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油路燃油总管、供油系统及航空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815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油路燃油总管、供油系统及航空发动机,其中,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管包括第一油管、第二油管、转接头和连接螺母,所述转接头内设有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所述转接头包括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第二节段和第一节段之间形成集油台阶,第二节段的端面用于与燃油喷嘴围合成第一集油腔,集油台阶用于与燃油喷嘴围合成第二集油腔;第一油路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油管连接,第一油路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集油腔连通;第二油路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油管连接,第二油路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油腔连通;连接螺母套设于转接头上并用于与燃油喷嘴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油路燃油总管结构简单紧凑,能够简化装配步骤,降低串油及漏油的风险。油的风险。油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油路燃油总管、供油系统及航空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的燃油总管
,特别地,涉及一种双油路燃油总管、采用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的供油系统,以及采用所述供油系统的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航空发动机中,为了满足发动机的点火性能、贫油熄火性能、燃烧效率、燃烧稳定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以及排气污染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燃烧室的供油方式朝着分时分区等精细化方向发展,双油路设计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
[0003]燃油总管作为航空发动机供油系统的重要组件,大体呈环状且围绕在燃烧室机匣外表面,通过燃油总管上引出的接头与燃油喷嘴相连接,其主要作用是将燃油均匀地供入燃油喷嘴。为适应多油路的发展趋势,燃油总管的数量及复杂程度也在逐渐增加,随之将会带来燃油总管安装困难、主副油路串油及燃油泄漏等问题的发生。具体而言,针对双油路设计的供油系统,通常需要布设两套燃油总管,其中一套燃油总管负责供应主油路,另一套燃油总管负责供应副油路,两套燃油总管独立安装,零件数量多,占用空间大,难以适配中小型发动机,并且由于主油路总管与副油路总管的尺寸规格不同,为了避免错装,还需做好标识并开展防错设计,装配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首要提供一种双油路燃油总管,以解决现有燃油总管采用双油路设计时会导致零件数量多、占用空间大且装配步骤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供油系统,采用上述双油路燃油总管。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采用上述供油系统。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油路燃油总管,包括第一油管、第二油管、转接头和连接螺母,所述转接头内设有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
[0008]所述转接头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二节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节段的外径,以在所述第二节段和所述第一节段之间形成集油台阶,所述第二节段远离所述第一节段的一面用于与燃油喷嘴围合成第一集油腔,所述集油台阶用于与燃油喷嘴围合成第二集油腔;
[0009]所述第一油路通道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节段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面并与所述第一油管连接,所述第一油路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集油腔连通;
[0010]所述第二油路通道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节段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面并与所述第二油管连接,所述第二油路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油腔连通;
[0011]所述连接螺母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接头上并用于与所述燃油喷嘴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段的外周沿所述第一节段的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卡槽,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管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内并用于抵接所述燃油喷嘴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集油腔远离所述第一集油腔的一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节段的外周沿所述第二节段的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卡槽,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管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内并用于抵接所述燃油喷嘴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集油腔和所述第二集油腔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螺母包括连接环和设于所述连接环上的限位部,所述连接环套设于所述第一节段的外周并相对所述第一节段具有连接间隙,所述连接间隙用于收容所述燃油喷嘴的螺柱,所述连接环设有用于与所述螺柱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限位部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节段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面。
[0015]更优地,所述第一节段远离所述第二节段的一面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包括沿所述第一节段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环形限位壁,所述限位部嵌设于所述限位台阶内并抵紧所述环形限位壁,以通过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环形限位壁的限位配合使所述连接螺母相对所述第一节段径向限位。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段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抵接所述燃油喷嘴的限位凸缘。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均包括多节软管、与所述软管连接的金属连接管,以及设于相邻两节所述软管之间的三通接头;
