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268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工程泥浆中的砂石分离后加入调理剂调理,然后加入第一再生骨料并分离出工程泥浆中的余水,获得浓密工程泥浆;S2,利用从工程泥浆中分离出的余水与建筑渣土混合并去除建筑渣土中的轻物质,获得湿渣土;S3,利用浓密工程泥浆和湿渣土混磨,获得一级渣浆;S4,向一级查浆中投加第二再生骨料并搅拌,获得二级渣浆;S5,向二级渣浆中加入由胶材和外加剂组成的流态充填材料药剂料浆,获得流态充填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促延伸了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又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的协同处理和资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CJ/T134

2019)明确了建筑垃圾是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的总称。各地引导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中心,以便于发展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静脉或循环经济产业园。如何将建筑垃圾综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中心的各种垃圾联合或协同处理,并实现相关协同利用是建筑垃圾行业集约节约发展的关键,也是助推“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力之举。
[0003]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能够得到较成熟的处理和应用。工程泥浆一般经过多道工序脱水或晾晒等方式满足运输,泥浆脱水处理工艺复杂,但处理后资源化利用途径较少,少量的再次利用时也需要加水重新拌合,且多被丢弃或填埋。相比于工程渣土,建筑渣土为建筑垃圾处置厂预处理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经筛土环节筛下物和混有经收尘系统收集的混杂物,作为建筑垃圾预处理的副产物,约占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处理量的10%

20%。建筑渣土因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轻物质等,直接利用经济价值小,多以付费的形式进行填埋,需要占用土地;工程泥浆和建筑渣土业已成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堵点。另外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骨料品质较差,压碎值较低,无法作为承重结构使用,目前多以回填或制备非承重的砌块或道路回填材料为主,这也限制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大范围高效利用。
[0004]流态充填材料又称可控低强度材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水泥基的高流态低强度回填材料。用于各类市政工程的管沟、公路工程中的台背、狭小无法压实的区域进行充填回填等。
[0005]在回填工程上,按回填材料的流动性分为以下几类,如表1。
[0006]表1回填材料流动性分类
[0007]流动性流动度/mm适用范围低流动性100

