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61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包括若干安装于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上的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本体的外圈端朝向一侧弯折若干次后形成卷边,卷边包括与本体连接的第一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连接的第二折弯部以及与第二折弯部连接的第三折弯部,且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后天窗玻璃能沿本体插入至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的间隙内,且后天窗玻璃和本体以及卷边均为一体式注塑成型,使得后天窗玻璃和后天窗加强件形成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更高,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因振动导致的结构松动引起的异响以及密封性差的问题,并且,结构更简单,方便了加工制造。方便了加工制造。方便了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天窗作为汽车上提升驾乘体验的结构,能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以及更好的通风效果,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为了保证汽车后天窗的结构强度,会在后天窗玻璃的边沿处增设一加强板。专利CN201821286211.6公开了一种汽车天窗玻璃面板总成结构,包括天窗玻璃、玻璃加强板以及密封圈,玻璃加强板布置于天窗玻璃下表面的边缘,玻璃加强板的形状与天窗玻璃匹配,玻璃加强板包括前加强板、后加强板、左加强板以及右加强板,各个钣金的端部为间隙对接,形成非整体式的环状结构,玻璃加强板的内圈端为第一连接部,玻璃加强板的外圈端为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通过注塑包边工艺成型有一PU包边层,并通过PU包边层将其与天窗玻璃的下表面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天窗玻璃之间间隙设置,第二连接部的板面向下凹陷,形成一沿玻璃加强板的轴向方向布置的卡槽,密封圈具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接头,装配时,卡接头卡在卡槽内,并与天窗玻璃密封连接,并且,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位置设有粘接的胶带,胶带位于天窗玻璃和玻璃加强板之间。上述结构虽然能实现天窗玻璃和玻璃加强板的连接安装,但是,除了注塑加工外,还需要另外设置密封圈和胶带,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整体结构采用多个结构组合形成,易出现松动,造成异响,影响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将后天窗的加强件的本体的外圈端朝向一侧弯折后形成卷边,同时,卷边具有一内腔,且卷边与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后天窗玻璃的边沿的能沿着本体插入至卷边和本体之间的间隙内,且卷边和后天窗玻璃以及后天窗玻璃和本体为一体注塑成型,既能保证后天窗玻璃和加强板之间的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更高,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因振动等造成结构松动而导致异响以及密封性差的问题,且还简化了整体结构,生产制造更方便。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安装于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若干本体,若干本体首尾连接后形成一框体结构,本体的外圈端均朝向一侧经过若干次弯折后形成卷边,本体和卷边的形状均与后天窗玻璃匹配,卷边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第三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本体连接,第一折弯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连接,且第二折弯部和本体位于第一折弯部的同一侧,同时,第二折弯部的另一端与第三折弯部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三折弯部的另一端朝向本体布置并与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隔,后天窗玻璃的边沿沿本体插入至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的间隔内,后天窗玻璃和本体以及后天窗玻璃和卷边均为一体式注塑成型。
[0006]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本体的两端均朝向卷边的一侧弯折后形成
避让部。
[0007]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本体的两端且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均开设有定位缺口,且两定位缺口的开口相互背离并均与外界连通。
[0008]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本体上且位于每一避让部上均开设有贯穿的定位孔。
[0009]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本体靠近卷边的一端且位于靠近卷边的一侧的表面以及卷边的内表面均为磨砂面。
[0010]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本体和卷边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保护层。
[0011]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第三折弯部与本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后天窗玻璃的厚度,且第三折弯部与本体之间的间隔距离比后天窗玻璃的厚度大0.3

0.6mm。
[0012]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后天窗玻璃的边沿插入至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的间隔中时,后天窗玻璃的边沿的端面与第一折弯部之间设置有间隙,且间隙距离范围为1

2mm。
[0013]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还包括压条,压条插设于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第三折弯部围成的腔体内,且压条的一侧抵靠于第二折弯部上,压条的另一侧抵靠于插入至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的间隔内的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上。
[0014]上述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中,压条为长条的片状结构,且沿压条的长度方向上,压条在第二折弯部和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之间呈波浪形布置。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0016]上述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通过将本体的外圈端均朝向一侧经过若干次弯折后形成卷边,同时卷边的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隔,使得后天窗玻璃的边沿能沿本体插入至第三折弯部和本体之间的间隔内,且后天窗玻璃和本体以及后天窗玻璃和卷边为一体式注塑结构,使得后天窗玻璃和后天窗加强件能形成一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更高,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因振动导致的结构松动引起的异响以及密封性差的问题,同时,使得整体结构仅有后天窗玻璃和加强件本身,无需另外布置胶带以及密封圈,结构更简单,加工制造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压条的结构图。
[0021]附图中:1、本体;11、避让部;12、定位缺口;13、定位孔;14、磨砂面;15、保护层;2、卷边;21、第一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23、第三折弯部;3、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设置于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上,实现对后天窗玻璃进行结构加强。此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包括若干本体1,若干本体1首尾连接后形成一框体结构,通过框体结构将后天窗玻璃的四周包裹住,实现对后天窗玻璃边沿的加强。
[0024]具体的,本体1的外圈端均朝向一侧经过若干次弯折后形成卷边2,使得卷边2和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结构强度更高,加工更方便。同时,本体1和卷边2的形状均与后天窗玻璃匹配,使得本体1和卷边2能更好的贴合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为防止异响以及提高密封效果提供了条件。此时,卷边2又包括第一折弯部21、第二折弯部22以及第三折弯部23,将第一折弯部21的一端与本体1连接,将第一折弯部21的另一端与第二折弯部2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折弯部22和本体1位于第一折弯部21的同一侧,即第二折弯部22为第一折弯部21的端部继续朝向一侧弯折后形成,同时,第二折弯部22的另一端与第三折弯部23的一端连接,使得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安装于后天窗玻璃的边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本体,若干所述本体首尾连接后形成一框体结构,所述本体的外圈端均朝向一侧经过若干次弯折后形成卷边,所述本体和所述卷边的形状均与所述后天窗玻璃匹配,所述卷边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以及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同一侧,同时,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折弯部的一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折弯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本体布置并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后天窗玻璃的边沿沿所述本体插入至所述第三折弯部和所述本体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后天窗玻璃和所述本体以及所述后天窗玻璃和所述卷边均为一体式注塑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均朝向所述卷边的一侧弯折后形成避让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端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均开设有定位缺口,且两所述定位缺口的开口相互背离并均与外界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且位于每一所述避让部上均开设有贯穿的定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天窗加强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敏达智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