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前机舱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172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31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前机舱及车辆,上述车身前框架总成包括:上横梁1及前框分总成;前框分总成包括:左大灯横梁2、右大灯横梁3、左水箱立柱4及右水箱立柱5;左大灯横梁2的一端与左水箱立柱4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端;右大灯横梁3的一端与右水箱立柱5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端;上横梁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活动连接,上横梁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活动连接,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方向不同的的螺孔;上横梁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匹配设置,上横梁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上横梁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设置,上横梁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前机舱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前机舱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身前框架总成位于汽车机舱最前端,由水箱左右立柱、中横梁、上横梁及大灯左右横梁组成。作为汽车框架中较为重要的结构之一,它承担着前保、大灯、机盖锁、翼子板、冷凝器等大件的装配载体作用,若前框总成的相关固定点精度不足,直接影响大灯、前保、机盖、翼子板的匹配精度,引起汽车前脸处外观间隙大小不均的质量问题。相关技术中,车身前框架总成一般是将水箱左右立柱、中横梁、上横梁、大灯左右横梁在机舱总成焊接工序与机舱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这种前框架总成的上横梁没有可调节的维度及带宽,在总装的时候,无法具备对大灯、前保、机盖、翼子板等装配件的间隙调整,出现外观质量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返修。同时当机舱内有尺寸大于机舱顶部开口尺寸的零部件时,可能导致无法装配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前机舱及车辆。
[0004]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上述车身前框架总成包括:上横梁及前框分总成;前框分总成包括:左大灯横梁、右大灯横梁、左水箱立柱及右水箱立柱;左大灯横梁的一端与左水箱立柱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端;右大灯横梁的一端与右水箱立柱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端;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活动连接,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活动连接,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方向不同的的螺孔;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匹配设置,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设置,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
[000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横梁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的侧边与第二板的侧边相连,第一板与第二板互相垂直设置;第一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连接端装配有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螺栓,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第一板的一端及第一连接端;第二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螺孔,第一连接端还装配有与第二螺孔相匹配的螺栓,与第二螺孔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第二板的一端及第一连接端;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垂直。
[000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螺孔,第二连接端装配有与第三螺孔相匹配的螺栓,与第三螺孔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第一板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端;第二板的另一端设有第四螺孔,第二连接端还装配有与第四螺孔相匹配的螺栓,与第四螺孔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第二板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端;第三螺孔与第四螺孔相垂直。
[000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左大灯横梁与右大灯横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左大灯横梁及右大灯横梁的所在平面与第一板相平行;左大灯横梁及右大灯横梁的所在平面与第二
板相垂直。
[000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左大灯横梁及右大灯横梁的所在平面与左水箱立柱相垂直;左大灯横梁及右大灯横梁的所在平面与右水箱立柱相垂直。
[000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横梁与前框分总成匹配设置;上横梁与前框分总成的匹配位置能够在第一板的所在平面内调节。
[001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前框分总成还包括:中横梁;中横梁与上横梁平行设置;中横梁的一端与左水箱立柱的另一端连接,中横梁的另一端与右水箱立柱的另一端连接;左水箱立柱与右水箱立柱平行设置。
[0011]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设置有开口处,开口处用于放置上横梁。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前机舱中设有上述车身前框架总成。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身前框架总成。
[00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
[0015]实施本公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车身前框架总成包括:上横梁及前框分总成;前框分总成包括:左大灯横梁、右大灯横梁、左水箱立柱及右水箱立柱;左大灯横梁的一端与左水箱立柱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端;右大灯横梁的一端与右水箱立柱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端;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活动连接,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活动连接,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方向不同的的螺孔;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匹配设置,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匹配设置,上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
[0017]本公开通过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与上横梁之间的活动连接,实现了上横梁的灵活调整;通过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与上横梁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便于机舱内装配件的间隙调整,保障装配精度;通过上横梁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相互垂直设置,能够提供在两个不同方向的安装面以便于完成对上横梁上面前保、机盖锁等结构的安装和固定,为机舱内其他部件的装配提供调整空间,降低上横梁与前框分总成因误差导致的无法装配的风险。
[0018]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0020]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横梁装配方式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横梁俯视图;
[0023]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框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开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5]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0026]1‑
上横梁;2

左大灯横梁;3

右大灯横梁;4

左水箱立柱;5

右水箱立柱;6

中横梁;7

第一螺孔;8

第二螺孔;9

第三螺孔;10

第四螺孔;11

开口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前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前框架总成包括:上横梁(1)及前框分总成;所述前框分总成包括:左大灯横梁(2)、右大灯横梁(3)、左水箱立柱(4)及右水箱立柱(5);所述左大灯横梁(2)的一端与所述左水箱立柱(4)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端;所述右大灯横梁(3)的一端与所述右水箱立柱(5)的一端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端;所述上横梁(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横梁(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活动连接,所述上横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方向不同的螺孔;所述上横梁(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匹配设置,所述上横梁(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所述上横梁(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匹配设置,所述上横梁(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匹配位置能够在水平面内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侧边与所述第二板的侧边相连,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互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螺孔(7),所述第一连接端装配有与所述第一螺孔(7)相匹配的螺栓,所述与第一螺孔(7)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及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螺孔(8),所述第一连接端还装配有与所述第二螺孔(8)相匹配的螺栓,所述与第二螺孔(8)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板的一端及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螺孔(7)与所述第二螺孔(8)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框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三螺孔(9),所述第二连接端装配有与所述第三螺孔(9)相匹配的螺栓,所述与第三螺孔(9)相匹配的螺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板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逸飞石虎卢业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