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338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它属于碳化硅技术领域,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设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管,所述外管体内依次插装有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内设有外排管,所述外排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体封闭端且所述外排管贯穿所述外管体封闭端,靠近所述外排管封闭端的所述第二内管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远离所述通槽的所述第二内管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内管的封闭端与第一内管一端抵接,所述外排管远离所述通槽的一端与第二内管封闭端之间设有回流空间。第二内管封闭端之间设有回流空间。第二内管封闭端之间设有回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碳化硅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

技术介绍

[0003]由于现今碳化硅换热管烧结工艺限制,碳化硅换热管只能烧结制作成光管,难以制作成缠绕管或波纹管形式,也无法在换热管内部制作强化翅片等结构。当碳化硅换热管内流体流速太低时,流体在换热管内的流态主要以层流为主,雷诺系数Re数值比较小,造成传热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采用组装式设计,通过外管体、外排管、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相配合可实现外管体内路径变向弯折,可有效提高高温气体或火焰在外管体内的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设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管,所述外管体内依次插装有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内设有外排管,所述外排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体封闭端且所述外排管贯穿所述外管体封闭端,靠近所述外排管封闭端的所述第二内管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远离所述通槽的所述第二内管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内管的封闭端与第一内管一端抵接,所述外排管远离所述通槽的一端与第二内管封闭端之间设有回流空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均设为方管,所述方管的两相邻外侧面之间设为圆弧过渡。
[0008]优选的,所述外排管的直径大于所述方管两相对侧边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排管的直径。r/>[0009]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与外排管设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外管体、外排管、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加工成型。
[0010]优选的,靠近所述外管体封闭端的所述外排管外侧面设为锥面,所述外排管越靠近所述外管体封闭端所述外排管的厚度越厚。
[0011]优选的,所述锥面的长度小于所述通槽的长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3]1、本技术采用组装式设计,通过外管体、外排管、第一内管及第二内管相配合可实现外管体内路径变向弯折,可有效提高高温气体或火焰在外管体内的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
[0014]2、本技术中利用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可有效挤占外管体内的空间,方便高温气体或火焰充分填充外管体与第一内管、第二内管之间的间隙,使高温气体或火焰可充分与外管体接触,使外管体外表面散热更加均匀;
[0015]3、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抵接配合,利用第二内管封闭端封堵第一内管一端,既可以有效降低第一内管内高温气体或火焰的流速,使高温气体或火焰充分填充外管体与第一内管之间的间隙,又可以利用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之间的缝隙实现第一内管内高温气体或火焰的流动,避免第一管体内温度过高造成第一管体的损坏;
[0016]4、本技术第一内管中流动的高温气体或火焰可对回流空间内的气体或火焰进行加热,可有效避免因外排管根部内外温差较大造成外排管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外管体、2

第一内管、3

第二内管、4

通槽、5

回流空间、6

外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包括外管体1,所述外管体1设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管,所述外管体1内依次插装有第一内管2与第二内管3,所述第二内管3内设有外排管6,所述外排管6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体1封闭端且所述外排管6贯穿所述外管体1封闭端,靠近所述外排管6封闭端的所述第二内管3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4,远离所述通槽4的所述第二内管3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内管3的封闭端与第一内管2一端抵接,所述外排管6远离所述通槽4的一端与第二内管3封闭端之间设有回流空间5;本技术采用组装式设计,通过外管体1、外排管6、第一内管2及第二内管3相配合可实现外管体1内路径变向弯折,可有效提高高温气体或火焰在外管体1内的移动距离,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同时利用第一内管2与第二内管3可有效挤占外管体1内的空间,方便高温气体或火焰充分填充外管体1与第一内管2、第二内管3之间的间隙,使高温气体或火焰可充分与外管体1接触,使外管体1外表面散热更加均匀。
[0021]所述第一内管2与第二内管3均设为方管,所述方管的两相邻外侧面之间设为圆弧过渡,采用圆弧过渡,当第一内管2或第二内管3在外管体1内发生移动时,可使应力在圆弧面分布更加均匀,避免第一内管2或第二内管3因碰撞损坏。
[0022]所述外排管6的直径大于所述方管两相对侧边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排管6的直径,可为高温气体或火焰的流动预留充足的空间。
[0023]所述外管体1与外排管6设为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外管体1、外排管6第一内管2与第二内管3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加工成型,靠近所述外管体1封闭端的所述外排管6外侧面设为锥面,所述外排管6越靠近所述外管体1封闭端所述外排管6的厚度越厚,可有效增强外排管6与外管体1之间的结构强度。
[0024]本技术工作时,将高温气体或火焰注入外管体1内,由于第一内管2与第二内管3的封闭端接触,高温气体或火焰大部分进入第一内管2与外管体1之间的间隙,少部分在第一内管2内流动,在第二内管3封闭端的阻挡下,第一内管2内流动的高温气体或火焰从第一内管2与第二内管3之间排出第一内管2,然后经第二内管3与外管体1之间的间隙流动并通过通槽4进入外排管6与第二内管3之间的间隙,并在第二内管3向回流空间5方向流动,在回流空间5内通过第一内管2中流动的高温气体或火焰进行加热,既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内管
3封闭端内外两侧的温差,又可以降低外排管6根部内外温差,最后经外排管6排出。
[0025]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其特征是,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设为一端封闭的中空圆管,所述外管体内依次插装有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内设有外排管,所述外排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管体封闭端且所述外排管贯穿所述外管体封闭端,靠近所述外排管封闭端的所述第二内管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远离所述通槽的所述第二内管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内管的封闭端与第一内管一端抵接,所述外排管远离所述通槽的一端与第二内管封闭端之间设有回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碳化硅换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均设为方管,所述方管的两相邻外侧面之间设为圆弧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新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致达特种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