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60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涉及机器人行走轨道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轨道底板,所述轨道底板的两端均固定有端板,所述轨道底板的顶部固定有一对侧臂,所述侧臂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传动机器人移动座的齿条,所述轨道底板的两端均插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端板通过可拆卸的支撑销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此支撑销将限位板安装于端板内侧,在对限位板进行更换的过程,提高可快速将限位板拆卸,卸限位板过程中的便携性,使其被拔出脱离轨道,解除与机器人底座的连接,通过定期更换限位块可长时间保障对机器人底座的限位时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轨道定期保养检查工作中,零件的更换效率。零件的更换效率。零件的更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行走轨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如果要让机器人能够覆盖比较大的工作区域,比如:在跨度较大的多个工位进行操作,或以较长的行程对车身、机翼、风电桨叶

等各类大型部件实施连续不间断地加工作业,那么就需要将机器人安装在轨道平台上。
[0003]现有的机器人行走轨道,其内侧通常固定有限位块用于限制机器人的行走路程,防止控制机器人底座行走的电机在停止运转时出现惯性运动,致使机器人的行走路程超出行程,损坏设备的现象。机器人底座在长期运动的过程中,反复碰撞用于限位的限位块,致使整个限位块容易产生形变,导致限位块无法正常使用,然而,现有的限位块大多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轨道的两端,在轨道上拆卸限位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不便于轨道的保养检查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轨道底板,所述轨道底板的两端均固定有端板,所述轨道底板的顶部固定有一对侧臂,所述侧臂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传动机器人移动座的齿条。
[0006]所述轨道底板的两端均插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端板通过可拆卸的支撑销相连接,当端板安装于限位板的外侧时,所述支撑销依次贯穿入限位板与端板。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销包括有一体成型的提手部和弯折部,所述提手部呈倒U型设置,所述弯折部位于提手部的下方,当支撑销依次贯穿限位板与端板时,提手部位于限位板的上方,弯折部滑入限位板与端板所开设的凹槽内侧。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端板的内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与压力传感器相适配的凹槽。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板表面所开设的凹槽内侧设置有可升降运动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的顶部固定有托板,所述托板可活动与支撑销的表面相抵,所述滑移杆的底部固定有复位弹簧。
[0010]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固定有压片,所述压片固定于限位板表面所开设的凹槽内侧,当向下按压支撑销时,滑移杆向下滑动,复位弹簧在滑移杆的挤压下收缩。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移杆的下方内侧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固定于限位板表面所开设的凹槽内壁底部,当滑移杆向下滑动时,所述滑移杆位于圆杆的外表面滑动,实现滑移杆的直线升降运动。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销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转动销,当支撑销安装于限位板与端板的内侧时,转动销的端面与端板的外表面相抵。
[0013]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本技术通过此支撑销将限位板安装于端板内侧,在对限位板进行更换的过程,提高可快速将限位板拆卸,卸限位板过程中的便携性,使其被拔出脱离轨道,解除与机器人底座的连接,通过定期更换限位块可长时间保障对机器人底座的限位时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轨道定期保养检查工作中,零件的更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轨道底板与端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限位板与轨道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轨道底板与端板连接结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轨道底板;3、端板;4、侧臂;5、齿条;6、限位板;7、支撑销;8、传感器;9、滑移杆;10、托板;11、圆杆;12、压片;13、复位弹簧;14、转动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参考图1

6所示的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轨道底板2,轨道底板2的两端均固定有端板3,轨道底板2的顶部固定有一对侧臂4,侧臂4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传动机器人移动座的齿条5。
[0025]轨道底板2的两端均插接有限位板6,限位板6与端板3通过可拆卸的支撑销7相连接,当端板3安装于限位板6的外侧时,支撑销7依次贯穿入限位板6与端板3。
[0026]如图1

2所示,在该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的使用过程中,限位板6可插接安装于轨道底板2的表面,使限位板6保持稳定,端板3安装于轨道底板2的端部。在轨道的使用过程中,承载有机器人的底座可位于轨道底板2、一对侧臂4的内侧滑动,以驱使工业机器人直线运动。在机器人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可抓取零件,也可对零件进行不同类型的加工,具体加工方式根据机器人的种类决定。
[0027]限位板6可限定机器人底座的运动行程,当控制齿轮转动的伺服电机停转时,在惯性作用下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旋转,导致机器人底座超出行程,限位板6则可抵消伺服电机
惯性旋转作用力,迫使齿轮停转。
[0028]在限位板6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随着与齿轮的不断碰撞,可能会产生形变现象,进一步容易使限位工作出现偏差。如需对限位板6进行更换,通过解除支撑销7对端板3和限位板6的限位,则可依次拆卸限位板6。
[0029]如图3所示,支撑销7包括有一体成型的提手部和弯折部,提手部呈倒U型设置,弯折部位于提手部的下方,当支撑销7依次贯穿限位板6与端板3时,提手部位于限位板6的上方,弯折部滑入限位板6与端板3所开设的凹槽内侧。
[0030]提手部设置同时控制两个弯折部滑入限位板6与端板3所开设的两个凹槽内侧,提高支撑销7的将其二者所连接时的结构强度。在拆卸支撑销7时,可便于通过提手部将其同步分离,以减少拆卸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0031]如图3、图4所示,端板3的内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限位板6的表面开设有与压力传感器8相适配的凹槽。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轨道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底板(2)的两端均固定有端板(3),所述轨道底板(2)的顶部固定有一对侧臂(4),所述侧臂(4)的内侧设置有用于传动机器人移动座的齿条(5);所述轨道底板(2)的两端均插接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与端板(3)通过可拆卸的支撑销(7)相连接,当端板(3)安装于限位板(6)的外侧时,所述支撑销(7)依次贯穿入限位板(6)与端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销(7)包括有一体成型的提手部和弯折部,所述提手部呈倒U型设置,所述弯折部位于提手部的下方,当支撑销(7)依次贯穿限位板(6)与端板(3)时,提手部位于限位板(6)的上方,弯折部滑入限位板(6)与端板(3)所开设的凹槽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防护式机器人行走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3)的内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限位板(6)的表面开设有与压力传感器(8)相适配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旭魏风景陈雷储大飞沙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舒合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