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025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57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该装置用于模拟所述液压油箱的实际工况,包括:多个温度补偿组件,多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用于分别贴设在所述液压油箱外壳表面的各个温度补偿区以模拟所述液压油箱所处的温度环境工况,每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第一进水管,以接收具有第一温度的液体,且另一部分连接至第一出水管以泵出具有第二温度的液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彼此不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可以模拟出液压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温度,提高了耐久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耐久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耐久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箱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及耐久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压油箱用来储存保证液压系统工作所需的油液的容器。液压油箱在液压系统中的主要功用是:贮存供系统循环所需的油液;散发系统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释放混在油液中的气体;为系统中元件的安装提供位置。液压油箱的耐久性能直接影响液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调节液压油箱内部的气压的变化来模拟液压油箱的实际使用工况进而评价液压油箱的耐久性能,例如申请号为:2020107486815的专利,模拟了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体的体积变化,考虑了液压油的重量,油箱内的负压情况,但事实上,液压油箱在使用时,其耐久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通过模拟液压油箱内部的压力不能客观地模拟其实际工况,进而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其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况模拟装置无法客观模拟液压油箱的实际工况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油箱的耐久试验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用于模拟所述液压油箱的实际工况,包括:多个温度补偿组件,多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用于分别贴设在所述液压油箱外壳表面的各个温度补偿区以模拟所述液压油箱所处的温度环境工况,每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第一进水管,以接收具有第一温度的液体,且另一部分连接至第一出水管以泵出具有第二温度的液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彼此不相同。
[0007]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补偿组件包括:多根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设有进液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液口;多根连接管,每根所述连接管连接相邻的任意两根所述换热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其中一根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以导出所述液体,且另一端连接相邻的另一根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以接收所述液体;其中,各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中所述换热管的数量彼此相同或不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凸块,每个所述凸块上形成有容纳磁吸部的空腔,所述磁吸部用于通过磁吸作用连接所述液压油箱。
[0009]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补偿组件还包括:
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套接在所述换热管的管体上,且所述保温套包裹在所述换热管的上表面。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承载所述液压油箱,所述支撑板的四周形成有多个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凸出于所述支撑板;振动模拟组件,所述振动模拟组件用于模拟所述液压油箱的振动工况,所述振动模拟组件包括四个,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四角。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还可以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第一侧通过合页结构与所述支撑板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中间板的第一侧的对应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支撑板以驱动所述支撑板相对所述中间板转动。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还可以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设于所述中间板的下方,所述基板的连接侧通过铰链与所述中间板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相邻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中间板以驱动所述中间板相对所述基板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具有: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中间板/所述基板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底座;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且另一端连接设有连接孔,其中一个所述止挡块设有与所述调节杆配合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合的连接轴以连接所述调节杆和所述支撑板;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杆上下移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板、所述中间板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首尾相连形成为类菱形结构,所述类菱形结构具有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形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至所述调节杆;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依次地连接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三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四端通过螺纹驱动连接;手柄,所述手柄设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液压油箱耐久试验方法,所述方法为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模拟所述液压油箱的实际工况以对所述液压油箱进行耐久试验。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包括多个温度补偿组件,多个温度补偿组件用于分别贴设在液压油箱外壳表面的各个温度补偿区以模拟液压油箱所处的温度环境工况,每个温度补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第一进水管,以接收具有第一温度的液体,且另一部分连接至第一出水管以泵出具有第二温度的液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彼此不相同。也就是说,在进行耐久试验时,将液
压油箱处于环境温度下,并将第一温度的液体介质泵入温度补偿组件内,使液体介质与液压油箱表面发生热交换,从而对液压油箱各表面的温度进行补偿和修正,进而可以模拟出液压油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温度,提高了耐久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油箱的安装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度补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度补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增加保温套的温度补偿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001.液压油箱;200.温度补偿组件;210.换热管;211.进液口;212.出液口;213.凸块;220.连接管;230.磁吸部;240.保温套;300.支撑板;310.止挡块;311.槽口;312.连接轴;320.合页结构;400.振动模拟组件;500.中间板;510.铰链;600.第一驱动组件;700.基板;800.第二驱动组件;810.底座;820.驱动部;821.第一连杆;821a.第一端;821b.第二端;821c.第三端;821d.第四端;822.第二连杆;823.驱动杆;824.手柄;830.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用于模拟所述液压油箱的实际工况,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温度补偿组件,多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用于分别贴设在所述液压油箱外壳表面的各个温度补偿区以模拟所述液压油箱所处的温度环境工况,每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第一进水管,以接收具有第一温度的液体,且另一部分连接至第一出水管以泵出具有第二温度的液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彼此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组件包括:多根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设有进液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液口;多根连接管,每根所述连接管连接相邻的任意两根所述换热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其中一根所述换热管的出液口以导出所述液体,且另一端连接相邻的另一根所述换热管的进液口以接收所述液体;其中,各个所述温度补偿组件中所述换热管的数量彼此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凸块,每个所述凸块上形成有容纳磁吸部的空腔,所述磁吸部用于通过磁吸作用连接所述液压油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补偿组件还包括:保温套,所述保温套套接在所述换热管的管体上,且所述保温套包裹在所述换热管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承载所述液压油箱,所述支撑板的四周形成有多个止挡块,所述止挡块凸出于所述支撑板;振动模拟组件,所述振动模拟组件用于模拟所述液压油箱的振动工况,所述振动模拟组件包括四个,分别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四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油箱工况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第一侧通过合页结构与所述支撑板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李笑刘伟善周锋罗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