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44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所述油缸包括前盖、后盖和固定柱,所述前盖与后盖之间设置有缸管,所述缸管外套设有可调耳轴,所述前盖背离缸管的一侧设置有套板,所述固定柱依次穿过套板、前盖、可调耳轴和后盖;所述套板和前盖内设置有衬套,所述缸管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衬套并伸出衬套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缸管上具有呈一定落差的台阶面,该台阶面可实现对可调耳轴的精确定位;通过固定柱和钢螺帽将可调耳轴拉紧的同时也将整支油缸进行锁固,安装可靠,定位精准,可调耳轴调节范围广,安装尺寸便于测量。安装尺寸便于测量。安装尺寸便于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属于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0002]柱形液压油缸,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端盖式安装、法兰式安装、脚座式安装、耳环式安装、耳轴式安装。耳轴式安装,也称铰轴式安装。传统的耳轴式安装,耳轴一般加工在端盖上,即端盖与耳轴做成一体式结构。通常情况下,端盖的尺寸普遍较短,耳轴加工完成后位置是不可移动的。在某些场合,例如需要较长安装尺寸的工况下,只能通过加长活塞杆的伸出尺寸来满足客户的安装尺寸,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塞杆的长度,而且在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材料成本,油缸的价格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鉴于此,提出了可调耳轴的设计方案。一般来说,可调耳轴套设在缸管的外壁上,并且可随缸管的外壁前后滑动,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因为缺乏精确的定位,在装配过程中,装配人员必须通过卷尺随时进行测量,这样不仅影响检测精度,更严重影响组装效率。
[0003]因此,为避免上述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以克服目前所出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该柱形液压油缸安装可靠,定位精准,可调耳轴调节范围广,安装尺寸便于测量。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包括前盖、后盖和固定柱,所述前盖与后盖之间设置有缸管,所述缸管外套设有可调耳轴,所述前盖背离缸管的一侧设置有套板,所述固定柱依次穿过套板、前盖、可调耳轴和后盖;所述套板和前盖内设置有衬套,所述缸管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衬套并伸出衬套外。
[000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进油口、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前盖与所述缸管配合处具有第一油封沟槽,所述第一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和第二背托环。
[000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具有第二进油口,后盖与所述缸管配合处具有第二油封沟槽,所述第二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和第二背托环,后盖的内腔与所述第二进油口相连通。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外设置有两个第三油封沟槽,所述第三油封沟槽内设置有活塞封套,活塞具有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储油槽,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二轴段的直径,所述储油槽呈等边三角形;所述活塞的一侧面上具有两个具有一
定深度的扳手孔;活塞的内腔左侧为一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内孔,内腔右侧为一完全贯通的内螺纹孔。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杆具有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第三阶梯轴与第四阶梯轴,所述第一阶梯轴具有外螺纹,第一阶梯轴的最右端具有螺纹退刀槽;所述第二阶梯轴的左侧具有施力平面槽;所述第三阶梯轴具有第四油封沟槽,所述第四油封沟槽内设置有O形圈;所述第四阶梯轴具有外螺纹,所述第四阶梯轴的最左端也具有螺纹退刀槽。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活塞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还设置有止付螺丝。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套具有第五阶梯轴、第六阶梯轴与第七阶梯轴,所述第七阶梯轴具有第五油封沟槽,所述第五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和第一背托环;所述衬套内腔具有第一中空腔、第二中空腔与第三中空腔,所述第一中空腔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中空腔内设置有活塞杆封套,所述第三中空腔内设置有第四密封件。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套板内具有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所述第四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内孔的直径;套板的第四内孔与所述衬套的第六阶梯轴配合安装,所述套板的第三内孔与所述衬套的第五阶梯轴配合安装。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缸管具有第三轴段与第四轴段,所述第三轴段与所述第四轴段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可调耳轴包括四方形结构以及连接在四方形结构两侧的第五轴段、第六轴段,可调耳轴的四方形结构上具有第五内孔,所述第五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缸管的第四轴段的外径。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具有外螺纹且连接有钢螺帽,通过固定柱和钢螺帽将套板、前盖、可调耳轴和后盖锁紧在一起,所述钢螺帽与套板、后盖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的缸管上具有呈一定落差的台阶面,台阶面的位置可根据安装尺寸进行加工,该台阶面可实现对可调耳轴的精确定位;与此同时,通过柱形液压油缸前后两端的固定柱和钢螺帽,在将可调耳轴拉紧的同时也将整支油缸进行锁固。当可调耳轴与外接机台配合安装后,通过前后油口的油压压力,使活塞杆执行前后往复运动,安装可靠,定位精准,可调耳轴调节范围广,安装尺寸便于测量。
[0018](2)本技术第三密封件增加了所述前盖与所述缸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二背托环对所述第三密封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液压系统压力过大将所述第三密封件挤出到所述前盖与所述缸管之间的间隙内,造成所述第三密封件的损伤。
[0019](3)本技术第三油封沟槽内设置有活塞封套,所述活塞封套增加了所述活塞与所述缸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0020](4)本技术第一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二轴段的直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第二轴段之间的落差,可将液压油快速地引到活塞封套的U型唇部处,使唇部能快速张开起密封作用。
[0021](5)本技术储油槽的作用:将柱形油缸内的液压油储存在所述储油槽内,使所
述活塞与所述缸管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管内作动更加顺畅。
[0022](6)本技术第四油封沟槽内设置有O形圈,所述O形圈增强了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3](7)本技术第二密封件增加了所述衬套与所述前盖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第一背托环对所述第二密封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液压系统压力过大将所述第二密封件挤出到所述衬套与所述前盖之间的间隙内,造成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损伤。
[0024](8)本技术第二中空腔内设置有活塞杆封套,所述活塞杆封套利用U型唇部,能有效的阻止油液的泄露;第三中空腔内设置有第四密封件,所述活塞杆封套、所述第四密封件对所述衬套与所述活塞杆起到了二道密封作用,大大提高了液压油缸的防泄露能力。
[0025](9)本技术第五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缸管的第四轴段的外径,这样可以方便所述可调耳轴在所述缸管上滑动,便于可调耳轴紧靠在所述缸管的台阶面上。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的正面剖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后盖和固定柱,所述前盖与后盖之间设置有缸管,所述缸管外套设有可调耳轴,所述前盖背离缸管的一侧设置有套板,所述固定柱依次穿过套板、前盖、可调耳轴和后盖;所述套板和前盖内设置有衬套,所述缸管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衬套并伸出衬套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进油口、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内孔的直径,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第一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前盖与所述缸管配合处具有第一油封沟槽,所述第一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和第二背托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具有第二进油口,后盖与所述缸管配合处具有第二油封沟槽,所述第二油封沟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和第二背托环,后盖的内腔与所述第二进油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设置有两个第三油封沟槽,所述第三油封沟槽内设置有活塞封套,活塞具有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储油槽,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小于第二轴段的直径,所述储油槽呈等边三角形;所述活塞的一侧面上具有两个具有一定深度的扳手孔;活塞的内腔左侧为一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内孔,内腔右侧为一完全贯通的内螺纹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可调耳轴且定位精准的柱形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具有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第三阶梯轴与第四阶梯轴,所述第一阶梯轴具有外螺纹,第一阶梯轴的最右端具有螺纹退刀槽;所述第二阶梯轴的左侧具有施力平面槽;所述第三阶梯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顺胡正慎邹峰帆蔡荣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君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