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32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4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设有上盖体、下盖体、驱动电机、传动双联齿轮、扇形齿轮、阀杆和阀板;上盖体和下盖体通过盘头螺钉连接,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填充有密封垫圈,盘头螺钉配合有弹簧垫圈和平垫,盘头螺钉经弹簧垫圈、平垫、上盖体和密封垫圈后伸入下盖体;下盖体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驱动电机处第一腔体中,扇形齿轮处于第二腔体中;驱动电机配置有驱动轴,驱动轴的末端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和传动双联齿轮啮合,传动双联齿轮和扇形齿轮啮合;阀杆连接扇形齿轮,阀板连接阀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动双联齿轮、扇形齿轮进行阀杆驱动,驱动稳定性强,保证阀的控制精度;拆卸时不会脱落,避免零件的丢失及漏装,提高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效率。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属于废气再循环


技术介绍

[0002]废气再循环即“EGR”技术,是一种成本低、发动机改动小、能有效降低NO
X
排放的控制方案。而EGR阀是安装在EGR系统中用来控制流量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装置。由于发动机工作在不同工况下,需要有不同的EGR率,也就是废气量不同,所以需要控制EGR的流量,这项工作是由EGR阀完成的。
[0003]汽油机EGR阀通过内部直流电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控制进气口的开度大小以调节发动机的废气流量,使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不能燃烧的CO、CO2与新鲜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返回气缸进行再循环,以降低气缸内燃烧温度以及燃烧速度,进一步减少NOx的排放量,降低对空气的污染。传统的汽油机EGR阀通常采用直驱形式,结构稳定性差,虽然可以实现废气的混合调节,但是难以有效控制废气的混合比例;另外传统的汽油机EGR阀采用普通结构的螺钉连接,在拆卸时零件经常有丢失及漏装现象。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精度稳定性高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解决EGR阀结构设计不合理,精度稳定性差,及拆卸容易遗失零件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包括上盖体、下盖体、驱动电机、传动双联齿轮、扇形齿轮、阀杆和阀板;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通过盘头螺钉连接,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之间填充有密封垫圈,所述盘头螺钉配合有弹簧垫圈和平垫,所述盘头螺钉经所述弹簧垫圈、所述平垫、所述上盖体和所述密封垫圈后伸入所述下盖体;
[0006]所述下盖体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驱动电机处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扇形齿轮处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驱动电机配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末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传动双联齿轮啮合,所述传动双联齿轮和所述扇形齿轮啮合;所述阀杆连接所述扇形齿轮,所述阀板连接所述阀杆。
[0007]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密封垫圈形成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采用橡胶材质;
[0008]所述盘头螺钉的末端从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盘头螺钉末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0009]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盘头螺钉、所述弹簧垫圈和所述平垫均设有六组,六组所述盘头螺钉、所述弹簧垫圈和所述平垫沿所述上盖体的边缘分布。
[0010]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和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设有波形弹簧。
[0011]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传动双联齿轮的中心设有传动轴;所述上盖体设有第三腔体,所述传动双联齿轮处于所述第三腔体中。
[0012]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上盖体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盖体设有下安装孔;
[0013]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处于所述上安装孔内,所述传动轴的下端处于所述下安装孔内。
[0014]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阀杆的外围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扇形齿轮的下端形成有圆环状的凸台,所述扭转弹簧的上端套在所述凸台外壁;所述扭转弹簧的下端处于所述阀板的上方。
[0015]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体的前端形成有进气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后端形成有出气口,所述阀板处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0016]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腔体的底端形成有配合孔,所述阀杆的下端处于所述配合孔中,所述配合孔内部设有堵头。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设有上盖体、下盖体、驱动电机、传动双联齿轮、扇形齿轮、阀杆和阀板;上盖体和下盖体通过盘头螺钉连接,上盖体和下盖体之间填充有密封垫圈,盘头螺钉配合有弹簧垫圈和平垫,盘头螺钉经弹簧垫圈、平垫、上盖体和密封垫圈后伸入下盖体;下盖体形成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驱动电机处第一腔体中,扇形齿轮处于第二腔体中;驱动电机配置有驱动轴,驱动轴的末端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和传动双联齿轮啮合,传动双联齿轮和扇形齿轮啮合;阀杆连接扇形齿轮,阀板连接阀杆。本技术通过传动双联齿轮、扇形齿轮进行阀杆驱动,驱动稳定性强,保证阀的控制精度;同时盘头螺钉、弹簧垫圈、平垫、上盖体、密封垫圈结合为整体,拆卸时不会脱落,避免零件的丢失及漏装,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00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内部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沿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中心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沿边缘盘头螺钉处的剖面
示意图。
[0025]图中,1、上盖体;2、下盖体;3、驱动电机;4、传动双联齿轮;5、扇形齿轮;6、阀杆;7、阀板;8、盘头螺钉;9、密封垫圈;10、弹簧垫圈;11、平垫;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14、驱动轴;15、驱动齿轮;16、波形弹簧;17、传动轴;18、第三腔体;19、扭转弹簧;20、凸台;21、进气口;22、出气口;23、配合孔;24、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包括上盖体1、下盖体2、驱动电机3、传动双联齿轮4、扇形齿轮5、阀杆6和阀板7;上盖体1和下盖体2通过盘头螺钉8连接,上盖体1和下盖体2之间填充有密封垫圈9,盘头螺钉8配合有弹簧垫圈10和平垫11,盘头螺钉8经弹簧垫圈10、平垫11、上盖体1和密封垫圈9后伸入下盖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体(1)、下盖体(2)、驱动电机(3)、传动双联齿轮(4)、扇形齿轮(5)、阀杆(6)和阀板(7);所述上盖体(1)和所述下盖体(2)通过盘头螺钉(8)连接,所述上盖体(1)和所述下盖体(2)之间填充有密封垫圈(9),所述盘头螺钉(8)配合有弹簧垫圈(10)和平垫(11),所述盘头螺钉(8)经所述弹簧垫圈(10)、所述平垫(11)、所述上盖体(1)和所述密封垫圈(9)后伸入所述下盖体(2);所述下盖体(2)形成有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所述驱动电机(3)处所述第一腔体(12)中,所述扇形齿轮(5)处于所述第二腔体(13)中;所述驱动电机(3)配置有驱动轴(14),所述驱动轴(14)的末端设有驱动齿轮(15),所述驱动齿轮(15)和所述传动双联齿轮(4)啮合,所述传动双联齿轮(4)和所述扇形齿轮(5)啮合;所述阀杆(6)连接所述扇形齿轮(5),所述阀板(7)连接所述阀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圈(9)形成有通孔,所述密封垫圈(9)采用橡胶材质;所述盘头螺钉(8)的末端从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盘头螺钉(8)末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头螺钉(8)、所述弹簧垫圈(10)和所述平垫(11)均设有六组,六组所述盘头螺钉(8)、所述弹簧垫圈(10)和所述平垫(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军于春雷陈莉杨晓明赵君姜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美联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