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571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卸车组件和油气回收组件,所述卸车组件包括卸车支管、卸车汇油管、零位罐和油箱,所述卸车支管为多根且分别通过卸车汇油管与零位罐连接,所述油箱与卸车支管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组件包括油气回收支管和油气回收汇总管,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单呼阀、第一阻火器和止回阀,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为多根且与油气回收汇总管连接,所述卸车支管与油气回收支管通过油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卸车汇油管内压力可以维持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原油是一种复杂的多组分混合物,原油气体主要包括VOCs、硫化氢还有水分及少量的硫醇类、硫醚类物质,通常都具有刺激性气味。硫化物气体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吸入低浓度蒸汽时可引起头疼、恶心,吸入高浓度的蒸汽时则可引起呼吸麻痹致死。
[0003]单呼阀充分利用油罐本身的承压能力来减少油蒸气排放,其原理是利用阀盘的重量来控制油罐的呼气正压和吸气负压。用阀盘的重量来控制油罐的呼气正压和吸气负压。当罐内气体的压力在机械呼吸阀的控制压力范围之内时,呼吸阀不动作,保持油罐的密闭性;当罐内气体空间的压力升高,达到呼吸阀的控制正压时,压力阀被顶开,气体从罐内逸出,使罐内压力不在继续增高。
[0004]现大部分化工厂区原油卸车台仍沿用旧工艺,包括卸油口、水分测试仪、检查口,卸油主管、缓冲罐组成。卸车过程中速度较快,造成卸油主管内大量气体集聚,气体从卸油口及检查口密封处逸散到现场,造成环境污染及形成安全隐患。通过环境检测数值发现,在正常卸车时逸散出的可燃气体浓度超过100000PPM,而静置不卸车时因温度升高逸散出的可燃气浓度超过2000PPM。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6]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卸车组件和油气回收组件,所述卸车组件包括卸车支管、卸车汇油管、零位罐和油箱,所述卸车支管为多根且分别通过卸车汇油管与零位罐连接,所述油箱与卸车支管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组件包括油气回收支管和油气回收汇总管,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单呼阀、第一阻火器和止回阀,所述油气回收支管为多根且与油气回收汇总管连接,所述卸车支管与油气回收支管通过油箱连接,油气通过油气回收支管并入油气回收汇总管,油气回收汇总管时刻保持

0.3KPA压力,单呼阀及阻火器压降在0.2KPA,卸车汇油管内压力可以维持在

0.1KPA。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卸车支管上依次设有蝶阀、泄压阀和计量泵。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回收汇总管依次连接电液动闸阀、第二阻火器和第二开关阀。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顶部设有取样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单呼阀包括阀盖和阀体,所述阀盖的中轴处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部设有阀片所述连接槽内还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阀盖连接,另一端与阀杆顶部连接,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呼出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呼出管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
[0012]进一步的,所述阀盖下端面与阀体顶部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填料。
[0013]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底部设置阀座,阀座与地面螺栓连接。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油气回收支管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单呼阀、第一阻火器和止回阀,油气通过油气回收支管并入油气回收汇总管,油气回收汇总管时刻保持

0.3KPA压力,单呼阀及阻火器压降在0.2KPA,卸车汇油管内压力可以维持在

0.1KPA,从而把卸车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回收,经处置后达标排放,消除卸车过程中的环保异味;
[0016]2.本技术环保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一;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二;
[00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单呼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卸车组件,2、油气回收组件,
[0023]11、卸车支管,12、卸车汇油管,13、零位罐,14、油箱,
[0024]111、蝶阀,112、泄压阀,113、计量泵,141、取样口,
[0025]21、油气回收支管,22、油气回收汇总管,
[0026]211、第一开关阀,212、单呼阀,213、第一阻火器,214、止回阀,221、电液动闸阀,222、第二阻火器,223、第二开关阀,
[0027]2121、阀盖,2122、阀体,2123、连接槽,2124、连接弹簧,2125、阀杆,2126、阀片,2127、呼出管,2128、连接法兰,2129、密封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1]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说明:
[0032]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卸车组件1和油气回收组件2,所述卸车组件1包括卸车支管11、卸车汇油管12、零位罐13和油箱14,所述卸车支管11为多根且分别通过卸车汇油管12与零位罐13连接,所述油箱14与卸车支管11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组件2包括油气回收支管21和油气回收汇总管22,所述油气回收支管21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211、单呼阀212、第一阻火器213和止回阀214,所述油气回收支管21为多根且与油气回收汇总管22连接,所
述卸车支管11与油气回收支管21通过油箱14连接,油气通过油气回收支管21并入油气回收汇总管22,油气回收汇总管22时刻保持

0.3KPA压力,单呼阀212及第一阻火器213压降在0.2KPA,卸车汇油管12内压力可以维持在

0.1KPA,从而把卸车过程中产生的油气回收,经处置后达标排放,消除卸车过程中的环保异味,单呼阀212实现了油箱14在规定压力范围内封闭储油时不漏气,以减少油蒸汽挥发损失,第一阻火器213可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汽的火焰蔓延。
[0033]所述卸车支管11上依次设有蝶阀111、泄压阀112和计量泵113,打开蝶阀111可使卸车支管11中的原油通过卸油口进入卸车汇油管12中。
[0034]所述油气回收汇总管22依次连接电液动闸阀221、第二阻火器222和第二开关阀223,电液动闸阀221具有节能、传动效率高等优点,且电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卸车组件(1)和油气回收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车组件(1)包括卸车支管(11)、卸车汇油管(12)、零位罐(13)和油箱(14),所述卸车支管(11)为多根且分别通过卸车汇油管(12)与零位罐(13)连接,所述油箱(14)与卸车支管(11)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组件(2)包括油气回收支管(21)和油气回收汇总管(22),所述油气回收支管(21)依次连接第一开关阀(211)、单呼阀(212)、第一阻火器(213)和止回阀(214),所述油气回收支管(21)为多根且与油气回收汇总管(22)连接,所述卸车支管(11)与油气回收支管(21)通过油箱(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车支管(11)上依次设有蝶阀(111)、泄压阀(112)和计量泵(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油卸车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汇总管(22)依次连接电液动闸阀(221)、第二阻火器(222)和第二开关阀(2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英格王传栋吴德中郭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神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