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33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载装置,包括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模具的输送方向进行转化,而且能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移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产线通常为单向生产线,单向生产线即为只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生产线,单向生产线中的运输机构通常使用单一的运输带或运输辊道朝着单个方向输送或滚动,具有输送结构简单、方便与各工位设备配合的优点,但是随着生产线工序的增多以及双向或多向生产线的出现,运输机构常常需要进行换向,单向生产线中的单一运输带或运输辊道已不再适于双向或多向生产线的使用,因此需要对单向运输机构进行改进,以满足新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载装置,能够对模具的输送方向进行转化,而且能够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载装置,用于将模具从前工序工位转移至后工序工位,包括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前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二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后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并排设置。
[0005]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第一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
[0006]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座支撑架,所述放置座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相连接。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上,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能够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所述导向座中设有过孔,所述导向杆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固定,所述导向杆能够穿过所述过孔。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移载驱动件、连动杆和带轮,所述移载驱动件的活动端与所述连动杆连接,所述带轮同轴固定于所述连动杆上,所述移载带环绕于所述带轮上,所述移载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动杆带动所述移载带往复循环移动。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导向轨,所述导向轨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带轮设于所述导向轨的两端,所述移载带通过所述带轮环绕于所述导向轨中。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固定于所述导向轨两端的侧部,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安装孔和调节孔,所述带轮同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上,所述导向轨的侧部设有固定槽,所述调节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轨的长度方向平行。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上设有避让槽,所述导向轨和所述移载带能够穿过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放置座和所述第二放置座的升降高度。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载机构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移载带环绕于所述张紧轮上,所述张紧轮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移载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移载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位置与所述固定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6]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移载装置设有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放置机构与前工序工位相接,所述第二放置结构与后工序工位相接,所述移载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放置结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中。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因此在输送时,模具先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输送至所述第一辊道座上,随后所述移载带以垂直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输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输送至所述第二辊道座上,最后所述第二辊道座再次以垂直于所述移载带输送方向的方向将所述模具输送至所述后工序输送带中,在此过程中,所述模具的运行方向变换了2次,从而实现换向的目的,而且在此过程中,由于所述模具未产生转动,因此所述模具本身的朝向并未改变,从而实现在转换的过程中不改变模具的朝向。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移载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移载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的局部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第二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23]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载装置,用于将模具8从前工序工位6转移至后工序工位7,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所述模具8的移动方向进行转换,所述移载装置包括第一放置机构1、第二放置机构2和移载机构3,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位于所述前工序工位6的侧部,所述模具8从所述前工序工位6移动至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位于所述后工序工位7的侧部,所述模具8从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移动至所述后工序工位7,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并排设置,从而便于将所述模具8从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移送至所述第二放置机构2。
[0024]具体地,所述第一放置机构1包括第一辊道座11,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设有多个辊道111,所述前工序工位6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61,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的辊道111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的输送方向平行,因此,所述模具8首先在所述前工序输送带61上朝着所述第一辊道座11输送,而所述第一辊道座11中辊道111滚动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载装置,用于将模具从前工序工位转移至后工序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置机构、第二放置机构和移载机构,所述第一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前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二放置机构位于所述后工序工位的侧部,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放置机构包括第一辊道座,所述第一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前工序工位中设有前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前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放置机构包括第二辊道座,所述第二辊道座中设有多个辊道,所述后工序工位中设有后工序输送带,所述第二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与所述后工序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移载机构包括移载带,所述移载带设于所述第一放置座与所述第二放置座之间,所述移载带的移动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和所述第一辊道座中的辊道滚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座支撑架,所述放置座支撑架设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放置座支撑架上,所述升降驱动件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相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能够分别驱动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在竖直方向往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辊道座和所述第二辊道座的下部,所述导向座中设有过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慧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