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34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能够容易地进行以使电子设备相对于胎轮配置于正规旋转位置的方式安装轮胎阀的作业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胎阀(10A)具有:阀杆(11),其穿过轮辋(91)的阀装配孔(92)并与螺母(40)螺合;防脱部(13),其从阀杆(11)的基端部向侧方伸出;电子设备(50),其具有在防脱部(13)的外侧嵌合的连结部(52A);以及支承环(30A),其被阀杆(11)穿过,并通过螺母(40)的紧固,从而与连结部(52A)的一部分一起被夹持在防脱部(13)与阀装配孔(92)的开口缘之间。并且,在支承环(30A)与电子设备(50)具备引导部(一对引导斜面(35)与一对锥引导面(57)),该引导部在与螺母(40)的紧固相伴的支承环(30A)与电子设备(50)的接近的作用下相互滑动接触而将支承环(30A)与电子设备(50)引导至正规旋转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从轮辋的内侧穿过将胎轮(tire wheel)的轮辋贯通的阀装配孔且在外侧与螺母螺合的轮胎阀。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这种轮胎阀,已知有在阀杆的基端部安装有电子设备的轮胎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276799号公报(图2、第0026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上述的轮胎阀中,考虑离心力,要求相对于胎轮以阀装配孔为中心的电子设备的旋转位置配置于预先确定的正规旋转位置,但这样将轮胎阀安装于胎轮的作业需要熟练。因此,本专利技术中提出能够容易地进行以使电子设备相对于胎轮配置于正规旋转位置的方式安装轮胎阀的作业的技术。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轮胎阀具备:阀杆,其从胎轮的轮辋的内侧穿过将所述轮辋贯通的阀装配孔,并在所述轮辋的外侧与螺母螺合;防脱部,其从所述阀杆的基端部向侧方伸出;电子设备,其具有在所述防脱部的外侧嵌合的连结部;支承环,其被所述阀杆穿过,并通过所述螺母的紧固,从而与所述连结部的一部分一起被夹持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阀装配孔的开口缘之间;干涉避免部,其通过将所述支承环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切除而成,并与所述胎轮中的所述阀装配孔附近的轮壁部相邻配置;以及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引导部在以所述阀杆为中心的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旋转位置从正确的正规旋转位置偏离时,在与所述螺母的紧固相伴的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接近的作用下相互滑动接触而将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正规旋转位置引导。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阀的胎轮的剖视图。
[0011]图2是从第二方向观察时的轮胎阀的侧剖视图。
[0012]图3是轮胎阀的分解立体图。
[0013]图4是图2的A

A剖面中的轮胎阀的侧剖视图。
[0014]图5的(A)是从上方观察电子设备时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下方观察电子设备时的立体图。
[0015]图6是轮胎阀安装到轮辋的状态的斜视剖视图。
[0016]图7的(A)是从前端侧观察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7的(B)是从基端侧观察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7的(C)是支承环的侧剖视图。
[0017]图8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环的立体图,图8的(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环的侧剖视图。
[0018]图9是从下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轮胎阀的电子设备时的立体图。
[0019]图10是轮胎阀的侧剖视图。
[0020]图11的(A)是从前端侧观察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从基端侧观察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11的(C)是支承环的侧剖视图。
[0021]图12的(A)是从前端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12的(B)是从基端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承环时的立体图。
[0022]图1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轮胎阀的侧剖视图。
[0023]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轮胎阀的侧剖视图。
[0024]图15是支承环的立体图。
[0025]图16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支承环的立体图。
[0026]图17是第八实施方式的轮胎阀的侧剖视图。
[0027]图18的(A)是从前端侧观察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18的(B)是从基端侧观察支承环时的立体图,图18的(C)是支承环的侧剖视图。
