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69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并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实际角度误差曲线,及初始扭转角度;获取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中与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相匹配的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其中,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包含不同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模拟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与该初始角度的误差;基于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对应的目标角度,对初始扭转角度进行更新,确定目标扭转角度,其中,目标扭转角度用于表征目标车辆的车身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整车扭转刚度测试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整车扭转刚度测试试验中,长度的测量主要通过人工使用卷尺进行测量,角度的测量主要通过人工在车辆悬架上安装固定夹具,使用水平仪将固定夹具的角度值标定为零,并将倾角传感器粘贴固定在夹具上,从而通过人工读取倾角传感器的检测数值进行角度的测量。
[0003]但是,上述方法受制于车辆结构,由于倾角传感器需要使用胶水粘贴在固定夹具上,同时将固定夹具需要使用强力胶水安装在车辆底盘副车架向外突出的螺栓上,导致倾角传感器的安装和拆卸难度极大,而且安装过程中很难保证固定夹具的水平,存在偏转角度,导致整车扭转刚度测试试验中测量的角度存在误差,严重影响了整车扭转刚度测试试验的精度,进而影响试验工程师对于被测车辆部件结构强度、刚度以及车辆使用寿命的判定。
[0004]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车辆,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整车扭转刚度测试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并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实际角度误差曲线,及初始扭转角度,其中,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与目标车辆的初始角度的误差,初始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之前,目标车辆的底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初始扭转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后,目标车辆与水平面的夹角;获取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中与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相匹配的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其中,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包含不同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模拟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与该初始角度的误差;基于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对应的目标角度,对初始扭转角度进行更新,确定目标扭转角度,其中,目标扭转角度用于表征目标车辆的车身刚度。
[0007]可选地,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并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实际角度误差曲线,包括:控制预设控制台按照第一扭转方向和第一位移进行扭转,并获取第一参数集合,其中,预设控制台上放置有目标车辆,第一位移用于表征控制预设控制台进行扭转之后预设控制台的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第一参数至少包括目标车辆的目标轮距和第二位移,第二位移用于表征控制预设控制台进行扭转之后目标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控制预设控制台按照第二扭转方向和第一位移进行扭转,并获取第二参数集合,其中,第二扭转方向与第一扭转方向相反,第二参数集合至少包括第三位移和目标轮
距,第三位移用于表征目标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确定实际误差角度曲线。
[0008]可选地,基于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确定实际误差角度曲线,包括:基于目标轮距和第二位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确定第一角度曲线;基于目标轮距和第三位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确定第二角度曲线;逐点对第一角度曲线和第二角度曲线进行减法运算,得到实际误差角度曲线。
[0009]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多个预设初始角度,其中,预设初始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测试车辆进行扭转前,测试车辆的底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控制测试车辆按照第一扭转方向进行扭转,并获取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三参数集合,其中,第三参数集合至少包括测试车辆的测试轮距和第四位移,第四位移用于表征控制测试车辆进行扭转之后测试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控制测试车辆按照第二扭转方向进行扭转,并获取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四参数集合,其中,第四参数集合至少包括测试车辆的测试轮距和第五位移,第五位移用于表征控制测试车辆进行扭转之后测试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三参数集合和第四参数集合,确定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
[0010]可选地,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三参数集合和第四参数集合,确定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包括: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测试轮距和第四位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确定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一角度误差曲线;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测试轮距和第五位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确定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二角度误差曲线;逐点对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一角度误差曲线和第二角度误差曲线进行减法算法,确定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
[0011]可选地,获取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中与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相匹配的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包括:获取实际角度误差曲线中多个预设横坐标对应的多个第一角度误差,以及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中,任意一条模拟角度误差曲线中多个预设横坐标对应的多个第二角度误差;响应于每个预设横坐标对应的第一角度误差,与第二角度误差的差值均小于预设阈值,确定模拟角度误差曲线为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
[0012]可选地,在获取到多个预设初始角度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测量设备与测试车辆的第一测试距离,第二测量设备与测试车辆的第二测试距离,以及第一测量设备和第二测量设备之间的目标设备距离,其中,第一测量设备和第二测量设备分别设置于测试车辆的底盘边缘的两侧,第一测量设备和第二测量设备用于表征测量测试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第一测试距离和第二测试距离的差值,得到目标测试距离;基于目标设备距离和目标测试距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更新多个预设初始角度。
[0013]可选地,在获取到模拟误差角度曲线集合之后,方法还包括:对目标设备距离进行多次测量,获得多个测量数据;基于多个测量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值的差值,确定测量误差因子;基于测量误差因子,利用预设距离

角度误差曲线图,更新模拟误差角度曲线集合。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中包括:车辆扭转模块,用于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并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实际角度误差曲线,及初始扭转角度,其中,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
与目标车辆的初始角度的误差,初始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之前,目标车辆的底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初始扭转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后,目标车辆与水平面的夹角;曲线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中与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相匹配的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其中,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包含不同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模拟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与该初始角度的误差;角度更新模块,用于基于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对应的目标角度,对初始扭转角度进行更新,确定目标扭转角度,其中,目标扭转角度用于表征目标车辆的车身刚度。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实际角度误差曲线,及初始扭转角度,其中,所述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与所述目标车辆的初始角度的误差,所述初始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行扭转之前,所述目标车辆的底盘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初始扭转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后,所述目标车辆与水平面的夹角;获取所述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中与所述实际角度误差曲线相匹配的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其中,所述模拟角度误差曲线集合包含不同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所述模拟角度误差曲线用于表征在控制所述目标车辆进行扭转的过程中,不同扭转角度与该初始角度的误差;基于所述目标模拟角度误差曲线对应的目标角度,对所述初始扭转角度进行更新,确定目标扭转角度,其中,所述目标扭转角度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身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目标车辆进行扭转,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实际角度误差曲线,包括:控制预设控制台按照第一扭转方向和第一位移进行扭转,并获取第一参数集合,其中,所述预设控制台上放置有所述目标车辆,所述第一位移用于表征控制所述预设控制台进行扭转之后所述预设控制台的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目标车辆的目标轮距和第二位移,所述第二位移用于表征控制所述预设控制台进行扭转之后所述目标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控制所述预设控制台按照第二扭转方向和所述第一位移进行扭转,并获取第二参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二扭转方向与所述第一扭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参数集合至少包括第三位移和所述目标轮距,所述第三位移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实际误差角度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实际误差角度曲线,包括:基于所述目标轮距和所述第二位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确定第一角度曲线;基于所述目标轮距和所述第三位移,利用三角函数关系确定第二角度曲线;逐点对所述第一角度曲线和所述第二角度曲线进行减法运算,得到所述实际误差角度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多个预设初始角度,其中,所述预设初始角度用于表征在控制测试车辆进行扭转前,所述测试车辆的底盘与水平面的夹角;基于每个预设初始角度,控制所述测试车辆按照第一扭转方向进行扭转,并获取所述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三参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至少包括所述测试车辆的测试轮距和第四位移,所述第四位移用于表征控制所述测试车辆进行扭转之后所述测试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所述每个预设初始角度,控制所述测试车辆按照第二扭转方向进行扭转,并获取所述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四参数集合,其中,所述第四参数集合至少包括所述测试
车辆的测试轮距和第五位移,所述第五位移用于表征控制所述测试车辆进行扭转之后所述测试车辆的底盘边缘相对于水平面所产生的位移;基于所述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三参数集合和第四参数集合,确定所述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模拟角度误差曲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每个预设初始角度对应的第三参数集合和第四参数集合,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旭东于长清孙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