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83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包括: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上模刀块上方,且所述下模座设置在上模刀块下方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下模托料板连接在下模座的上表面,还包括:侧模块,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刀块的左右两侧面上,且所述侧模块与上模刀块左右两侧边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翻边刀块,下模导柱,其以竖直角度嵌套连接在所述下模座的侧面中,且下模座的底部嵌套设置有托料板导柱,并且下模座的底部中央嵌套设置有下模气缸。该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在冲压件翻边的时候能够保持上模刀块与下模托料板一直作用,使得板料的流动变缓,进而减少冲压造成薄壁件的磨损。压造成薄壁件的磨损。压造成薄壁件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为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冲压模具是指在冷冲压加工中,通过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进行施压,从而将材料分离或塑型形变,其中在大批量生产汽车的钣金部件时,为了高效快捷的将钣金件加工成型,一般多采用冲压模具冲压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
[0003]汽车上的金属钣金部分多呈现弧形结构,因此金属钣金件的弯曲成型通常是利用冲压模具中的翻边机构来进行挤压而成型的,但是现有使用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其在进行板料压制时因钣金厚度薄弱,因此在大力施压下容易导致钣金件翻边歪斜扭曲,进而影响了薄壁钣金件的成型质量,同时也容易在板件表面造成刮擦磨损,不利于提升冲压模具的使用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薄壁件冲压模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使用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在对厚度较薄的钣金金属件进行冲压加工时,现有冲压模具施压过快而导致钣金翻边挤压成型时易歪斜,同时现有冲压模具在退模时也容易在钣金件表面刮擦产生刮痕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包括:
[0006]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上模刀块上方,且所述下模座设置在上模刀块下方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下模托料板连接在下模座的上表面;
[0007]还包括:
[0008]侧模块,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刀块的左右两侧面上,且所述侧模块与上模刀块左右两侧边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翻边刀块;
[0009]下模导柱,其以竖直角度嵌套连接在所述下模座的侧面中,且下模座的底部嵌套设置有托料板导柱,并且下模座的底部中央嵌套设置有下模气缸。
[0010]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模具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密和牢固,能利用上模刀块和翻边刀块的结构,准确对钣金件冲压成型的同时,也能同步对钣金件进行翻边处理,以及能在冲压时通过下模导柱、托料板导柱和下模气缸对下模座进行稳定支撑,从而牢固提升钣金冲压的准确和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上模刀块、侧模块与翻边刀块构成一体化结构,且上模刀块、侧模块与翻边刀块共同构成“T”字形结构,并且上模刀块的后端处还以竖直角度嵌套有刀块限位杆,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上模刀块与下模座相互配合进行冲压成型时,能保持上模刀块的施压牢固和准确,从而快速稳定的在钣金件上挤压成型。
[0012]优选的,所述刀块限位杆与上模刀块滑动连接,且上模刀块的底部前侧还嵌套设置有中部滑块,并且上模刀块的底部后侧还嵌套设置有上模导柱,同时上模刀块、侧模块和翻边刀块共同通过中部滑块与上模导柱组成往复升降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上模刀块在冲压过程中,能沿中部滑块和上模导柱进行竖向角度的准确移动,从而向钣金件均匀施压,以便于钣金件内翻边结构的平整光滑性。
[0013]优选的,所述下模座与下模托料板构成一体化结构,且下模托料板的外边缘形状与翻边刀块的外边缘形状相互吻合,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上模刀块与下模托料板在冲压翻边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直作用,使得板料的流动变缓,进而减少冲压造成薄壁件的磨损。
[0014]优选的,所述下模托料板的后端与下模座的顶侧面之间还竖直设置有板块限位杆,且下模座和下模托料板与下模导柱滑动连接,并且下模座与托料板导柱组成滑动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下模座在钣金件冲压过程中,既能冲压成型还能同步翻边挤压,并能根据钣金件的变形结构平稳沿下模座进行滑动,从而减少对钣金件表面的摩擦剐蹭。
[0015]优选的,所述托料板导柱和下模气缸共同以竖直角度嵌套在下模座的底部,且下模座和下模托料板通过托料板导柱和下模气缸与翻边刀块组成升降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钣金件在模具内更为牢固和稳定,从而降低钣金件的流动速率,使得挤压成型的钣金件更为准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能够稳定保持钣金件放置在模具中的平稳性,从而在施压成型时保持钣金件被挤压部分的流动速率减小,从而使钣金件翻边成型更为准确,还能便于适应调整钣金件的薄壁结构,以避免造成刮擦磨损,其具体内容如下:
[0017]1.该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上模刀块和下模座上设置有刀块限位杆、中部滑块、上模导柱、上模座和下模托料板的结构,达到装置能够便于薄壁钣金件挤压成型时,上模刀块和下模托料板始终相互作用,并保持上模刀块和下模托料板相互嵌合的平整牢固,从而为钣金件的翻边处理提供帮助的目的;
[0018]2.该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下模座底部设置有下模导柱、托料板导柱和下模气缸的结构,通过下模气缸推动下模底座沿下模导柱和托料板导柱进行上下滑动,进而将下模底座远离上模刀块,以便于钣金件在冲压模具内实现分离,实现装置能快速将冲压成型后的钣金件与模具分离,以减少薄壁钣金件表面受到磨损的问题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上模刀块与下模座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上模刀块与下模座复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下模托料板与上模刀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下模托料板与上模刀块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上模刀块;2、侧模块;3、翻边刀块;4、刀块限位杆;5、中部滑块;6、上模导柱;7、上模座;8、下模座;9、下模托料板;10、板块限位杆;11、下模导柱;12、托料板导柱;13、下模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7设置在上模刀块1上方,且下模座8设置在上模刀块1下方的左右两侧,并且下模托料板9连接在下模座8的上表面,还包括:侧模块2,其固定连接在上模刀块1的左右两侧面上,且侧模块2与上模刀块1左右两侧边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翻边刀块3,下模导柱11,其以竖直角度嵌套连接在下模座8的侧面中,且下模座8的底部嵌套设置有托料板导柱12,并且下模座8的底部中央嵌套设置有下模气缸13;
[0027]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钣金件放入下模座8上表面,随后上模座7上的上模刀块1连同侧模块2和翻边刀块3一同靠近钣金件,进而在挤压钣金件的同时,利用翻边刀块3对钣金件实施翻边处挤压成型,与此同时下模托料板9与下模座8一同利用下模导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薄壁件冲压模具由上模刀块、上模座、下模座和下模托料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上模座设置在所述上模刀块上方,且所述下模座设置在上模刀块下方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下模托料板连接在下模座的上表面;还包括:侧模块,其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刀块的左右两侧面上,且所述侧模块与上模刀块左右两侧边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翻边刀块;下模导柱,其以竖直角度嵌套连接在所述下模座的侧面中,且下模座的底部嵌套设置有托料板导柱,并且下模座的底部中央嵌套设置有下模气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刀块、侧模块与翻边刀块构成一体化结构,且上模刀块、侧模块与翻边刀块共同构成“T”字形结构,并且上模刀块的后端处还以竖直角度嵌套有刀块限位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内翻边结构的薄壁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灵剑罗汝明颜诚黄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得道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