[0018]在相邻两节软管中,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与其中一节软管上的金属连接管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与另一节软管上的金属连接管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所述转接头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供油系统,包括上述双油路燃油总管和与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管连接的燃油喷嘴,所述燃油喷嘴设有与所述第一集油腔连通的第一喷油通道和与所述第二集油腔连通的第二喷油通道。
[0020]优选地,所述燃油喷嘴包括与所述连接螺母螺纹连接的螺柱,所述螺柱的端面开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第一集油槽和第二集油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集油槽远离所述第一集油槽一端的第一密封壁、设于所述第一集油槽和所述第二集油槽之间的第二密封壁;
[0021]所述转接头插接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节段远离所述第一节段的一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集油槽围合成第一集油腔,所述集油台阶用于与所述第二集油槽围合成第二集油腔,所述第一密封壁与所述第一节段的外周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壁与所述第二节段的外周紧密配合。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包括上述供油系统。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油路燃油总管通过转接头将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连接成一体,使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集成于一套燃油总管中并能够同时进行安装作业,相比分别安装两套燃油总管的方式,有效减少相关零配件的数量,简化装配步骤,渗漏点少,密封性更好,还能减小占用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中小型发动机中,其次,利用转接头上的第一、第二节段与燃油喷嘴围合成第一集油腔和第二集油腔,并使第一集油腔和第二集油腔相对独立设置,能够在转接头与燃油喷嘴连接之后使第一集油腔和第二集油腔直接对接燃油喷嘴上的不同喷油通道,无需为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分别配置不同的管接头来对接燃油喷嘴,有效减少接口数量,方便安装燃油喷嘴,并降低该双油路燃油总管与燃油喷嘴之间的串油及燃油泄漏的风险。
[002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油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所示的供油系统中的双油路燃油总管沿A

A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所示的供油系统中的双油路燃油总管沿B

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例说明:
[0031]1000、双油路燃油总管;1、第一油管;2、第二油管;3、转接头;301、第一油路通道;302、第二油路通道;303、第一集油腔;304、第二集油腔;31、第一节段;311、第一环形卡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油路燃油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管(1)、第二油管(2)、转接头(3)和连接螺母(4),所述转接头(3)内设有第一油路通道(301)和第二油路通道(302);所述转接头(3)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节段(31)和第二节段(32),所述第二节段(3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节段(31)的外径,以在所述第二节段(32)和所述第一节段(31)之间形成集油台阶(33),所述第二节段(32)远离所述第一节段(31)的一面用于与燃油喷嘴(2000)围合成第一集油腔(303),所述集油台阶(33)用于与燃油喷嘴(2000)围合成第二集油腔(304);所述第一油路通道(301)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节段(31)远离所述第二节段(32)的一面并与所述第一油管(1)连接,所述第一油路通道(3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集油腔(303)连通;所述第二油路通道(302)的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节段(31)远离所述第二节段(32)的一面并与所述第二油管(2)连接,所述第二油路通道(30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油腔(304)连通;所述连接螺母(4)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转接头(3)上并用于与所述燃油喷嘴(200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路燃油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31)的外周沿所述第一节段(31)的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环形卡槽(311),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管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311)内并用于抵接所述燃油喷嘴(2000)的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一密封圈(5)设于所述第二集油腔(304)远离所述第一集油腔(303)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路燃油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段(32)的外周沿所述第二节段(32)的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环形卡槽(321),所述双油路燃油总管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321)内并用于抵接所述燃油喷嘴(2000)的第二密封圈(6),所述第二密封圈(6)设于所述第一集油腔(303)和所述第二集油腔(30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油路燃油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母(4)包括连接环(41)和设于所述连接环(41)上的限位部(42),所述连接环(41)套设于所述第一节段(31)的外周并相对所述第一节段(31)具有连接间隙,所述连接间隙用于收容所述燃油喷嘴(2000)的螺柱(2003),所述连接环(41)设有用于与所述螺柱(2003)螺纹连接的内螺纹(411),所述限位部(42)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节段(31)远离所述第二节段(32)的一面。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瑶张德宝李彩云张帆陈长国成丁南涂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