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83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所述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包括前盖、后盖、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前盖和后盖相对布置,前盖和后盖之间设置有第一缸管和第二缸管,所述第一缸管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第一活塞内并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并伸出后盖,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反向运动且不同轴度,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能够同时伸出或同时缩回。本发明专利技术两根活塞杆共用前盖与后盖,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大大降低了液压油缸的加工制作成本;同时,通过一个油口进油,便可控制两根活塞杆同时执行伸出或缩回等动作,生产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属于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0002]传统型液压油缸,根据活塞杆的数量可分为单活塞杆液压油缸与双活塞杆液压油缸。但是,无论是单活塞杆液压油缸,还是双活塞杆液压油缸,活塞杆只能执行伸出或缩回等单个动作。但在一些需要提高工作效率的场合,就需要两根活塞杆能同时执行伸出或缩回等动作。
[0003]而目前业内的一般做法是:将两个同轴度的液压油缸通过中间座连接,再配合电磁换向阀,使得两根活塞杆能同时动作。但是这种油缸结构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该结构使得液压油缸体积庞大,在一些空间紧凑的设备上,该油缸结构将不能适用。同时,该油缸结构拥有两个前盖与两个后盖,不仅零件较多,而且加工时间长,使得液压油缸成本大幅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该液压油缸具有两根不同轴度的活塞杆,两根活塞杆共用前盖与后盖,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大大降低了液压油缸的加工制作成本;同时,通过一个油口进油,便可控制两根活塞杆同时执行伸出或缩回等动作,生产效率高。
[0005]所述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包括前盖、后盖、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前盖和后盖相对布置,前盖和后盖之间设置有第一缸管和第二缸管,所述第一缸管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第一活塞内并与第一活塞连接,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并伸出后盖,所述第一活塞杆与前盖之间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第五油口;所述第二缸管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伸入第二活塞内并与第二活塞连接,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盖连接并伸出前盖,所述第二活塞杆与后盖之间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有第三油口;所述前盖上还设置有第六油口,所述第六油口与第二活塞杆和第二缸管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口,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后盖上还设置有第四油口,所述第四油口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管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口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管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三油口与第五油口相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第六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反向运动且不同轴度,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能够同时伸出或同时缩回。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五油口,另一侧设置有第六油口,所述前盖内设有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内孔内为第一腔室;所述前盖内从左往右还依次设置有第一中空腔、第二中空腔和第三中空腔,所述第一中空腔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二中空腔内设置有活塞杆封套;所述
第三中空腔内设置有自润滑轴承;所述前盖内的第三中空腔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内孔,前盖还设置有第一底孔与第二底孔,所述第一底孔与所述前盖的第二内孔连通;所述第二底孔与所述前盖的第三内孔连通;所述前盖上还设置有多个螺纹孔。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油口,另一侧设置有第四油口;所述后盖内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第四中空腔、第五中空腔和第六中空腔,所述第四中空腔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第五中空腔内设置有活塞杆封套;所述第六中空腔内设置有自润滑轴承,所述后盖的第六中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内孔,所述第六内孔为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内孔,所述第六内孔的左端面设置有25
°
角;所述后盖内还设置有第四内孔和第五内孔,所述第五内孔内为第二腔室,所述第四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五内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内孔的左端面设置有25
°
角;所述后盖还设置有第三底孔与第四底孔,所述第三底孔与所述后盖的第五内孔连通;所述第四底孔与所述后盖的第六内孔连通,后盖上设置有多个完全贯通的圆柱形孔。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塞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上设置有两个耐磨环沟槽与一个第一油封沟槽,所述两个耐磨环沟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环和第二耐磨环;所述第一油封沟槽内设置有活塞封套,所述第二轴段的中部设置有完全贯通的圆柱形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的内腔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第七中空腔、第八中空腔、第九中空腔和第十中空腔,所述第七中空腔和所述第九中空腔的右端设置有25
°
角,所述第八中空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十中空腔为一完全贯通的内螺纹孔。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外径上设置有两个耐磨环沟槽与一个第一油封沟槽,所述两个耐磨环沟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环和第二耐磨环,所述第一油封沟槽内设置有活塞封套;所述第二活塞的内腔从左往右为内孔直径逐渐减小的圆柱形结构,第二活塞的内腔左侧为一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内孔,第二活塞的内腔右侧为一完全贯通的内螺纹孔。