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12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所述橡胶线束护套套设在线束上并安装在所述线束穿过的过孔中。所述线束护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线束导入部、转向引导部以及护套安装部。所述线束导入部接纳所述线束通过,所述转向引导部引导所述线束转向以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护套安装部将所述线束护套安装固定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线束导入部、所述转向引导部以及所述护套安装部设置有相贯通的线束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结构设计合理,零件少、制造工艺简单,管理、物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束的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电动新能源车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驾驶和娱乐功能。这也促使汽车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这些器件的相互连接离不开车辆线束。车身上布置了很多线束,这些线束在装配到车身上时,有时需要穿过车身钣金上的线束过孔。为了防止过孔处的钣金毛刺和锋利的开口对线束造成损坏,需要在线束过孔位置缠绕胶布、海绵或者硬质塑料护套等。
[0003]例如,车辆速度传感器的线束,在连接车辆控制单元时,需要穿过一些钣金过孔。现有的速度传感器线束,当采用线束护套穿过钣金过孔时,线束护套往往采用树脂等硬质塑料制造,例如,POM材料(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树脂)。虽然这种硬质塑料制造的线束护套具有一些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硬质材料的柔韧性和收缩性相对较差,线束和线束护套的过孔往往存在较大间隙。车辆行驶产生较大震动,使得线束和线束护套之间产生碰撞、摩擦进而造成损坏,同时线束护套和车身钣金之间长时间也容易产生松动现象。这给车辆降低噪音和防水措施带来了难题。
[0004]现有解决办法是在线束和线束护套之间增加热缩管固定,并在线束护套和车身钣金之间垫设海绵垫圈来密封。这种方式,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从三个不同的供应商处采购三个不同的零部件,且需要三个不同的制造和组装工艺步骤。造成了零部件多、工艺复杂,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显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使得产品结构合理,零件少、制造工艺简单,管理、物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可靠性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套设在线束上并安装在所述线束穿过的过孔中,所述线束护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线束导入部、转向引导部以及护套安装部;所述线束导入部接纳所述线束通过,所述转向引导部引导所述线束转向以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护套安装部将所述线束护套安装固定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线束导入部、所述转向引导部以及所述护套安装部设置有相贯通的线束通道。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线束通道为截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弧形的通道结构或上述几种截面通道分段任意组合形成的通道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导入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的截面为圆形的通道结构,该通道结构的内孔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线束的外径,以便所述线束导入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完全贴合或包紧所述线束。
[0009]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导入部的形状整体为沿所述线束的导入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引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顶壁以及与顶壁成一定转向角的导向壁;所述顶壁及导向壁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侧壁连接;所述两个侧壁、顶壁以及导向壁的内表面共同围成所述线束通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壁及导向壁均为弧形壁面结构,所述顶壁及导向壁二者相互之间及与所述两个侧壁之间均平滑过渡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引导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的分段与所述线束导入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的分段之间平滑过渡,且所述转向引导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的分段在所述转向引导部内沿弧形的引导方向延伸。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安装部为中空的圆形或椭圆形柱体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安装部上与所述转向引导部连接的一侧的柱体外壁面上设置一圈挡沿;所述护套安装部上远离所述转向引导部的一侧的柱体外壁面上设置一圈止回挡肩。
[0015]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护套为EPDM橡胶材料模制制成。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的车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线束护套采用EPDM橡胶材质且结构设计合理,解决了由于硬质材料的柔韧性和收缩性相对较差,线束和线束护套的过孔往往存在较大间隙的问题,避免了线束和线束护套之间产生碰撞、摩擦进而造成损坏以及线束护套和车身钣金之间长时间磨损松动问题。并且本技术的线束护套设计,也极大地降低了车辆可能产生的噪音和较好的防水密封效果。此外,本技术的橡胶线束护套结构设计合理,且采用一体成型,能够较好地包裹线束和卡合车身钣金过孔,不需要增加热缩管、海绵垫圈等其它部件,极大地减少了零件数量,简化了组装工艺步骤,制造工艺简单,管理、物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的正面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
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技术。但是,对于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技术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技术,而无论它们是否涉
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此外,本文件中如出现表示方向的词汇,如上下左右、上侧、下侧等,仅是为了表述方便而根据当前附图中部件相对位置进行表述,不应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橡胶线束护套立体示意图。
[0025]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橡胶线束护套2及具有该橡胶线束护套2的车辆(未图示)。如图1和图2所示,车身钣金3上具有过孔4,该线束护套2套设在线束1上,且该线束护套2卡合在该过孔4中,线束1穿过线束护套2进而穿过该车身钣金3上的过孔4,实现车身布线需要。由于线束护套2的保护,防止了车身钣金3的切口对线束1的损伤。该线束护套2为橡胶材料制造,优选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橡胶材料模制制成。因此,该线束护套2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氧化、耐寒性、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此外,相对于树脂硬质塑料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0026]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该线束护套2包括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套设在线束上并安装在所述线束穿过的过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护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线束导入部、转向引导部以及护套安装部;所述线束导入部接纳所述线束通过,所述转向引导部引导所述线束转向以穿过所述过孔,所述护套安装部将所述线束护套安装固定在所述过孔中;所述线束导入部、所述转向引导部以及所述护套安装部设置有相贯通的线束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通道为截面是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弧形的通道结构或上述几种截面通道分段任意组合形成的通道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导入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的截面为圆形的通道结构,该通道结构的内孔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线束的外径,以便所述线束导入部内的所述线束通道完全贴合或包紧所述线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导入部的形状整体为沿所述线束的导入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橡胶线束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引导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顶壁以及与顶壁成一定转向角的导向壁;所述顶壁及导向壁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侧壁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