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72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包括限位工装装置主体,所述限位工装装置主体包括有模具一,所述模具一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模具一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螺纹杆、螺纹套、固定座、滑杆、转动圈、固定圈、活动杆、转轮、弹力环、固定座一、固定座二、转动座和固定螺纹杆之间的配合,通过转动螺纹杆利用螺纹套带动模具一通过滑杆进行移动,通过转动转动圈利用固定圈进行转动,利用弹力环的弹力对活动杆进行挤压,通过转轮对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进行挤压固定,对装置转动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转动座转动固定螺纹杆进行移动固定,对转动圈转动后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偏移。移。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铸型指铸造时用以浇入熔化的金属以形成一定形状铸件的模子,铸型包括将熔化的金属倒入铸模,铸模的型腔提供了最终有用的形状,之后仅需根据具体应用进行加工和焊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在模具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上模具与下模具无法完全贴合,很容易因为竖直方向的不平衡,导致模型成品会与需求尺寸出现偏差,导致无法使用的现象,而且在操纵上模座上升、下降等移动过程中,细微的晃动都会导致上模具与下模具的贴合出现偏差;
[0004]2、现有的模具通过像两个模具进行挤压的方式进行固定,防止内部的熔化的金属流出,但固定的效率较慢,降低装置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防止上模具与下模具移动出现偏移的能力,解决现有装置容出现偏移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装置固定效率较慢的问题,以达到提高装置生产效率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工装装置主体,所述限位工装装置主体包括有模具一,所述模具一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模具二,所述模具一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模具一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壁一侧与模具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和转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外壁与模具一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和固定卡柱。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固定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模具二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转动装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与模具二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模具一的另一侧设置有滑杆。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有转动圈,所述转动圈的外壁与固定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一端与模具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轮,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环,所述弹力环的一侧与固定圈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一,所述转动圈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二,所述固定圈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螺纹杆。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柱,所述固定圆柱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外壁与模具二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杆。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柱,所述弹力杆的两端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外壁与固定壳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采用螺纹杆、螺纹套、固定座、滑杆、转动圈、固定圈、活动杆、转轮、弹力环、固定座一、固定座二、转动座和固定螺纹杆之间的配合,通过转动螺纹杆利用螺纹套带动模具一通过滑杆进行移动,当模具一移动到顶部时,通过转动转动圈利用固定圈进行转动,利用弹力环的弹力对活动杆进行挤压,通过转轮对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进行挤压固定,对装置转动的角度进行调整,方便对模具内部的浇筑零件进行取出,通过转动座转动固定螺纹杆进行移动固定,对转动圈转动后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偏移,装置浇筑零件的质量。
[0015]2、本技术提供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采用活动块、固定圆柱、固定壳、伸缩杆、固定卡柱、弹力杆和按压杆之间的配合,当模具一移动到模具二的顶部,通过固定圆柱进入固定壳的内部,通过弹力杆的弹力,对伸缩杆进行挤压,利用固定卡柱对固定圆柱进行挤压固定,使得对模具一和模具二之间进行固定,通过按压按压杆使得固定卡柱向两边进行移动,方便对固定圆柱进行取出,方便对装置之间进行固定,防止出现装置之间出现缝隙,影响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转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固定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限位工装装置主体;2、移动装置;3、固定装置;4、模具一;5、模具二;21、螺纹杆;22、螺纹套;23、固定座;24、转动装置;25、滑杆;241、转动圈;242、固定圈;243、活动杆;244、转轮;245、弹力环;246、固定座一;247、固定座二;248、转动座;249、固定螺纹杆;31、活动块;32、固定圆柱;33、固定壳;34、伸缩杆;35、固定卡柱;36、弹力杆;37、按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限位工装装置主体1,限位工装装置主体1包括有模具一4,模具一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模具二5,模具一4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装置2,模具一4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装置3,移动装置2包括有螺纹套22,螺纹套22的外壁一侧与模具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螺纹套2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3和转动装置24,固定装置3包括有活动块31,活动块31的外壁与模具一4的外壁固定连接,活动块3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34和固定卡柱35,螺纹杆21的底部与固定座23的顶部活动连接,固定座23的一侧与模具二5的一侧活动连接,固定座23的内壁与转
动装置24的外壁固定连接,固定座23的一侧与模具二5的外壁固定连接,模具一4的另一侧设置有滑杆25,通过转动螺纹杆21利用螺纹套22带动模具一4通过滑杆25进行移动。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转动装置24包括有转动圈241,转动圈241的外壁与固定座23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圈24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圈242,固定圈242的一端与模具二5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圈24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活动杆243,活动杆24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轮244,活动杆2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力环245,弹力环245的一侧与固定圈242的外壁固定连接,转动圈2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一246,转动圈24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二247,固定圈2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工装装置主体(1),所述限位工装装置主体(1)包括有模具一(4),所述模具一(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模具二(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一(4)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装置(2),所述模具一(4)的正面设置有固定装置(3);所述移动装置(2)包括有螺纹套(22),所述螺纹套(22)的外壁一侧与模具一(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2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螺纹杆(21),所述螺纹杆(2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23)和转动装置(24);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有活动块(31),所述活动块(31)的外壁与模具一(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3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34)和固定卡柱(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1)的底部与固定座(23)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23)的一侧与模具二(5)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23)的内壁与转动装置(2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23)的一侧与模具二(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模具一(4)的另一侧设置有滑杆(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造模具专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24)包括有转动圈(241),所述转动圈(241)的外壁与固定座(2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圈(24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固定圈(242),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高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百禄模具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