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复因水土流失而退化的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相当严重。为修复因水土流失而退化的贫瘠土壤首先需要的就是采取 措施减少或防止水土流失继续发生,其次就是针对贫瘠土壤对症下药,施加作物需要的营养。 目前,对于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常采用两种手段, 一是使用化学调理剂PAM(Polyacrylamide, 聚丙烯酰胺)。PAM能够较好地防止表土流失,若每年耕地表土流失量33亿吨的90%未遭 冲刷的话,意味着约29.7亿吨(66t/hr^)的表土得到保持而免遭侵蚀。然而,由于PAM是抗 微生物作用的,主要通过物理作用降解,其残留单体丙烯酰胺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对人体 的神经有毒害作用,无法大面积推广。另一种用于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就是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以其污染最小化、作用持久化而成为现时修复退化土壤的首选方案。然而,目前学 者在生物措施中常研究的分别是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而对于两者结合的复合效 应还罕有研究,更没有形成任何相关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紫花苜蓿和根际有益微生物 修复退化土 ...
【技术保护点】
利用紫花苜蓿和根际有益微生物修复退化土壤方法,其特征是在退化的未耕种土上,使用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给紫花苜蓿拌种,播种紫花苜蓿种子;在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只施用活体或灭过菌的菌悬液和水,菌悬液包括巨大芽孢杆菌、联合固氮菌、钾细菌菌悬液;在种植紫花苜蓿三个月后,收获苜蓿植株,将苜蓿根翻入原位土中,施入纤维素分解菌活体或灭过菌的菌悬液,原位土沤熟两个月;翻耕进行下一茬苜蓿的种植,直至土壤得以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 利用紫花苜蓿和根际有益微生物修复退化土壤方法,其特征是在退化的未耕种土上,使用耐酸苜蓿根瘤菌91522给紫花苜蓿拌种,播种紫花苜蓿种子;在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只施用活体或灭过菌的菌悬液和水,菌悬液包括巨大芽孢杆菌、联合固氮菌、钾细菌菌悬液;在种植紫花苜蓿三个月后,收获苜蓿植株,将苜蓿根翻入原位土中,施入纤维素分解菌活体或灭过菌的菌悬液,原位土沤熟两个月;翻耕进行下一茬苜蓿的种植,直至土壤得以修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石杰,曹良元,张学军,胡正峰,徐静静,邱勤,韩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