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及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625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座接口、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车载充电机和动力电池组件;充电座接口包括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交流充电口包括交流输入端子和控制端子;动力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连接直流充电口;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和第三控制端,第一控制端连接控制端子;第二控制端连接车载充电机;第三控制端通过快充CAN连接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包括功率输入端和功率输出端,功率输入端连接交流输入端子,功率输出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上述充电系统在兼容欧标充电桩的同时降低了功能更改的难度,简化了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及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出口至海外,由于其它地区的充电标准与国标充电标准存在差异,需要按照当地的标准对车辆进行匹配改制,例如欧洲充电标准中关于直流充电的通讯方式采用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PLC)通讯,与我国标准要求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现有的充电系统架构无法满足车辆在欧洲的充电需求。要满足欧标充电,需要在现有的电动车辆充电系统中增加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Electric Vehicle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简称EVCC);同时车载充电机除了将电能从充电桩输送给电池外,还需要检测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以及确定向电池输送的电压和电流的功能。
[0003]例如,某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及方法。其中的充电系统涉及电动车辆通信控制器(EVCC)、欧标充电接口、车载充电机(On Board Charger,OBC)和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但它存在的缺点是:1)充电过程中需要VCU、EVCC、OBC、动力电池控制系统等多个控制器参与;2)需要变更原车的快充CAN网络硬件系统,并且需要同时更改OBC软件,VCU软件和BMS软件的控制逻辑,因此存在更改功能复杂、实现策略复杂的问题,造成开发成本高、周期长,不利于车型进行欧标充电的快速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及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方法,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在适应欧标充电桩时,存在的功能更改复杂、更改周期和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座接口、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车载充电机和动力电池组件;所述充电座接口包括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所述交流充电口包括交流输入端子和控制端子;所述动力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动力电池包;
[0006]所述动力电池包连接所述直流充电口;
[0007]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和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端子;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第三控制端通过快充CAN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0008]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功率输入端和功率输出端,所述功率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端子,所述功率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端子中的CP端子、PE端子和PP端子。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端通过CC线、PE线和CP OUT线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三控制端还通过A+线、CC2线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0012]可选的,所述充电座接口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交流输入端子的温度。
[0013]可选的,所述充电座接口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直流充电口的温度。
[0014]可选的,所述充电系统还包括电子锁,所述电子锁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
[0015]可选的,所述车载充电机通过CAN网络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0016]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充电系统,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0017]在欧标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所述充电座接口后,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获得所述欧标充电桩发送的充电信号;
[0018]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根据所述充电信号确定充电类型;
[0019]若所述充电类型为交流充电,则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唤醒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车载充电机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报文交互,以使所述欧标充电桩执行交流慢充;
[0020]若所述充电类型为直流充电,则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唤醒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并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CAN快充模式;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与所述欧标充电桩进行PLC通信,以使所述欧标充电桩执行直流快充。
[0021]基于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充电系统。
[0022]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通过使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EVCC)直接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车载充电机(OBC),在使用欧标快充桩进行充电时,快充CAN网络只需要EVCC和BMS参与,不需要整车控制器(VCU)介入,简化了充电过程中的控制交互;在欧标充电桩插入充电座接口后,通过EVCC的转换,使BMS和车载充电机接收的信号与国标充电标准所要求的一致,因此不需要对目前基于国标充电的BMS和OBC的硬件软件进行更改,从而降低了功能更改的难度,简化了控制策略,降低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开发周期,有利于车型进行欧标充电的快速升级。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框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座接口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详细框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逻辑控制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充电座接口;11、直流充电口;12、交流输入端子;13、控制端子;2、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3、车载充电机;4、动力电池组件;41、电池管理系统;42、动力电池包;5、电子锁。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欧标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座接口、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车载充电机和动力电池组件;所述充电座接口包括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所述交流充电口包括交流输入端子和控制端子;所述动力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和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连接所述直流充电口;所述电动汽车通讯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和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端子;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第三控制端通过快充CAN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车载充电机包括功率输入端和功率输出端,所述功率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端子,所述功率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控制端子中的CP端子、PE端子和PP端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端通过CC线、PE线和CP OUT线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端还通过A+线、CC2线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接口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交流输入端子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刘程王健董晟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