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偶保护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41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电偶保护管,包括碳化硅陶瓷管体,所述碳化硅陶瓷管体的顶侧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与碳化硅陶瓷管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边架和两个第二边架,两个所述第一边架分别固定连接于碳化硅陶瓷管体的外表面顶部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边架远离碳化硅陶瓷管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带槽,两个所述带槽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限位盖两侧限位带嵌入两个第一边架的带槽内,通过下拉限位带来使其穿出带槽,通过第二定位齿与第一定位齿来实现限位带在带槽内的定位,以便于限位盖将热电偶的端部扣在碳化硅陶瓷管体的顶端,利于避免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之间脱落。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之间脱落。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之间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偶保护管


[0001]本技术涉及热电偶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热电偶保护管。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用热电偶保护管作为温度测量传感器,通常与温度变送器、调节器及显示仪表等配套使用,组成过程控制系统,用以直接测量或控制各种生产过程中0

1800
°
C范围内的流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表面等温度;
[0003]目前现有的热电偶保护管一般只是套接于热电偶的杆部,此外并没有其他的固定结构来使其本体与热电偶之间进行固定,因此保护管容易与热电偶之间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热电偶保护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电偶保护管,包括碳化硅陶瓷管体,所述碳化硅陶瓷管体的顶侧设置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与碳化硅陶瓷管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边架和两个第二边架,两个所述第一边架分别固定连接于碳化硅陶瓷管体的外表面顶部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边架远离碳化硅陶瓷管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带槽,两个所述带槽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齿,两个所述带槽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带槽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边架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盖的外表面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边架的底端对应带槽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带,两个所述限位带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齿。
[0006]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硅陶瓷管体的外表面远离第一边架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便于通过固定槽来使该碳化硅陶瓷管体通过环状的固定结构固定于指定位置。
[000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限位带分别嵌设于两个带槽的内侧,且第二定位齿与第一定位齿之间啮合连接,便于通过第二定位齿与第一定位齿的相互啮合来实现限位带在带槽内的定位。
[0008]进一步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碳化硅陶瓷管体的外侧壁,所述支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头,所述转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均延伸至支架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套,且螺套与限位块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头来同时驱动两侧的螺杆,从而便于使两侧限位块沿着带槽进行滑动,便于调整两侧限位块的间距,以及便于使限位块同时靠近或远离带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方便转动转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硅陶瓷管体的内腔由上而下均匀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便于通过限位环套设于热电偶杆部外侧来避免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的内腔发生碰撞。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限位盖两侧限位带嵌入两个第一边架的带槽内,通过
下拉限位带来使其穿出带槽,通过第二定位齿与第一定位齿来实现限位带在带槽内的定位,以便于限位盖将热电偶的端部扣在碳化硅陶瓷管体的顶端,利于避免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之间脱落;
[0013]2、本技术在使用时,在需要拆卸热电偶时,通过间距调节组件来使两侧限位块同时远离带槽内部,从而解除限位块对限位带的限位,便于使限位带能够从带槽内取出,进而便于将限位盖从碳化硅陶瓷管体上卸下,以便于进行热电偶的拆卸。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碳化硅陶瓷管体顶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碳化硅陶瓷管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
[0018]1、碳化硅陶瓷管体;101、固定槽;2、第一边架;201、带槽;3、第一定位齿;4、支架;5、转头;6、螺杆;7、螺套;8、限位块;9、限位盖;10、第二边架;11、限位带;12、第二定位齿;1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至图3所示,涉及一种热电偶保护管,包括碳化硅陶瓷管体1,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顶侧设置有限位盖9,限位盖9与碳化硅陶瓷管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边架2和两个第二边架10,两个第一边架2分别固定连接于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外表面顶部两端,两个第一边架2远离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一端均开设有带槽201,两个带槽201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齿3,两个带槽201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块8,且限位块8与带槽201之间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块8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两个第二边架10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盖9的外表面两端,两个第二边架10的底端对应带槽201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带11,两个限位带11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齿12。
[0020]图1所示,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外表面远离第一边架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01,便于通过固定槽101来使该碳化硅陶瓷管体1通过环状的固定结构固定于指定位置。
[0021]图1所示,两个限位带11分别嵌设于两个带槽201的内侧,且第二定位齿12与第一定位齿3之间啮合连接,便于通过第二定位齿12与第一定位齿3的相互啮合来实现限位带11在带槽201内的定位。
[0022]图1和图2所示,间距调节组件包括支架4,支架4固定连接于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外侧壁,支架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头5,转头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6,两个螺杆6均延伸至支架4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套7,且螺套7与限位块8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头5来同时驱动两侧的螺杆6,从而便于使两侧限位块8沿着带槽201进行滑动,便于调整两侧限位块8的间距,以及便于使限位块8同时靠近或远离带槽201。
[0023]图2所示,转头5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方便转动转头5。
[0024]图3所示,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内腔由上而下均匀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便于通过限位环13套设于热电偶杆部外侧来避免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内腔发生碰撞。
[0025]在使用热电偶保护管时,将热电偶的杆部嵌入碳化硅陶瓷管体1内腔中的各限位
环13内,接着将限位盖9两侧限位带11嵌入两个第一边架2的带槽201内,通过下拉限位带11来使其穿出带槽201,通过第二定位齿12与第一定位齿3来实现限位带11在带槽201内的定位,以便于限位盖9将热电偶的端部扣在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顶端,利于避免热电偶与碳化硅陶瓷管体1之间脱落,而在需要拆卸热电偶时,通过间距调节组件来使两侧限位块8同时远离带槽201内部,从而解除限位块8对限位带11的限位,便于使限位带11能够从带槽201内取出,进而便于将限位盖9从碳化硅陶瓷管体1上卸下,以便于进行热电偶的拆卸。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偶保护管,包括碳化硅陶瓷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顶侧设置有限位盖(9),所述限位盖(9)与碳化硅陶瓷管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边架(2)和两个第二边架(10),两个所述第一边架(2)分别固定连接于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外表面顶部两端,两个所述第一边架(2)远离碳化硅陶瓷管体(1)的一端均开设有带槽(201),两个所述带槽(201)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定位齿(3),两个所述带槽(201)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块(8),且限位块(8)与带槽(201)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8)之间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边架(10)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盖(9)的外表面两端,两个所述第二边架(10)的底端对应带槽(201)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带(11),两个所述限位带(11)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偶保护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新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致达特种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