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76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5
具有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包括:一对坐垫侧框架(11);管道(D),其从座椅垫沿所述座椅垫的框架(F1)的后侧向座椅靠背延伸,以连接空气通道和鼓风机的管道,空气通道形成在座椅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个中;侧框架盖(90)覆盖坐垫侧框架(11)的至少一部分。侧框架盖(90)具有管道盖部(92),管道盖部覆盖所述坐垫框架的后侧的所述管道的部分。垫框架的后侧的所述管道的部分。垫框架的后侧的所述管道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
[0001]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80087790.3、申请日2017年09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车辆座椅”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0003]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包括座椅垫和座椅靠背,在座椅靠背内形成空气出口和空气通道,安装在座椅垫的底部表面的鼓风机,用于连通鼓风机和所述座椅靠背的空气通道的管道,鼓风机经由空气通道和管道将调节空气吹送到空气出口。这种车辆座椅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
[0004]另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设置在座椅垫下部的送风机,连接鼓风机和座椅垫的空气通道的第一管道,以及连接鼓风机和座椅靠背的空气通道的第二管道。这种车辆座椅也是已知的(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管道的前端部分被插入到形成在座椅垫或座椅靠背的聚氨酯垫的通孔中,通过这种方法与座椅垫或座椅靠背连接。
[0005]还有另一种已知的汽车座椅,座椅垫的聚氨酯垫或座椅靠背设置有,用于将送风单元出来的空气吹到空气座椅内部的引导通道,和用于将引导通道过来的空气分配到座椅表面的空气分配通道,从引导通道进入到空气分配通道的空调空气从座椅的表面吹出(专利文献3)。
[0006]专利文献1:JP 2009

