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枕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22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肘枕和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肘枕包括肘枕主体和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于肘枕主体后端,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肘枕主体可滑动地相连;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于容纳槽内;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通过连接臂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用于放置显示终端。通过在肘枕后部设置支架组件,满足乘客对显示终端的放置需求,解决了后排乘客应用显示终端时无位置固定的问题。排乘客应用显示终端时无位置固定的问题。排乘客应用显示终端时无位置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肘枕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肘枕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乘坐车辆的后排乘客会有观看手机、平板等显示终端的需求,然而车辆的后排空间处未设置用于固定显示终端的装置或结构,从而导致后排乘客需要采用手持的方式使用并观看显示终端,若长时间手持将导致后排乘客手臂疲惫,影响其乘坐体验。
[0003]相关技术中,车辆后排空间内不具有用于固定显示终端的装置,无法未后排乘客提供显示终端摆放固定的位置,影响用户观看显示终端的使用体验。若单独设置用于固定显示终端的固定装置,需要在使用固定装置时进行安装,且在使用完毕后需对固定装置进行拆卸、收纳,操作繁琐,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肘枕,以解决后排乘客观看手机时无处固定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肘枕,包括:肘枕主体;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于所述肘枕主体后端,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肘枕主体可滑动地相连;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相连;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通过连接臂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用于放置显示终端,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肘枕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安装于所述肘枕主体,并沿X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轨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并适于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配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肘枕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且所述连接轴沿Y向延伸,所述壳体适于绕所述连接轴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转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肘枕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连接臂的端部相连,且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Y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安装座相连,且所述第一枢转轴沿Z向设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安装座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臂,所述第二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沿所述第二臂的厚度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
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肘枕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球状连接部;所述第二臂与所述第三支架相对的一侧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球状连接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且所述夹持件适于对所述显示终端进行夹持,以将所述显示终端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件包括: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侧壁的插槽插接配合,并适于在所述插槽内滑动;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插杆相连,并适于在周向方向上对所述显示终端限位;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并适于在垂直于所述支架本体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对所述显示终端限位。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以将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壳体相连。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肘枕具有以下优势:肘枕后部设置支架组件,满足乘客对显示终端的放置需求,解决了后排乘客应用显示终端时无位置固定的问题。此外,在后排乘客使用肘枕的支架组件时,前排乘客仍可以在肘枕上搭放肘部,增加了肘枕的功能性,提升了乘客的使用体验感。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肘枕。
[0018]所述车辆与上述肘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肘枕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肘枕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肘枕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架与壳体的配合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支架与壳体的配合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支架与壳体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臂与安装座的配合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三支架与连接臂的配合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肘枕100、肘枕主体110、支架组件120、第一支架121、第一滑槽1211、壳体122、插接槽1221、容纳槽1222、第二支架123、第二滑轨1231、第一板1232、第二板1233、第三板1234、翻板1235、第三支架124、支架本体1241、夹持件1242、插杆1242a、第一夹持部1242b、第二夹
持部1242c、连接臂125、第一枢转轴1251、第一臂1252、第二臂1253、安装槽1253a、第二枢转轴1254、第一滑轨130、连接轴140、安装座150、第二滑槽151、连接杆160、球状连接部161、挂钩组件170、挂钩座体171、挂钩172、肘枕底板18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肘枕100包括:肘枕主体110和支架组件120。
[0024]参照图2,肘枕主体110设置于肘枕100的前侧,肘枕主体110用于供前排的驾乘人员将肘部搭放,以此来缓解疲劳。
[0025]参照图1和图2,支架组件120设于肘枕主体110后端,支架组件120包括:第一支架121、第二支架123、第三支架124和壳体122。
[0026]其中,第一支架121与肘枕主体110可滑动地相连,壳体122设有容纳槽1222,第一支架121设置在容纳槽1222内,而且壳体122与第一支架121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架123也设置在容纳槽1222内,并且第二支架123与壳体122固定相连,第三支架124通过连接臂125安装在第二支架123上,第三支架124用于放置显示终端,连接臂125的一端与第二支架123可枢转地相连,而且连接臂125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架124相连。
[0027]参照图2,壳体122可与肘枕主体110扣合配合,以通过壳体12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肘枕,其特征在于,包括:肘枕主体(110);支架组件(120),所述支架组件(120)设于所述肘枕主体(110)后端,所述支架组件(120)包括:第一支架(121),所述第一支架(121)与所述肘枕主体(110)可滑动地相连;壳体(122),所述壳体(122)设有容纳槽(1222),所述第一支架(121)置于所述容纳槽(1222)内,且所述壳体(122)与所述第一支架(121)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架(123),所述第二支架(123)设于所述容纳槽(1222)内,并与所述壳体(122)固定相连;第三支架(124),所述第三支架(124)通过连接臂(125)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123),所述第三支架(124)用于放置显示终端,所述连接臂(1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23)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12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轨(130),所述第一滑轨(130)安装于所述肘枕主体(110),并沿X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121)设有第一滑槽(1211),所述第一滑轨(130)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211)并适于与所述第一滑槽(1211)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轴(140),所述连接轴(140)连接在所述壳体(122)与所述第一支架(121)之间,且所述连接轴(140)沿Y向延伸,所述壳体(122)适于绕所述连接轴(140)的中心轴线相对所述第一支架(121)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150),所述安装座(150)与所述连接臂(125)的端部相连,且所述安装座(150)设有第二滑槽(151);所述第二支架(123)设有第二滑轨(1231),所述第二滑轨(1231)沿所述Y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滑槽(151)与所述第二滑轨(1231)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肘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25)包括第一枢转轴(1251),所述第一枢转轴(1251)与所述安装座(150)相连,且所述第一枢转轴(1251)沿Z向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李津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