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层可变形蜂窝柔性蒙皮的无缝襟翼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体飞机柔性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层可变形蜂窝柔性蒙皮的无缝襟翼。
技术介绍
[0002]变体飞机通过实时改变飞机的结构形状,以便于在宽速域飞行过程中,适应复杂的飞行环境,始终保持最优的气动性能。机翼增升装置在速度较小的时候通过改变弯度也能产生足够的升力,在起飞与着陆时降低离地速度和着陆速度,有效地缩短滑跑距离。无缝襟翼是一种增升装置,相对于传统增升装置,无缝襟翼能光滑连续地改变机翼偏转角,在动力性能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为防止气流从下翼面穿透到上翼面,在机翼后缘与襟翼连接处,上下翼面分别设置有封严板。传统的封严板多为两块弹性板,一端连接在机翼后缘,一端搭接在襟翼偏转舵面上。襟翼偏转时,封严板不能发生面内变形,而是随偏转舵面发生较大的面外弹性变形,结构如图1所示。襟翼大角度偏转时,传统封严板往往不能承担这样的大变形。随着柔性蒙皮的发展,用柔性蒙皮替换传统封严板,形成无缝襟翼,随襟翼的偏转而发生面内拉伸或压缩,可以满足襟翼大角度偏转,使变形更为光滑和连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层可变形蜂窝柔性蒙皮的无缝襟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缝襟翼包括襟翼变形段以及缝襟翼固定段(6);所述的襟翼变形段为襟翼在偏转过程中参与柔性蒙皮变形的部分,包括柔性蒙皮封严板、偏转轴(1)、偏转舵面(2)、机翼后樯(3);所述的偏转轴(1)在无缝襟翼的前缘O点处,襟翼围绕偏转轴(1)进行偏转;偏转舵面(2)位于襟翼前缘、机翼后樯(3)位于机翼后缘部分;所述的偏转舵面(2)包括圆弧部分以及圆弧中部的直线部分;由偏转舵面(2)连接襟翼上下翼面;所述的偏转舵面(2)、机翼后樯(3)之间的缝隙由柔性蒙皮进行连接;柔性蒙皮一端固定在襟翼上、下翼面靠近襟翼前缘的A、B点处,另一端固定在机翼后樯(3)上、下表面C、D点处,分为上翼面柔性蒙皮(4)和下翼面柔性蒙皮(5),所述的上翼面柔性蒙皮(4)和下翼面柔性蒙皮(5)保证襟翼与机翼后缘连接光滑连续且气密性良好;襟翼固定段为襟翼在偏转过程中保持形状固定不变的部分,不参与柔性蒙皮的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可变形蜂窝柔性蒙皮的无缝襟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襟翼向下偏转时,偏转舵面逆时针转动,上翼面柔性蒙皮(4)受拉发生面内拉伸,下翼面柔性蒙皮(5)受压发生面内压缩;襟翼最大偏转角为
ɑ
,不超过60
°
,襟翼偏转中心O点距上翼面柔性蒙皮(4)固定点A点距离为x,偏转后A点移动到A
’
点,上翼面柔性蒙皮(4)拉伸量为U1=x
ɑ
;襟翼偏转中心O点距B点距离为x,在面内压缩和平面转动作用下B点移动到B
’
点,下翼面柔性蒙皮压缩量U2=2xsin(
ɑ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层可变形蜂窝柔性蒙皮的无缝襟翼,其特征在于,柔性蒙皮,其为长度L、宽度W、厚度h的双层可变形蜂窝柔性蒙皮;包括双层可变形蜂窝芯体、柔性填充和弹性表层;柔性蒙皮的面外刚度由双层可变形蜂窝壁板的立面提供,面内伸缩变形由双层可变形蜂窝提供;双层可变形蜂窝结构由枣核形单胞复制扩展而成,枣核形单胞由柔性单元组成;柔性单元上有不同层面的弯曲板,不同层面的弯曲板向不同方向弯曲,同一层面的弯曲板分为上端弯曲板和下端弯曲板,弯曲方向相反,中间是连接板(11);柔性单元上有连接板,将不同层面的弯曲板根部自然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不同层面可变形蜂窝结构的自然连接;柔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