023477 A
[0007]专利文献2:JP 2016

164028 A
[0008]专利文献3:JP 2000

152849 A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由于管道露在座椅垫的后侧,这将导致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容易与管道碰撞。
[0010]也可以说,由于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中存在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容易与连接鼓风机和座椅靠背的空气通道的管道碰撞,因此希望有一种能够降低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碰到管道可能性的结构。对于有管道的这种结构,也希望座椅可以制造得紧凑。
[0011]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技术中,用于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的板状压力承受部件,设置在座椅垫的聚氨酯垫下或者在座椅靠背的聚氨酯垫后,垫构件如聚氨酯垫的背面被受压部件覆盖,对于这种结构,也希望使垫构件中的空气通道和管道可以容易地连接。
[0012]在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为了使空气大范围的透过座椅表面,吹出空调用风,多个空气分配通道被设置成从所述导入通路呈放射状延伸。然而,这样的结构,会削弱空气在每个空气分配通道的流动,使得空气无法在垫中很好的流动,导致从座椅表面吹出的空气的力可能变弱。
[0013]此外,对于设置于座椅的垫中的用于空气流动的空气通道,需要一种能够很好流动的空气的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碰撞管道的车辆座椅。
[0015]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减少车辆座椅的部件数量。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抑制管道的变形或其他有害影响。
[0017]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提高管道的刚性。
[0018]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确保在管道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量。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使车辆座椅紧凑。
[0020]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抑制管道的位移。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抑制管道和其他构件之间的干涉。
[0022]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减小管道与其他构件之间的接触所引起的不利影响。
[0023]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使空气通道和管道容易连接。
[0024]另外,本专利技术旨在使空气能流畅地流过管道。
[0025]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保护管道和垫构件连接的部分。
[0026]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使空气令人满意地在垫中流动,使空气能透过座椅表面的大范围。
[002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有效地布置与空气通道连通的通风孔。
[0028]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改善就座舒适感。
[0029]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抑制具有空气通道的垫的过度变形。
[003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具有空气通道和通风孔的垫容易成型。
[0031]另外,本专利技术旨在使空气流畅地流动。
[0032]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增加凉爽感。
[003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具有空气通道的垫容易成型。
[0034]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包括座椅垫和座椅靠背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管道,从所述座椅垫沿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向所述座椅靠背延伸,并连接空气通道和鼓风机,所述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座椅垫和所述座椅靠背的至少一个中;以及侧框架盖,其覆盖至少所述侧框架的一部分上,其中所述侧框架盖具有管道盖部,所述管道盖部覆盖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所述管道的一部分。
[0035]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座椅垫的后侧的管道可以得到保护,并且因此管道不会被坐在后座上的乘客的脚碰到。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侧框架和管道单独设置盖子,因此减少了用于车辆座椅的部件数量。
[0036]在上述的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在所述座椅垫的框架后侧的具有可变形能力的软性部分,其中所述管道盖部配置为覆盖所述软性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0037]据此,可以防止后座中的乘员的脚撞击所述管道的所述软性部分。
[0038]上述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倾斜机构,用于支撑所述座椅靠背,使其相对于所述座椅垫可转动,其中所述侧框架盖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倾斜机构的倾斜机构盖部。
[0039]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侧框架盖可以配置为不仅保护所述管道,也具有能够提供保护倾斜机构的功能,所以能够更多地减少车辆座椅的部件数量。
[0040]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包括,窄部,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垫的框架的后侧,所
述窄部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尺寸。
[0041]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窄部因为在横向方向的尺寸小,可减少坐在后座的乘员的脚撞击在所述管道的所述窄部的风险的可能性。而且,所述窄部,在形状上,具有更强的承受来自与横向方向垂直方向上负荷的能力,即使所述窄部被坐在后座的乘客的脚撞击,也可以有效的抑制所述管道的变形或其他不利影响。
[0042]在上述的车用座椅,所述管道包括宽部,其位于所述座椅垫下方并向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宽部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上下方向的尺寸,以及连接所述宽部和所述窄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窄部至所述宽部之间的横向尺寸,越接近所述宽部,横向方向的尺寸越大,而上下方向的尺寸越小。
[0043]根据这样的结构,所述管道的横截面形状从所述窄部朝向所述宽部逐渐变化,与横截面形状不发生变化的结构相比,更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管道的刚性。另外,能够抑制在管道的连接部中的流路截面积的减少,所以可以确保空气在所述管道中流动的流量。另外,设置在座椅垫的下方的宽部在上下尺寸上较小,上下可以做的更薄,使得车辆座椅在上下尺寸上能够制造的紧凑。
[0044]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管道盖部具有朝向所述管道突出并与所述管道可卡合的突出部。
[0045]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所述管道和所述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垫(S1)和座椅靠背(S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对侧框架(11、21);管道(D),从所述座椅垫(S1)沿所述座椅垫(S1)的框架的后侧向所述座椅靠背(S2)延伸,并连接空气通道(A1、A2)和鼓风机(70),所述空气通道(A1、A2)形成在所述座椅垫(S1)和所述座椅靠背(S2)的至少一个中;其中,所述管道(D)包括位于座椅垫(S1)的框架后侧的缩回部(190),所述缩回部(190)位于一对侧框架(11、21)的横向方向内侧的位置处,并且与相对于一对侧框架(11、21)之间的横向方向中心,所述缩回部(11、21)处于靠近一侧侧框架(11、21)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缩回部(190)沿向下和向前的方向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一对侧框架(11、21)包括构成所述座椅垫(S1)的左和右框架的一对坐垫侧框架(11),其中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11)之间的支撑构件(30),以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所述管道(D)具有下倾斜部(180),所述下倾斜部(180)设置在支撑构件(30)的下方并沿向后和向下方向倾斜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管道(D)包括位于座椅垫(S1)下方并且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宽部(115),且所述宽部(115)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一对侧框架(11、21)包括构成所述座椅垫(S1)的左和右框架的一对坐垫侧框架(11),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设置在一对坐垫侧框架(11)之间的支撑构件(30),以承受来自乘员的负载,所述宽部(115)布置在所述支撑构件(30)的下方,相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祐一郎小林和树田中智久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