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05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包括沿一组导柱(4)移动的上模座(1)和固定的下模座(9),上模座(1)上连接用于压入开口内嵌套(5)的模头(3)、下模座上连接用于定位铁芯外壳(7)的下模定位芯(10),所述上、下模座之间设有与导柱(4)固定连接的上模内嵌套板(6),上模内嵌套板(6)上设有与开口内嵌套(5)定位配合的限位孔(6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模内嵌套板先与铁芯外壳端面接触一次闭模,以及模头将开口内嵌套经过限位孔限位穿过并压入铁芯外壳内的二次闭模,实现了开口内嵌套在不发生扭曲、变形及铁芯外壳损坏的情况下完成压配工序,满足制造要求。满足制造要求。满足制造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用于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铁芯外壳的制作,具体涉及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公司在开发新的一款汽车空调离合器内的电磁线圈总成时,不同于以往,客户要求线圈的铁芯外壳表面电镀蓝白锌,而中环内径处要求涂改性聚四氯乙烯,这两种涂层不能相容,这就需要一件金属内嵌套,在分别做好对应涂层后再配合压入。内嵌套过盈推出力:要求>2000N,而这种内嵌套厚度只有1毫米,且是开口冷轧钢带卷制而成,开口接缝<=2.5mm,这就说明内嵌套的外形尺寸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大于其工作时的外形尺寸。
[0003]而开口薄壁内嵌套在过盈压入铁芯外壳时,因为它不是封闭的金属圈,必然会有轴向及径向的变形,如何在过盈压力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压入过程前好放置,压入过程中外壁不扭曲、内壁不变形,压入过程后便于压配后取出装配组件体,并且保证内嵌套正好在铁芯外壳中环内,且其开口必须在指定的位置,误差不得
±
>5度。
[0004]开口内嵌套由于是过盈压入,用常规的模具不能保证产品技术要求。开口内嵌套要求接缝尺寸小于2.5毫米,在放置到常规模具结构试制,结果是造成上模刚作用于内嵌套上表面时,由于开口的原因,涨大了外径,再加上高低差,受力不均匀,偏心的开口内嵌套还未完全压入铁芯外壳,上模就将开口内嵌套扭曲和铁芯外壳损坏,甚至造成模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保证开口内嵌套在不发生扭曲、变形的情况下与铁芯外壳配合,满足制造要求。
[0006]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包括沿一组导柱移动的上模座、和固定的下模座,上模座上连接用于压入开口内嵌套的模头、下模座上连接用于定位铁芯外壳的下模定位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座之间设有与导柱固定连接的上模内嵌套板,上模内嵌套板上设有与开口内嵌套定位配合的限位孔;通过移动上模座使上模内嵌套板先与铁芯外壳端面接触、再通过模头将开口内嵌套经过限位孔限位穿过,最后压入在铁芯外壳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座上连接与导柱平行的定距螺栓,定距螺栓的栓头与上模座形成轴向限位、螺杆与上模内嵌套板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包括沿压入方向依次设置的大端放置区、过渡区和垂直工作区,其中,所述大端放置区和垂直工作区均为圆孔,且大端放置区与开口内嵌套间隙配合,其孔径大于垂直工作区孔径;所述过渡区为锥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连接导正销,所述上模内嵌套板上设有与导正销对应配合的导正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上连接一组用于限位铁芯外壳外圆的定位块。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为尼龙定位圈。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方案通过上模内嵌套板先与铁芯外壳端面接触一次闭模,以及模头将开口内嵌套经过限位孔限位穿过并压入铁芯外壳内的二次闭模,实现了在开口内嵌套在不发生扭曲、变形及铁芯外壳损坏的情况下完成压配工序,满足制造要求。
[0015]2、定距螺栓的设置限制了上模内嵌套板和上模座的最大距离,保证了在分模过程中,上模内嵌套板与上模座不完全分离。
[0016]3、限位孔采用依次连接的大端放置区、过渡区和垂直工作区,既方便了开口内嵌套的放置,又提高了开口内嵌套压入的对准精度。
[0017]4、导正销和导正孔设置,提高了上模内嵌套板与下模座的导正精度;定位块的设置,提高了铁芯外壳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初始状态下外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次闭模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中B

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二次闭模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图5中C

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座;2、导套;3、模头;4、导柱;5、开口内嵌套; 6、上模内嵌套板;61、限位孔;61a、大端放置区;61b、过渡区;61c、垂直工作区;62、导正孔;7、铁芯外壳;8、导正销;9、下模座;10、下模定位芯;11、定位块;12、定距螺栓;1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用于将开口内嵌套过盈压入铁芯外壳7的中环内径处。它包括一个矩形板状的下模座9,下模座9固定竖向的下压设备工作台上。下模座9中心处连接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一个用于定位铁芯外壳7的下模定位芯10。
[0028]在下模座9正上方设有一个相平行的上模座1,上模座1为矩形板,其下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一个模头3,模头3和定位后的铁芯外壳7轴线重合。其中,模头3为柱体,通过其端面作用带动开口内嵌套5下压。上模座1上表面固定有连接部13,连接部13与下压设备的下压端连接,其具体结构可根据不同的下压设备进行适应性设置。
[0029]上模座1中通过与之固定的导套2滑动配合一对导柱4,导套2位于经过上模座1中心的斜对角线上,且分布在上模座1的中心两侧。上模座1中穿入一对与导柱4平行的定距螺栓12,定距螺栓12的栓头位于上模座1的沉孔中,沉孔设在经过上模座1中心的另一条斜对角线上,且分布在上模座1中心两侧。
[0030]在上下模座之间设有一个与之相互平行的上模内嵌套板6。所述导柱4通过轴孔配合与上模内嵌套板6固定连接;所述定距螺栓12的螺杆与上模内嵌套板6螺纹连接。定距螺栓12对上模座1和上模内嵌套板6之间的最大距离进行限位,导柱4引导上模座1和上模内嵌套板6沿其轴线移动。
[0031]在所述上模内嵌套板6上设有一个限位孔61,限位孔61的孔轴线与模头3轴线重合。如图7所示,限位孔61为通孔,包括沿开口内嵌套5压入方向,依次设置的大端放置区61a、过渡区61b和垂直工作区61c,其中,大端放置区61a和垂直工作区61c均为直孔,过渡区61b为与之光滑连接小角度倾斜的锥孔。大端放置区61a与开口内嵌套5外圆为较大间隙的配合,当开口内嵌套5位于大端放置区61a内,开口内嵌套5能够进行微小的倾斜、偏位等调整,以方便开口内嵌套5放入;大端放置区61a大于垂直工作区61c的孔径,当开口内嵌套5位于垂直工作区61c内,对开口内嵌套5径向进行限位,使其仅进行轴向移动且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包括沿一组导柱(4)移动的上模座(1)、和固定的下模座(9),上模座(1)上连接用于压入开口内嵌套(5)的模头(3)、下模座上连接用于定位铁芯外壳(7)的下模定位芯(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模座之间设有与导柱(4)固定连接的上模内嵌套板(6),上模内嵌套板(6)上设有与开口内嵌套(5)定位配合的限位孔(61);通过移动上模座(1)使上模内嵌套板(6)先与铁芯外壳(7)端面接触、再通过模头(3)将开口内嵌套(5)经过限位孔(61)限位穿过,最后压入在铁芯外壳(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内嵌套找正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上连接与导柱(4)平行的定距螺栓(12),定距螺栓(12)的栓头与上模座(1)形成轴向限位、螺杆与上模内嵌套板(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勇范宜华代永建许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昊方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