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94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包括机壳、定子、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所述定子安装在机壳内,所述前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非出线端,所述后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出线端,所述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均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提高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的密封性,所述后淋油环沿径向开设有后回油孔,所述后回油孔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机领域中,经常用油冷的方式对电机冷却,冷却过程中,冷却油经电机机壳上端的油孔进入电机机壳上的油道,然后通过机壳上的径向油道进入定子铁芯与机壳之间,然后通过定子铁芯外圆上的油槽分别流到定子出线端淋油环和非出线端淋油环上,然后通过淋油环上的密封圈形成的密闭空间,冷却油通过淋油环上的径向油孔喷出,冷却定子的出线端绕组和非出线端绕组。完成冷却任务后,一部分冷却油通过减速器壳体上的油孔,从定子非出线端流回减速器,另一部分冷却油,主要是定子出线端的积油,通过机壳底部的油孔和油槽,再经过减速器壳体上的油孔流回减速器。
[0003]然而,定子热套机壳前,先装配的淋油环存在一种工艺上无法避免的矛盾,如果淋油环设计得与定子铁芯完全贴近,由于没有密封圈这样的柔软结构做缓冲,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存在淋油环因被定子压碎而需要返修的情况,所以淋油环设计得需要与定子铁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实际使用过程中,热套机壳前先装配的淋油环与定子铁芯结合面之间就会有较多的冷却油泄漏,不利于对定子此端绕组的冷却,冷却效果下降,而且,定子出线端回油槽入口截面积较小,不利于回油,同时在车辆下坡和爬坡的工况,由于回油槽入口截面积较小,沿圆周方向不存在展开角,回油更加不顺畅,容易导致电机底部积油,大量积油后,冷却油没过定转子之间的气隙,使电机的工作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包括机壳、定子、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
[0007]所述定子安装在机壳内;
[0008]所述前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非出线端;
[0009]所述后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出线端;
[0010]所述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均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提高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的密封性;
[0011]所述后淋油环沿径向开设有后回油孔,所述后回油孔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
°

[0012]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
[0013]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前淋油环靠近定子的一端;
[0014]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后淋油环靠近定子的一端;
[0015]所述第三密封圈安装在后淋油环表面。
[0016]优选地,所述机壳沿轴向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沿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孔。
[0017]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表面沿周向还设置有环油槽,所述环油槽与径向孔连通,所述定子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个输油槽,所述输油槽与环油槽连通。
[0018]优选地,所述输油槽以1~3个为一组,均匀开设在定子表面。
[0019]优选地,所述前淋油环呈环形,沿径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喷油孔,所述第一喷油孔沿前淋油环的环形面均匀设置,所述前淋油环一端嵌入第一密封圈中,另一端与机壳内壁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后淋油环呈环形,沿径向开设有若干第二喷油孔,所述第二喷油孔位于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之间,所述后淋油环一端嵌入第二密封圈中,另一端与机壳连接,且第三密封圈设置在后淋油环与机壳连接处。
[0021]优选地,所述定子内侧还安装有转子。
[0022]优选地,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与后回油孔连通。
[0023]优选地,所述机壳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进油孔和回油槽连通,所述减速器与机壳连接的表面开设有前回油孔,所述前回油孔与机壳连通,所述减速器下端还安装有油泵。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带有密封结构的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能够有效防止冷却油的渗漏,使冷却油基本都能够通过喷油孔结构喷出,提高冷却效果;
[0026]2、本专利技术的后回油孔截面积与进油孔截面积比大于5:1,保证回油通畅,电机中无积油,无冷却油没过电机定转子气隙,降低电机效率的风险;
[0027]3、本专利技术的定子出线端后回油孔的入口截面加大,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
°
,保证车辆在爬坡或下坡,电机水平倾斜的工况下,出线端的积油也能通过这一侧的回油槽顺利流回到减速器,保证没有积油渗入气隙而影响电机效率;
[0028]4、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热套机壳前装配的淋油环,轴向上设计有密封圈结构,避免定子热套机壳过程中定子铁芯压坏先装配的淋油环,也避免先装配的淋油环与定子铁芯之间存在缝隙而导致冷却油泄漏,提高冷却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示出了图1中A

A面的剖视图;
[0033]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4示出了图3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0035]图5示出了图3中B

B剖面的局部视图;
[0036]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前淋油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后淋油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后淋油环的剖面视图。
[0039]图中:1、机壳;101、进油孔;102、径向孔;103、回油槽;104、环油槽;2、定子;3、输油槽;4、前淋油环;401、第一喷油孔;402、第一密封圈;5、转子;6、后淋油环;601、后回油孔;602、第二喷油孔;7、第二密封圈;8、第三密封圈;9、减速器;901、前回油孔;10、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机壳1、定子2、前淋油环4、转子5和后淋油环6,其中,机壳1套设在定子2上,而且定子2一般与机壳1之间过盈配合,转子5安装在定子2内侧,工作时转子5转动,定子2静止,然后前淋油环4安装在定子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定子(2)、前淋油环(4)和后淋油环(6);所述定子(2)安装在机壳(1)内;所述前淋油环(4)安装在定子(2)的非出线端;所述后淋油环(6)安装在定子(2)的出线端;所述前淋油环(4)和后淋油环(6)均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提高前淋油环(4)和后淋油环(6)的密封性;所述后淋油环(6)沿径向开设有后回油孔(601),所述后回油孔(601)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402)、第二密封圈(7)和第三密封圈(8);所述第一密封圈(402)安装在前淋油环(4)靠近定子(2)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圈(7)安装在后淋油环(6)靠近定子(2)的一端;所述第三密封圈(8)安装在后淋油环(6)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沿轴向设置有进油孔(101),所述进油孔(101)沿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孔(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表面沿周向还设置有环油槽(104),所述环油槽(104)与径向孔(102)连通,所述定子(2)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个输油槽(3),所述输油槽(3)与环油槽(104)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程勇郭殿伟鲁镥尚元绍黄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