22、空气滤体;121、安装槽;122、第一轴承孔;131、紧固槽;132、第二轴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的引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与过滤件;所述管体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过滤件为圆盘状结构,所述过滤件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平行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垂直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所述过滤件的外周壁贴于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所述管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件过滤后输送至发动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的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具有进气部与扩张部,所述进气部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所述扩张部连通,所述进气部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进气部凹陷位置的最低处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扩张部内,所述扩张部与发动机连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的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上固定设置有一排水袋,所述排水袋的底端具有一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排水部上开设有一排水间隙,所述排水间隙连通所述进气部与外界环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的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一端为一开口朝上设置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部于所述进气口位置固定设置有一引气帽,所述引气帽上端面封闭设置,下端面开口设置,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引气帽内,所述引气帽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圈唇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的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帽的下端面开口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钢丝网状结构,所述进气部穿过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进气部的外周壁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防水的引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包括滤体骨架与空气滤体,所述滤体骨架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空气滤体与滤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之甫孟建军赵岩唐天清申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