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073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称重机构,称重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称重装置以及设置在称重装置上的称重筒,称重装置用于对称重筒进行称重;称重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以及第二下料口,第二进料口上盖合有防尘罩,防尘罩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二下料口上设置有用于开闭第二下料口的第二盖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称重装置对称重筒进行精确称重,并利用第二进料口上的防尘罩和第二下料口上的第二盖体防止投放粉末状物料时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从而实现无扬尘称重计量方式。从而实现无扬尘称重计量方式。从而实现无扬尘称重计量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灌装
,尤其涉及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申请,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灌装机是实现物料的灌装,主要包括粉末灌装机和液体灌装机,粉末灌装机,适用于农药、兽药、预混料、添加剂、奶粉、淀粉、调味品、酶制剂、饲料等粉剂状、颗粒状物料的定量灌装。
[0004]现有的粉末灌装机的灌装方式都是通过灌装管直接在包装袋袋口的上方进行灌装,灌装管中的灌装口与包装袋的袋底之间具有间距,从而粉末在灌装时会产生落差,这样容易产生负压,而且由于粉末的质量较轻,从而容易引起扬尘,这些扬尘对现场操作人员、对加工设备和加工效果都不友好。还有,现有粉末灌装机在称重时同样存在容易引起扬尘的问题。
[0005]另外,现有的粉末灌装机在称重方面往往只是依靠螺杆输送实现定量控制,但是螺杆输送称重精度不够,误差较大,所以这种称重方式如果对于10KG等重量大的包装产品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质量较轻的包装产品则需要依靠人工控制重量。
[0006]由此可见,现有的粉末灌装机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从而实现无扬尘称重计量方式。
[0008]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称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称重装置上的称重筒,其中:
[0009]所述称重装置用于对所述称重筒进行称重;
[0010]所述称重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以及第二下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上盖合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下料口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第二下料口的第二盖体。
[0011]由此,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称重装置对称重筒进行精确称重,并利用第二进料口上的防尘罩和第二下料口上的第二盖体防止投放粉末状物料时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从而实现无扬尘称重计量方式。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呈圆锥状,当所述第二盖体打开所述第二下料口时,以引导所述第二下料口内的物料沿着所述第二盖体的表面向下滑落。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盖体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二盖体上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传动连
接。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螺旋输送机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螺旋输送口以及用于开闭所述螺旋输送口的第一盖体,所述螺旋输送口经所述第一进料口伸入所述防尘罩内。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储料仓内设置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内设置有螺杆输送轴,所述螺杆输送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螺旋输送口内,所述螺杆输送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仓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输送轴的底部设置有锥形导流台,所述锥形导流台与所述储料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下料口,所述第一盖体呈圆筒状且套接在所述第二下料口的外侧。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盖体开闭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杠杆支点、转接在所述杠杆支点上的杠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杠杆转动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上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杠杆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的一端呈U形状设置,所述第一传动杆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杠杆的U形状的两端,两条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储料腔内还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仓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罩上还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上穿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的吸尘管。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称重装置对称重筒进行精确称重,并利用第二进料口上的防尘罩和第二下料口上的第二盖体防止投放粉末状物料时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从而实现无扬尘称重计量方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中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中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中无落差灌装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中无落差灌装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无落差灌装系统中无落差灌装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各标号代表如下含义:100、机架;200、称重装置;300、称重筒;3001、第二进料
口;3002、第二下料口;400、防尘罩;4001、第一进料口;4002、吸尘管;5、第二盖体;6、灌注筒;61、第三进料口;62、灌注口;7、第三盖体;8、第三驱动气缸;9、第三传动杆;10、第三套接管;32、第一驱动板;11、第二驱动气缸;12、第二传动杆;42、第二套接管;33、第二驱动板;34、第一传动轴;35、第一传动板;13、直线导轨;14、滑动座;15、链条;16、滑轮;17、第三驱动电机;18、滑槽;36、第一连接板;19、传感器;20、止位块;21、储料仓;211、螺旋输送口;212、储料腔;22、第一盖体;37、第四驱动气缸;38、第四驱动板;39、连杆结构;40、转轴;41、分离板;43、面板;23、第一驱动电机;24、螺杆输送轴;25、锥形导流台;26、杠杆支点;27、杠杆;28、第一驱动气缸;29、第一传动杆;30、第二驱动电机;31、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32]如图1

8所示,本技术首先公开了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包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称重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称重装置上的称重筒,其中:所述称重装置用于对所述称重筒进行称重;所述称重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料口以及第二下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上盖合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下料口上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第二下料口的第二盖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呈圆锥状,当所述第二盖体打开所述第二下料口时,以引导所述第二下料口内的物料沿着所述第二盖体的表面向下滑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盖体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二盖体上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螺旋输送机构,所述螺旋输送机构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螺旋输送口以及用于开闭所述螺旋输送口的第一盖体,所述螺旋输送口经所述第一进料口伸入所述防尘罩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扬尘称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仓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储料仓内设置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内设置有螺杆输送轴,所述螺杆输送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螺旋输送口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耀东曲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颐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