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塞杆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第三阶梯轴、第四阶梯轴与第五阶梯轴,所述第一阶梯轴呈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阶梯轴的左端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第一施力平面槽;所述第二阶梯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阶梯轴的右端设置有螺纹退刀槽;所述第三阶梯轴的左端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第二施力平面槽;所述第四阶梯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封沟槽,所述第二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二O型圈,所述第二油封沟槽的左侧设置有完全贯通的圆柱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五阶梯轴设置有外螺纹,第五阶梯轴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一活塞的第十中空腔的内螺纹相配合,通过使用活动扳手作用于第一施力平面槽或第二施力平面槽上,从而将所述第一活塞的第十中空腔的内螺纹与所述第五阶梯轴的外螺纹拧紧;所述第一活塞杆内腔呈中空阶梯状,所述第一活塞杆内腔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口的右端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第一深孔,所述第一深孔与所述第四阶梯轴上的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轴段上的第一通孔相对齐。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杆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第三阶梯轴、第四阶梯轴与第五阶梯轴,所述第一阶梯轴呈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阶梯轴的左端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第一施力平面槽;所述第二阶梯轴设置有外螺纹;在所
述第二阶梯轴的右端设置有螺纹退刀槽;所述第三阶梯轴呈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三阶梯轴的左端设置有一定深度的第二施力平面槽;所述第四阶梯轴呈圆柱形结构,所述第四阶梯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封沟槽,所述第二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二O型圈;所述第五阶梯轴设置有外螺纹,第五阶梯轴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二活塞内腔右侧的内螺纹相配合,通过使用活动扳手作用于第一施力平面槽或第二施力平面槽上,从而将所述第五阶梯轴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二活塞内腔右侧的内螺纹拧紧;第二活塞杆内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油口,所述第一油口的右端设置有完全贯通的第二深孔;所述第二深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深孔的长度;所述第二油口通过第一深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管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1)、后盖(2)、第一活塞杆(5)和第二活塞杆(6),所述前盖(1)和后盖(2)相对布置,前盖(1)和后盖(2)之间设置有第一缸管(9)和第二缸管(10),所述第一缸管(9)内设置有第一活塞(3),所述第一活塞杆(5)的一端伸入第一活塞(3)内并与第一活塞(3)连接,第一活塞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2)连接并伸出后盖(2),所述第一活塞杆(5)与前盖(1)之间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第五油口(25);所述第二缸管(10)内设置有第二活塞(4),所述第二活塞杆(6)的一端伸入第二活塞(4)内并与第二活塞(4)连接,第二活塞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盖(1)连接并伸出前盖(1),所述第二活塞杆(6)与后盖(2)之间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有第三油口(23);所述前盖(1)上还设置有第六油口(26),所述第六油口(26)与第二活塞杆(6)和第二缸管(10)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活塞杆(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油口(21),所述第一油口(21)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后盖1上还设置有第四油口(24),所述第四油口(24)与第一活塞杆(5)和第一缸管(9)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油口(22),所述第二油口(22)与第一活塞杆(5)和第一缸管(9)之间形成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三油口(23)与第五油口(25)相连通,所述第四油口(24)与第六油口(26)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5)和第二活塞杆(6)反向运动且不同轴度,第一活塞杆(5)和第二活塞杆(6)能够同时伸出或同时缩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1)的一侧设置有第五油口(25),另一侧设置有第六油口(26),所述前盖(1)内设有第一内孔(31)和第二内孔(32),所述第一内孔(31)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孔2的直径,所述第二内孔(32)内为第一腔室;所述前盖(1)内从左往右还依次设置有第一中空腔(27)、第二中空腔(28)和第三中空腔(29),所述第一中空腔(27)内设置有密封件(14),所述第二中空腔(28)内设置有活塞杆封套(15);所述第三中空腔(29)内设置有自润滑轴承(13);所述前盖(1)内的第三中空腔(29)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内孔(33),前盖(1)还设置有第一底孔(34)与第二底孔(35),所述第一底孔(34)与所述前盖(1)的第二内孔(32)连通;所述第二底孔(35)与所述前盖(1)的第三内孔(33)连通;所述前盖(1)上还设置有多个螺纹孔(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油口(23),另一侧设置有第四油口(24);所述后盖(2)内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第四中空腔(36)、第五中空腔(37)和第六中空腔(38),所述第四中空腔(36)内设置有密封件(14);所述第五中空腔(37)内设置有活塞杆封套(15);所述第六中空腔(38)内设置有自润滑轴承(13),所述后盖(2)的第六中空腔(38)的一侧设置有第六内孔(41),所述第六内孔(41)为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内孔,所述第六内孔(41)的左端面设置有25
°
角;所述后盖(2)内还设置有第四内孔(39)和第五内孔(40),所述第五内孔(40)内为第二腔室,所述第四内孔(39)的直径大于第五内孔(40)的直径,所述第四内孔(39)的左端面设置有25
°
角;所述后盖(2)还设置有第三底孔(42)与第四底孔(43),所述第三底孔(42)与所述后盖(2)的第五内孔(40)连通;所述第四底孔(43)与所述后盖(2)的第六内孔(41)连通,后盖(2)上设置有多个完全贯通的圆柱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3)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轴段(44)和第二轴段(45),所述第一轴段(44)上设置有两个耐磨环沟槽(51)与一个第一油封沟槽(50),所述两个耐磨环沟槽(5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耐
磨环(17)和第二耐磨环(19);所述第一油封沟槽(50)内设置有活塞封套(18),所述第二轴段(45)的中部设置有完全贯通的圆柱形的第一通孔(52);所述活塞3的内腔从右往左依次设置有第七中空腔(46)、第八中空腔(47)、第九中空腔(48)和第十中空腔(49),所述第七中空腔(46)和所述第九中空腔(48)的右端设置有25
°
角,所述第八中空腔(47)与所述第一通孔(52)连通;所述第十中空腔(49)为一完全贯通的内螺纹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杆能同时动作的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外径上设置有两个耐磨环沟槽(51)与一个第一油封沟槽(50),所述两个耐磨环沟槽(5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耐磨环(17)和第二耐磨环(19),所述第一油封沟槽(50)内设置有活塞封套(18);所述第二活塞(4)的内腔从左往右为内孔直径逐渐减小的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顺胡正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君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