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50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上盖、电容器芯子,电容器芯子设置在金属外壳内,其上设置有上电极引出线和下电极引出线;绝缘上盖盖设在金属外壳上、且与电容器芯子之间设置有防爆片;绝缘上盖上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上电极引出线一端与电容器芯子上端连接,另一端穿过防爆片后与第一输出端子连接;下电极引出线一端与电容器芯子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端子连接。本结构不但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安全性,而且还能减少产品体积,同时也能增强耐电流能力和脉冲寿命等级,增加产品能量密度比,结构简单,装配简便,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且成本低。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是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直流支撑电容器都是以干式环氧树脂封装,而对于防爆功能的实现,一般都是采用防爆膜对电容器芯子进行包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产品发热击穿时产品还是会燃烧爆炸,防爆膜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燃烧爆炸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上盖、电容器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子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内,其上设置有上电极引出线和下电极引出线;所述绝缘上盖盖设在所述金属外壳上、且与所述电容器芯子之间设置有防爆片;所述绝缘上盖上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所述上电极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电容器芯子上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防爆片后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下电极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电容器芯子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连接。
[0005]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外端伸出所述绝缘上盖外,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焊接。
[0006]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外端伸出所述绝缘上盖外,内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焊接。
[0007]所述金属外壳表面设置有凹槽、且通过所述凹槽定位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和/或所述绝缘上盖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上、且二者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所述通孔外。
[0008]所述防爆片与所述绝缘上盖之间形成纵向活动区域;所述防爆片在纵向活动区域内活动时拉断上电极引出线,以使所述电容器芯子形成开路、且实现防爆。
[0009]所述防爆片上设置有穿过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内端焊接;所述上电极引出线一端与所述电容器芯子上端电极焊接,所述上电极引出线另一端弯折式穿过所述穿过孔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焊接。
[0010]所述下电极引出线一端分叉、且与所述电容器芯子下端电极焊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内端焊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经所述防爆片外围延伸、且与所述下电极引出线另一端焊接。
[0011]所述电容器芯子设置有一个;所述上电极引出线、所述下电极引出线分别与电容器芯子上下端的电极焊接。
[0012]或者,所述电容器芯子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电容器芯子之间设置有并联连
接件、且相互之间通过所述并联连接件并联;所述上电极引出线、所述下电极引出线分别与排在第一的所述电容器芯子上下端的电极焊接。
[0013]所述金属外壳内设置有绝缘壳体;所述电容器芯子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防爆片位于所述电容器芯子上方、且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
[0014]所述绝缘上盖和所述防爆片上分别设置有封装孔、且通过所述封装孔注入封装料,至少部分所述封装料流至所述金属外壳、所述防爆片、所述绝缘壳体、所述电容器芯子之间,以实现所述绝缘上盖、所述金属外壳、所述防爆片、所述绝缘壳体、所述电容器芯子之间的封装。
[0015]所述电容器芯子由至少一个聚丙烯薄膜卷绕而成,所述聚丙烯薄膜表面和/或底面设置有蒸镀铝层,所述蒸镀铝层一端设置有金属加厚层,所述金属加厚层为蒸镀在蒸镀铝层表面的蒸镀锌。
[0016]所述金属加厚层与所述蒸镀铝层之间设置有倾斜过渡层,所述倾斜过渡层为蒸镀在蒸镀铝层表面的蒸镀锌,其一侧厚度与所述金属加厚层厚度相同、且二者相连,另一侧厚度呈直线逐渐减少、且与所述蒸镀铝层表面相连。
[0017]所述蒸镀铝层另一端设置有外侧留边。
[0018]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9]1、在绝缘上盖与电容器芯子之间设置有防爆片,利用冲击力转化成拉动力的原理,使产品在损坏时能够将能量直接将防爆片向上推动、且直接拉断上电极引出线,让电容器芯子形成开路,以实现电容器芯子的防爆效果,从而提高产品的防爆性和使用安全性。
[0020]2、盖板、绝缘上盖、第一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之间可组合式进行装配,并形成一模块化,也可分别进行装配,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整个电容器在装配后为一体化的模块形式,可充分地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简化了产品的生产及装配工艺,从而降低人工操作成本,能够快速替换现有的常规产品。
[0021]3、产品整体的体积可以小于现有体积的1/4,同时能够相应的减少安装的空间和体积,可广泛地应用于光伏、风电,SVG、轨道交通等电力电子行业设备,当设备使用本产品后,设备的整体体积及重量也能够减少15%以上,大大减少了产品的成本和设备的生产成本,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芯子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芯子另一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图6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9、图10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4]第一实施例
[0035]参见图1

图6,本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1、绝缘上盖2、电容器芯子3,电容器芯子3设置在金属外壳1内,其上设置有上电极引出线4和下电极引出线5;绝缘上盖2盖设在金属外壳1上、且与电容器芯子3之间设置有防爆片6;绝缘上盖2上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子7和第二输出端子8;上电极引出线4一端与电容器芯子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包括金属外壳(1)、绝缘上盖(2)、电容器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子(3)设置在所述金属外壳(1)内,其上设置有上电极引出线(4)和下电极引出线(5);所述绝缘上盖(2)盖设在所述金属外壳(1)上、且与所述电容器芯子(3)之间设置有防爆片(6);所述绝缘上盖(2)上设置有第一输出端子(7)和第二输出端子(8);所述上电极引出线(4)一端与所述电容器芯子(3)上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防爆片(6)后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7)连接;所述下电极引出线(5)一端与所述电容器芯子(3)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7)外端伸出所述绝缘上盖(2)外,内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9)、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9)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7)焊接;所述第二输出端子(8)外端伸出所述绝缘上盖(2)外,内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0)、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10)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8)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1)表面设置有凹槽、且通过所述凹槽定位设置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和/或所述绝缘上盖(2)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输出端子(7)和第二输出端子(8)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通孔上、且二者的外端分别伸出两个所述通孔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片(6)与所述绝缘上盖(2)之间形成纵向活动区域;所述防爆片(6)在纵向活动区域内活动时拉断上电极引出线(4),以使所述电容器芯子(3)形成开路、且实现防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片(6)上设置有穿过孔(12);所述第一连接件(9)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7)内端焊接;所述上电极引出线(4)一端与所述电容器芯子(3)上端电极焊接,所述上电极引出线(4)另一端弯折式穿过所述穿过孔(12)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9)另一端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流支撑防爆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引出线(5)一端分叉、且与所述电容器芯子(3)下端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肯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