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505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包括防滑垫,防滑垫的顶端设置有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层板,内层板和外壳均为空心结构,且内层板活动套设在外壳的顶端,内层板的底端向外设置有内罩板,内罩板底端与缓冲筒,内层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压杆,压杆的底端设置有内罩板,内罩板的底端与防滑垫之间固定有弹簧,缓冲筒中包括外壁、活塞杆、储油仓、单向阀和减震器阀,外壁的内部套设有内筒结构,活塞杆下移,将工作腔内部的液压油从减震器阀挤出,并回流至储油仓内,进而将充气仓内部的气体打入工作腔内,维持气压平衡,而减震器阀可以控制液压油的稳定流出,进而稳定活塞杆的下移速度,避免过快的移动,提供较高的阻尼效果。提供较高的阻尼效果。提供较高的阻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Absorber),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行驶工具,为加速框架与工具本体振动的衰减,以改善该工具的行驶平顺性。在遇到颠簸情况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0003]在中国专利CN201910607437.4中,介绍了一种减震器总成,其中根据车辆风格需要调节相应的减震器缓冲行程,同时提高了减震器缓冲行程调节的精确性,然而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结构在使用时,弹簧的缓冲效果有限,且其自身的跳跃效果无法被抑制,还是会反复运动,造成使用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实用性较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通过设置的多组缓冲筒结构,顶端的载物在下压时,活塞杆下移,将工作腔内部的液压油从减震器阀挤出,并回流至储油仓内,进而将充气仓内部的气体打入工作腔内,维持气压平衡,而减震器阀可以控制液压油的稳定流出,进而稳定活塞杆的下移速度,避免过快的移动,提供较高的阻尼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顶端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层板,所述内层板和外壳均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内层板活动套设在外壳的顶端,所述内层板的底端向外设置有内罩板,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缓冲筒,所述内层板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设置有内罩板,所述内罩板的底端与防滑垫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缓冲筒中包括外壁、活塞杆、储油仓、单向阀和减震器阀,所述外壁的内部套设有内筒结构。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壁与内筒结构之间的顶端形成充气仓,所述充气仓的底端为储油仓,内筒结构内部的中空区域形成工作腔,所述活塞杆贯穿外壁和内筒结构,所述活塞杆的两侧开设有孔洞结构,且两侧孔洞结构分别设置有单向阀和减震器阀,内筒结构的底端开设有两组孔槽结构,两组孔槽结构的对立侧分别设置有单向阀和减震器阀。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内层板的底端外侧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端与活塞杆接触固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垫的四角开设有螺纹孔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形变量与缓冲筒的伸缩量与内层板的高度相适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杆为底端无面的空心腔体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作腔的底端通过减震器阀和单向阀与储油仓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装置中,通过设置的内罩板和横板结构,使用者将内罩板与弹簧进行固定,避免弹簧发生歪斜的情况,而内罩板不仅可以起到防止弹簧过度形变将内层板从外壳顶出的情况,而且在下压的过程过程中,可以与活塞杆稳定接触,并稳定下压,将整个减震过程提高更可靠的稳定性,避免在使用时,出现过度或时快时慢的现象。
[0014]2、本装置,通过设置的多组缓冲筒结构,顶端的载物在下压时,活塞杆下移,将工作腔内部的液压油从减震器阀挤出,并回流至储油仓内,进而将充气仓内部的气体打入工作腔内,维持气压平衡,而减震器阀可以控制液压油的稳定流出,进而稳定活塞杆的下移速度,避免过快的移动,提供较高的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缓冲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防滑垫;2、外壳;3、内层板;31、横板;32、压杆;33、内罩板;34、弹簧;35、底板;4、缓冲筒;41、外壁;42、活塞杆;43、工作腔;44、储油仓;45、单向阀;46、减震器阀;47、充气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包括防滑垫1,防滑垫1的顶端设置有外壳2,外壳2内部设置有内层板3,内层板3 和外壳2均为空心结构,且内层板3活动套设在外壳2的顶端,内层板3的底端向外设置有内罩板33,外壳2内设置有缓冲筒4,内层板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压杆32,压杆32的底端设置有内罩板33,内罩板33的底端与防滑垫 1之间固定有弹簧34,缓冲筒4中包括外壁41、活塞杆42、储油仓44、单向阀45和减震器阀46,外壁41的内部套设有内筒结构。
[0022]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壁41与内筒结构之间的顶端形成充气仓47,充气仓 47的底端为储油仓44,内筒结构内部的中空区域形成工作腔43,活塞杆42 贯穿外壁41和内筒结构,活塞杆42的两侧开设有孔洞结构,且两侧孔洞结构分别设置有单向阀45和减震器阀46,内筒结构的底端开设有两组孔槽结构,两组孔槽结构的对立侧分别设置有单向阀45和减震器阀46。
[0023]通过设置的多组缓冲筒4结构,顶端的载物在下压时,活塞杆42下移,将工作腔43内部的液压油从减震器阀46挤出,并回流至储油仓44内,进而将充气仓47内部的气体打入工作腔内,维持气压平衡,而减震器阀46可以控制液压油的稳定流出,进而稳定活塞杆42的下移速度,避免过快的移动,提供较高的阻尼效果。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34的底端设置有底板35,内层板3的底端外侧设置有横板31,横板31的底端与活塞杆42接触固定。
[0025]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滑垫1的四角开设有螺纹孔结构。
[0026]多组螺纹孔结构方便使用者将本装置与甲板等外界结构进行固定操作。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34的形变量与缓冲筒4的伸缩量与内层板3的高度相适配。
[0028]避免出现弹簧34超出形变量、缓冲筒4压缩至定点,然而并未得到需要的减震效果的情况。
[0029]在其他实施例中,压杆32为底端无面的空心腔体结构。
[0030]压杆32将底端的弹簧34进行覆盖固定,避免出现歪斜的现象。
[0031]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腔43的底端通过减震器阀46和单向阀45与储油仓44连通。
[0032]方便将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包括防滑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1)的顶端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内部设置有内层板(3),所述内层板(3)和外壳(2)均为空心结构,且所述内层板(3)活动套设在外壳(2)的顶端,所述内层板(3)的底端向外设置有内罩板(33),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缓冲筒(4),所述内层板(3)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压杆(32),所述压杆(32)的底端设置有内罩板(33),所述内罩板(33)的底端与防滑垫(1)之间固定有弹簧(34),所述缓冲筒(4)中包括外壁(41)、活塞杆(42)、储油仓(44)、单向阀(45)和减震器阀(46),所述外壁(41)的内部套设有内筒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航海用减震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41)与内筒结构之间的顶端形成充气仓(47),所述充气仓(47)的底端为储油仓(44),内筒结构内部的中空区域形成工作腔(43),所述活塞杆(42)贯穿外壁(41)和内筒结构,所述活塞杆(42)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黄秀杰
申请(专利权)人:辽阳航空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