[0028]图19是第九实施方式的支承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第一实施方式][0030]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阀10A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阀10A呈在阀杆11的一端部具备电子设备50的结构,且将阀杆11穿过胎轮90的阀装配孔92,并以使电子设备50位于轮胎93内的方式进行安装。
[0031]该胎轮90例如在盘部94的外侧具备轮辋构成部95。轮辋构成部95例如呈一对轮辋91从在盘部94的外侧嵌合并焊接的筒部91B的两端部向侧方伸出的结构(在图1中仅示出一方的轮辋91)。另外,轮辋91通过在从筒部91B的端部向侧方折曲并伸出的凸缘部91C的前端具备轮胎装配部91A而成。并且,阀装配孔92贯通一方的轮辋91的凸缘部91C中的靠筒部91B的位置。另外,凸缘部91C稍微向外侧倾斜,如图2所示,阀装配孔92的开口缘中的周向的一部分位于凸缘部91C与筒部91B之间的内侧角部,在该内侧角部形成有例如具有与阀装配孔92的轴向平行的平坦面的缺口部96。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胎轮90的缺口部96相当于与后述的支承环30A的干涉避免部33相邻的技术方案的“轮壁部”。另外,与干涉避免部33相邻的“轮壁部”也可以不是通过切除胎轮9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例如,也可以是未进行切除的筒部91B的一部分。另外,胎轮90是铁制、铝制都没有问题。
[0033]阀杆11为金属制,如图3所示,呈从圆筒状的杆主体12的一端部向两侧方延伸有一对防脱部13的结构,且整体呈对称形状。需要说明的是,阀杆11也可以为树脂制,也可以是非对称形状。以下,在轮胎阀10A的各部位的说明中,将杆主体12的中心轴的轴向称作第一
方向H1,将一对防脱部13延伸的方向称作第二方向H2,并且将第一方向H1中的具有防脱部13的一侧称作“基端侧”,将其相反侧称作“前端侧”。
[0034]如图2所示,在杆主体12的内侧收容有阀芯20。阀芯20呈所谓的止回阀结构,限制空气在阀杆11的内侧的流路12R中从基端侧向前端侧通过且允许向与其相反的方向通过。
[0035]如图3所示,杆主体12的外侧隔着轴向的中间部的锥部12C而基端侧形成大径部12A,另一方面,前端侧成为小径部12B。小径部12B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环状槽12M1,且在比该环状槽12M1靠前端侧的位置具有螺纹部12G。并且,在螺纹部12G螺合将杆主体12的前端开口12K覆盖的阀盖25(参照图1)。
[0036]大径部12A也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环状槽12M2,且在比环状槽12M2靠前端侧的位置具备螺纹部12E。并且,如图2所示,在螺纹部12E螺合用于将阀杆11固定于胎轮90的螺母40。另外,大径部12A中的比环状槽12M2靠基端侧的位置成为嵌合部12F,支承环30A、索环46以及垫圈45嵌合于该嵌合部12F。并且,在轮胎阀10A安装于轮辋91时嵌合部12F的中间部贯通轮辋91的阀装配孔92,在轮辋91的外表面侧的开口缘贴附垫圈45,另一方面,在轮辋91的内表面侧的开口缘贴附支承环30A,而且索环46从轮辋91的内表面侧压入阀装配孔92中并与嵌合部12F的外表面以及阀装配孔92的内表面紧贴。支承环30A以及索环46的形状在后详细说明。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轮胎阀,其中,所述轮胎阀具备:阀杆,其从胎轮的轮辋的内侧穿过将所述轮辋贯通的阀装配孔,并在所述轮辋的外侧与螺母螺合;防脱部,其从所述阀杆的基端部向侧方伸出;电子设备,其具有在所述防脱部的外侧嵌合的连结部;支承环,其被所述阀杆穿过,并通过所述螺母的紧固,从而与所述连结部的一部分一起被夹持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阀装配孔的开口缘之间;干涉避免部,其通过将所述支承环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切除而成,并与所述胎轮中的所述阀装配孔附近的轮壁部相邻配置;以及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引导部在以所述阀杆为中心的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旋转位置从正确的正规旋转位置偏离时,在与所述螺母的紧固相伴的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接近的作用下相互滑动接触而将所述支承环与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正规旋转位置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阀,其中,在所述支承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超过能够通过所述支承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引导部彼此相互滑动接触而将所述支承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正规旋转位置引导的最大允许偏离角地相互偏离了时,所述支承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一方的所述引导部与另一方的所述引导部以外的部位干涉,而禁止所述支承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相互接近。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阀,其中,所述干涉避免部形成于所述支承环的外周面的分离180度的两部位,所述干涉避免部以及所述引导部旋转对称形成于所述支承环。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野匠生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