150较大空间的管沟、路基等回填工程一般流动性150

200一般的回填工程高流动性>200狭窄操作空间或存在死角等回填工程
[0008]目前就工程泥浆和建筑渣土联合或协同处置,以进一步资源化利用的未做相关报道,不利于此类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置与综合利用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建设。
[0009]公开号为CN202010865067.7的专利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流动性的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工程泥浆、工程渣土、建筑垃圾再生细骨料、粉煤灰、生石灰和一些化学药剂搅拌制得。该回填材料不仅实现了建筑及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回填材料紧缺的困境,同时还提高了回填工程的质量。然而,该专利中并未考虑对该含水率的工程泥浆简单
生石灰预处理去除多余的水直接制备回填材料,后期可能产生大的干燥收缩裂纹,影响材料的服役性能;同时选用的工程渣土多为天然开挖的渣土,并限定了土工性状较佳工程渣土方满足要求,该技术无法适用于性状差的工程渣土,特别是不适用于建筑垃圾处置中心产生的建筑渣土的处置和利用;另外仅采用再生细骨料,回填材料的堆积不紧密,且会增加胶凝材料的用量;仍有必要对工程泥浆和渣土的预处理及协同这边充填材料工艺和组成配比进行改进;以期在实现工程泥浆、渣土协同处置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以工程泥浆和渣土为主的废弃物的安全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对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工程泥浆和建筑渣土联合处理与协同资源化利用。
[0011]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将工程泥浆中的砂石分离后加入调理剂调理,然后加入第一再生骨料并分离出工程泥浆中的余水,获得浓密工程泥浆;
[0014]S2,利用从程泥浆中分离出的余水与建筑渣土混合并去除建筑渣土中的轻物质,获得湿渣土;
[0015]S3,利用浓密工程泥浆和湿渣土混磨,获得一级渣浆;
[0016]S4,向一级查浆中投加第二再生骨料并搅拌,获得二级渣浆;
[0017]S5,向二级渣浆中加入由胶材和外加剂组成的流态充填材料药剂料浆,获得流态充填材料。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既实现了工程泥浆和建筑渣土协同处置,减少了污染物,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又可以利用处理后泥浆和渣土制备多场景应用的材料,助力循环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0020](2),工程泥浆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外加投入第一再生骨料,省去了原有工程泥浆的繁琐的机械脱水、干化、再加水利用的工艺环节,直接有效地利用了泥浆。分离的余水进一步处理建筑渣土,含有调理剂的余水较好地絮凝渣土中的微小颗粒,改善了渣土的品质,使得分离了轻物质的渣土可以得到高效利用。
[0021](3),轻烧白云石前期微膨胀高效絮凝浓密沉淀,后期作为激发剂激发胶材中矿粉、锂渣粉和建筑垃圾微粉,提高充填材料强度;第一渣浆的混磨,提高了浓密泥和湿渣土的均匀性,可以将第一再生骨料中的一些颗粒粉磨,提高其在流态充填材料的胶凝活性;第二再生粗骨料的加入,有力改善充填材料的堆积和级配,减少胶材的用量;同时预先与第一渣浆混合,实现第二再生骨料的饱和吸水,有效解决了再生骨料应用吸水导致地流态材料经时流动度损失大、用水量大、后期强度不稳定的问题。
[0022](4),基于胶材间的互补性和轻烧白云石预处理泥浆、渣土的性质出发,同时设计磷石膏、柠檬酸渣石膏,粒化高炉矿渣粉、锂渣粉,建筑垃圾微粉的复合使用,以期“吃干榨净”泥浆和渣土预处理环节添加的轻烧白云石引入的化学活性;外加少量PO42.5水泥以及R
·
SAC42.5水泥确保流态充填材料早期施工性能和强度;依次加入石膏、建筑垃圾微粉、矿
渣粉、锂渣粉,石膏的酸性可以中和因轻烧白云石引起的弱碱性,建筑垃圾微粉、矿渣粉、锂渣粉的加入有利于其预先润湿和混合。抗泥型减水剂、早强剂和膨胀剂的添加,对高含泥充填材料的流动性、早期强度提供保障和易收缩干裂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建筑垃圾处置中心中泥浆和渣土的协同处理与利用,可以资源化利用工程泥浆和建筑渣土,产品工作性能好,力学性能高,体积稳定性好,生产和施工工艺简单,可用于各类市政工程管沟、公路工程中的台背、狭小无法压实的区域进行充填回填等。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简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方框图;
[0026]图3为实施例1采用minitab绘制的流动度的等高线图;
[0027]图4为实施例1采用minitab绘制的抗压强度制的等高线图;
[0028]图5为实施例2采用minitab绘制的收缩率的等高线图;
[0029]图6为实施例2采用minitab绘制的流动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工程泥浆中的砂石分离后加入调理剂调理,然后加入第一再生骨料并分离出工程泥浆中的余水,获得浓密工程泥浆;S2,利用从程泥浆中分离出的余水与建筑渣土混合并去除建筑渣土中的轻物质,获得湿渣土;S3,利用浓密工程泥浆和湿渣土混磨,获得一级渣浆;S4,向一级查浆中投加第二再生骨料并搅拌,获得二级渣浆;S5,向二级渣浆中加入由胶材和外加剂组成的流态充填材料药剂料浆,获得流态充填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调理剂为轻烧白云石和聚合硫酸铁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工程泥浆的干基添加3

8%轻烧白云石和300

1500ppm聚合硫酸铁调理分离砂石料的工程泥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一级渣浆中含有干基为30

50%的浓密工程泥浆,以及干基为50

70%的湿渣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二级渣浆中含有11

25%的第二再生骨料,以及干基为75

89%的一级渣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流态充填材料药剂料浆中的水固比为0.38

0.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制备流态充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华鲁龙钊张桂花徐立曹志雄贾晨昊董蕾
申请(专利权)人:瑞泰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