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36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支架,该簧片触点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一动力源,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内侧顶部,用于提供动力;压合机构,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用以对簧片进行定位的同时提供压合支撑,所述第一动力源可驱动所述上压合机构移动;第二动力源,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底部,用于提供铆压动力;下压合机构,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用以将触点与簧片铆压成一体,所述第二动力源可驱动所述第二动力源来回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稳定的压力,行程限位保证铆压产品的质量,实现了簧片的自动铆压。实现了簧片的自动铆压。实现了簧片的自动铆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磁保持继电器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簧片是磁保持继电器中重要的一个元件,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磁保持继电器的性能,簧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铆压设备将触点进行压合到簧片上。目前市场上面普通铆压设备在生产效率,精度上面还是不能满足要求高的产品铆压,针对目前铆压设备行业市场,在保证铆压尺寸,及质量的前提下,提供一款适用磁保持继电中需要反向铆压簧片触点的铆压机构是首要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稳定的压力且又能适应于磁保持继电中需要反向铆压簧片触点的簧片触点铆压机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支架,该簧片触点铆压机构还包括:
[0005]第一动力源,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内侧顶部,用于提供动力;
[0006]上压合机构,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用以对簧片进行定位的同时提供压合支撑,所述第一动力源可驱动所述上压合机构移动;
[0007]第二动力源,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底部,用于提供铆压动力;
[0008]下压合机构,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用以将触点与簧片铆压成一体,所述第二动力源可驱动所述第二动力源来回往复移动。
[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动力源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有一端设有坡度的推板;所述推板可移动插设于滑道中。
[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压合机构包括可移动插设于滑道且与滑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的上压合底座;所述上压合底座一侧通过线轨与铆压支架可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合底座一端可拆调节装有上压合治具;所述上压合治具上可拆卸安装有铆合头;所述上压合底座一侧设有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冲压座;所述冲压座上插设有冲针。
[0011]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压合底座与所述上压合治具之间设有调节片;所述调节片为塞规。
[0012]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动力源为增压缸。
[00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压合机构包括下压合底座;所述下压合底座通过气缸连接座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连接;所述下压合底座上可移动设有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内侧可移动插设有压合冲针。
[0014]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压合冲针与所述下压合底座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二塞规
元件。
[001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下压合底座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稳定的压力,行程限位保证铆压产品的质量,实现了簧片的自动铆压;成型公差稳定;产品一致性得到保证;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节拍2s。
[0018]2)本技术通过冲针对簧片进行定位后在进行铆压,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0019]3)本技术在工作时上压合机构与下压合机构分别在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的作用下先对簧片和触点进行定位,接着在进行铆压成型,有效的保证产品出来质量均衡一致。
[0020]4)本实用通过设置塞规和第二塞规元件进行调整压合治具的相对位置,使其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磁保持继继电器的的簧片触电铆压,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1]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簧片触点铆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标号说明:第一动力源1、上压合机构2、第二动力源3、下压合机构4、铆压支架7、气缸11、推板12、滑道13、上压合底座21、上压合治具22、铆合头23、冲压气缸24、冲压座25、冲针26、下压合底座41、定位部件42、压合冲针43、第二塞规元件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参见图1所示,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支架7、第一动力源1、上压合机构2、第二动力源3、下压合机构4。其中:所述铆压支架7上设有U 形传感器,用于对铆压行程进行限位,第一动力源1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 内侧顶部,用于为上压合机构2的下移提供动力。上压合机构2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用以对簧片进行双重定位的同时提供压合支撑,所述第一动力源1可驱动所述上压合机构2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第二动力源3,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底部,用于为下压合机构4向上压合机构2靠拢定位和铆压提供动力。下压合机构4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用以将触点与簧片铆压成一体,所述第二动力源3可驱动所述第二动力源3来回往复移动。具体的,在所示上压合机构2、第二动力源3的作用下,所述上压合机构2和下压合机构4 发生相互靠拢,完成对簧片和触点的定位以及
将触点和簧片铆压成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稳定的压力,行程限位保证铆压产品的质量,实现了簧片的自动铆压;而且成型公差稳定,产品一致性得到保证;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节拍2s。
[0027]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一动力源1为气缸11,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有一端设有坡度的推板12;所述推板12可移动插设于滑道13中,动作时在气缸11的作用下推动推板12在滑道13中移动,进而挤压上压合机构2,使其向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源1还可以是电动或者各种形式的缸体或推动式动力器件。
[0028]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上压合机构2包括可移动插设于滑道13且与滑道13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的上压合底座21;所述上压合底座21一侧通过线轨与铆压支架7可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合底座21一端可拆调节装有上压合治具22;所述上压合治具22上可拆卸安装有铆合头23;所述上压合底座21一侧设有冲压气缸24;所述冲压气缸24的输出端连接有冲压座25;所述冲压座25上插设有冲针26。
[0029]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上压合底座21与所述上压合治具22之间设有调节片;所述调节片为塞规,用于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0030]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二动力源3为增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包括铆压支架(7),其特征在于:该簧片触点铆压机构还包括:第一动力源(1),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内侧顶部,用于提供动力;上压合机构(2),可滑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用以对簧片进行定位的同时提供压合支撑,所述第一动力源(1)可驱动所述上压合机构(2)移动;第二动力源(3),固定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底部,用于提供铆压动力;下压合机构(4),可移动设置于所述铆压支架(7),用以将触点与簧片铆压成一体,所述第二动力源(3)可驱动所述第二动力源(3)来回往复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1)为气缸(11);所述气缸(11)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有一端设有坡度的推板(12);所述推板(12)可移动插设于滑道(13)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簧片触点铆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合机构(2)包括可移动插设于滑道(13)且与滑道(13)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的上压合底座(21);所述上压合底座(21)一侧通过线轨与铆压支架(7)可滑动连接;所述上压合底座(21)一端可拆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煌连海勇林荣灿林杰民黄宗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俊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