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林业节水植被技术,特别是一种《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
技术介绍
在干旱沙化地区,地表水若以局部单独存在的条件下其损失有三种形式(1)土壤含水量≥26%时会以地下经流的形式流失。(2)土壤含水量<26%时会以水分子土壤渗透发散的形式散失。(3)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会产生强烈蒸发损失。膜下滴灌、地表渗灌技术就节水而言优于普通灌溉,但仍不能理想解决地表水的有效保持和稳定问题。《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施工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与此比较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其特征是1).根据土地和植被规划要求及地质、地貌特点,灵活设计节水地槽(以下简称地槽)的形状及大小。2).人工或机械开挖地槽并将底部平整,用塑料膜铺成 底膜8 侧膜7 上地膜3 合水槽4的结构形式,形成地槽形土壤保墒系统。其特征在于有效稳定保持地表墒情,使植被正常生长。3).用单根塑纤复合渗灌管10代替砂灰渗灌管(地井道)和灰塑复合渗灌管(水气道),并缩小了地槽断剖面面积。其特征在于简化结构、减少施工程序、降低材料和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与现有技术《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方法》的象似点:一.采用底膜、侧膜、上地膜的铺设形式实现地槽内土壤保墒;二.在地槽内以管道渗灌方法供水;三.植树造林时上地膜铺在护膜土下20-30cm处;本专利技术《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其特征是:a.上地膜(3)合水槽(4)形成两侧高中间凹;b.上地膜(3)与侧膜(7)上沿之间水气调节通道(5)的间隙量为1/2-1/5地槽深度;c.农业用地,上地膜(3)按普通农膜的覆盖要求铺设;d.林业用地,上地膜(3) 的覆盖面积等于地槽的上口面积与边口面积之和;e.草苹用地不铺上地膜;f.地槽断剖面形状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与现有技术《内灌式人造湿地植被治沙方法》的象似点一.采用底膜、侧膜、上地膜的铺设形式实现地槽内土壤保墒;二.在地槽内以管道渗灌方法供水;三.植树造林时上地膜铺在护膜土下20-30cm处;本发明《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其特征是a.上地膜(3)合水槽(4)形成两侧高中间凹;b.上地膜(3)与侧膜(7)上沿之间水气调节通道(5)的间隙量为1/2-1/5地槽深度;c.农业用地,上地膜(3)按普通农膜的覆盖要求铺设;d.林业用地,上地膜(3)的覆盖面积等于地槽的上口面积与边口面积之和;e.草苹用地不铺上地膜;f.地槽断剖面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倒梯形、半圆形等;g.用塑纤复合渗灌管(10)代替水泥沙灰管-地井道和灰塑复合渗灌管-水气道,并在侧膜(7)上沿处用弯管(11)与供水伐门(12)连接;本发明《内灌式节水地槽植被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A.设计地槽B.开挖地槽C.铺设塑料膜D.填基土E.铺设渗灌管F.连接供水阀门G.填填充土H.修整水气调节通道I.灌水渗地J.修整地槽上边口K.修整地槽上口面L.铺设上地膜M.盖护膜土N.做标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根据土地规划要求,结合不同地貌、地质以及各种植被生长特点和种植要求,设计地槽的形状和大小;b.按照施工图,用人工或机械开挖地槽,在欲铺侧膜7的上沿处向外扩挖30-50cm修出二道沿,并将底部操平后铺上约20cm厚的沙土或细土;c.在挖好的地槽内,沿底部和四周用人工或机械铺设底膜(8)侧膜(7),将侧膜7上沿多余部分剪除或向外折叠在二道沿上,在每幅塑料膜的对接处重叠约10cm用粘合剂粘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