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20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杀耐药性细菌软膏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特定有机抗生素小分子在银纳米颗粒表面自组装形成的以银纳米颗粒为中心的胶束状结构,该结构可以高效协同杀死耐药性细菌。基于这个原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该类抗生素小分子自组装形成的银纳米颗粒胶束结构为主要有效成分,结合具体临床需求选择了特定的天然功能产物,制备了适用于人体皮肤多种创面的多功能软膏。备了适用于人体皮肤多种创面的多功能软膏。备了适用于人体皮肤多种创面的多功能软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耐药性细菌软膏的
,具体涉及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球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个国家及地区政府的高度关注。202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微生物耐药性列为全球人类公共健康十大危害之一,严重危害全球人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0003]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逐渐积累和扩增,加上近30年没有新的抗生素面世。因此,多种细菌,包括大肠杆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emeumoniae)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超过了50%,演变成了多耐药性的“超级细菌”。
[0004]目前,全球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并没有完善的应对对策,无论是从立法到治疗方案,基本都处于真空阶段,在治疗方案方面具体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1.现有人体外用软膏因为具体成分不同,具有特异性治疗功能,比如杀菌、抗感染、消炎等,不同功能的软膏不能通用,例如,常见的红霉素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为主要成分,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均具抗菌活性,但对其他细菌或同种细菌耐药性菌株没有效果。
[0006]2.现有软膏基本上都没有刻意人为添加银纳米成分,更没有把银纳米成分作为主要有效成分,极少数软膏添加了银盐,达到高效的杀菌效果,但是银盐的原理是银离子杀菌,虽然银离子是公认的高效广谱杀菌剂,但是银离子在杀死细菌细胞的同时也会无差别杀死人体正常细胞。
[0007]3.在杀菌效果方面,基本靠添加传统的抗生素实现,针对耐药性细菌几乎没有杀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十多年对银纳米颗粒的科学研究基础上,首次以抗生素小分子在银纳米颗粒表面自组装形成的结构,以该结构的高效广谱杀菌效果为基础,以天然成分凡士林、羊毛脂、甘油、卵磷脂等为主要基底,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选择搭配天然产物分子,专利技术了新型外用广谱的杀耐药细菌软膏,实现了全球针对耐药性细菌抗软膏零的突破。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及其制备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0010]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
[0011]自组装银纳米溶液
ꢀꢀꢀꢀꢀꢀ9‑
15份
[0012]基底物质
ꢀꢀꢀꢀꢀꢀꢀꢀꢀꢀꢀꢀꢀꢀ
35

55份
[0013]交联剂
ꢀꢀꢀꢀꢀꢀꢀꢀꢀꢀꢀꢀꢀꢀꢀ
10

15份。
[0014]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第一步,合成抗生素自组装的银纳米颗粒:将170mg/L的硝酸银水溶液和150mg/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在0

3℃环境下,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按体积比1:1缓慢混合,无色溶液逐渐变味淡黄色;继续搅拌反应5分钟,然后加入以上体积10%的浓度为6g/L的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3分钟,随后将溶液转移至90

95℃水浴中蒸馏30分钟;所得溶液在5000rpm条件下离心1小时,去除上层清液,底部沉底银纳米沉淀重新分散在纳米纯度水中,完成第一次洗涤;重复该操作,所得底层沉淀重新分散在0.1

8.0μmol/L的抗生素小分子水溶液中,磁力搅拌10分钟,即可得到多层小分子自组装包裹的银纳米结构溶液;该溶液可通过重复离心

再分散的过程进行浓缩调整浓度,制备浓度为50μmol/L自组装银纳米溶液备用;
[0016]第二步,在150

300rpm下将基底物质和交联剂混合,继续搅拌30分钟;
[0017]第三步,搅拌速度调低至100

180rpm,加入浓度为50μmol/L自组装银纳米溶液,继续搅拌30分钟;
[0018]第四步,依次根据软膏的实际需要,加入15

25份吸收剂、10

15份镇痛剂以及4

8份用于细胞重生的物质,然后经过真空乳化制得软膏产品。
[0019]优选的,所述基底物质包括凡士林、甘油以及卵磷脂的任一一种或几种。
[0020]优选的,交联剂包括聚丙醇或聚乙二醇。
[0021]优选的,镇痛剂包括阿司匹林、辣椒素、萘普生或布洛芬;所述吸收剂包括蜂蜡或羊毛脂。
[0022]优选的,抗生素小分子包括四环素、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或新霉素。
[0023]优选的,抗生素小分子的浓度为0.6

3.8μmol/L。
[0024]优选的,用于细胞重生的物质包括胶原蛋白或生长因子。
[0025]优选的,第一步中制备的银纳米颗粒为的直径范围为16

25nm。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7]1.高效广谱抑制绝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及常见真菌,包括耐药性细菌和真菌,因此也具有抗菌、消炎防感染的功效;
[0028]2.适用于多种创面,包括各种大小的手术缝合口、外伤创口,或其他细菌、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0029]3.可用于各种等级,包括二级及以上烧伤表面的紧急处理;
[0030]4.适用于皮肤损伤表面,具有吸收细胞分泌物,止痛、促进细胞再生等功效。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银纳米颗粒的透视电镜图。
[0032]图2是自组装结构会逐渐融合成多核心自组装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33]图3是布朗运动破坏了银纳米表面等离子共振所驱动的分子基于氢键的有序排列导致自组装无法发声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
[0035]银原子和纳米尺度的单质银非常活跃,因此对银纳米均一性的控制是银纳米合成中的最大技术难题。比如,通常直接利用的柠檬酸钠直接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硝酸银的方法制备银纳米,这种方法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直径分布通常比较广,在12

60nm之间,经过长期的实验室摸索,我们将方法改进为低温下用硼氢化钠还原,再加入柠檬酸钠进一步还原和稳定,可以将银纳米颗粒的直径范围缩小到16

25nm,如图1所示,非常高效地改善了银纳米的均一性,为后续的利用提供了形态均一稳定的银纳米原材料。
[0036]同时,银纳米的合成过程十分敏感,受到投料比例、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光线的影响,不同实验员同样的操作制备的银纳米也在形貌和粒径上有差异。因此,我们的银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包括如下:自组装银纳米溶液
ꢀꢀꢀꢀꢀꢀ9‑
15份基底物质
ꢀꢀꢀꢀꢀꢀꢀꢀꢀꢀꢀꢀꢀꢀ
35

55份交联剂
ꢀꢀꢀꢀꢀꢀꢀꢀꢀꢀꢀꢀꢀꢀꢀꢀ
10

15份。2.一种含银纳米颗粒的人体外用杀耐药性细菌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合成抗生素自组装的银纳米颗粒:将170mg/L的硝酸银水溶液和150mg/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在0

3℃环境下,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按体积比1:1缓慢混合,无色溶液逐渐变味淡黄色;继续搅拌反应5分钟,然后加入以上体积10%的浓度为6g/L的柠檬酸钠水溶液;继续搅拌3分钟,随后将溶液转移至90

95℃水浴中蒸馏30分钟;所得溶液在5000rpm条件下离心1小时,去除上层清液,底部沉底银纳米沉淀重新分散在纳米纯度水中,完成第一次洗涤;重复该操作,所得底层沉淀重新分散在0.1

8.0μmol/L的抗生素小分子水溶液中,磁力搅拌10分钟,即可得到多层小分子自组装包裹的银纳米结构溶液;该溶液可通过重复离心

再分散的过程进行浓缩调整浓度,制备浓度为50μmol/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华余洪涛邓砚辉何文才郑和
申请(专利权)人:垒途智能教科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